研究证实:你身上的味道,可能决定了你能和什么层次的人交朋友!

2025-05-04 国际科学 国际科学 发表于陕西省

研究表明人类嗅觉系统在交友选择中作用重要,女性闻他人衣物判断交友潜力准确率比看脸高。社交互动会改变对他人体味的感知,香水与体味相互作用影响交友判断,且嗅觉能突破视觉偏见。

你知道吗?当你在咖啡馆与陌生人擦肩而过时,鼻腔中飘过的淡淡雪松香可能已经触发了一场无声的基因对话。

最新研究表明,人类嗅觉系统在交友选择中扮演着超乎想象的“隐形红娘”角色,甚至比视觉判断能更早地锁定合拍对象。

科学家让40位女性连续12小时穿着纯棉T恤收集体味,随后进行了一场特殊的“气味相亲”。

参与者闭眼嗅闻他人衣物时,交友潜力判断准确率比看脸高21%,这种差异相当于大脑在0.2秒内完成对MHC基因的化学解码。

MHC基因作为免疫系统的身份证,其多样性直接影响抗病能力。

当人们嗅到与自己基因互补的体味时,潜意识会将其标记为“优质合作伙伴”,这种生物本能可能源自进化中对后代免疫优势的追求。

实验中更令人惊讶的是气味的“滤镜效应”:一次愉快的4分钟聊天,能让对方体味在感知中自动提升12%的好感度。

这解释了为何有人“初见无感,越处越香”——社交互动会重塑嗅觉记忆,就像大脑给合拍对象的气味加上柔光滤镜。

反之,尴尬的对话则会让原本清新的气味突然变得刺鼻,这种嗅觉认知的动态调整机制,揭示了人际关系建立其实是多感官联动的精密工程。

香水在这场化学社交中扮演着双重角色。

研究显示,当柑橘调香水遇到含有特定脂肪酸的体味,会催化出独一无二的“基因鸡尾酒”。

有位参与者涂着檀香精油参与实验,其衣物竟被5人同时评为“温暖可靠”,后续基因检测发现这5人的MHC基因恰好能补足她的免疫短板。

这暗示人类对香型的偏好,本质上是在寻找能与自体气味共振的“基因和声”。

这种嗅觉智慧甚至能突破视觉偏见。

实验设置100毫秒的闪电照片评估环节,发现颜值评分与最终交友选择关联度最低。

有位参与者照片被评为“相貌平平”,却因体味携带稀有的MHC-III型基因标记,在后续聊天环节获得最多好友申请。

当我们抱怨“看走眼”时,或许该相信鼻子第一次闻到的真相——那些让你莫名安心的气息,可能是基因在诉说千百万年进化出的生存智慧。

下回遇到投缘的新朋友,不妨留意TA身上的气息。那缕抓不住的香调里,或许藏着比星座血型更精准的合拍密码。

参考文献: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5-94350-1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3447, encodeId=9154226344e5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1204402064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嗅觉系统#</a> <a href='/topic/show?id=63661266160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交友选择#</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6616, encryptionId=636612661601, topicName=交友选择), TopicDto(id=40206, encryptionId=12044020642, topicName=嗅觉系统)],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May 04 21:52:13 CST 2025, time=2025-05-04,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5-04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Sci Rep:视觉背侧通路和嗅觉系统或存在交互作用

大脑处理感觉信息加工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将来自多个感觉通道的信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人和动物由感觉刺激引发的行为更加优化、合理,从而获得更高的生存概率。这种多模态信息整合表现为将多种感觉通道的信息整合为一种总的感知,或者一种感觉信息调节另一种感觉信息的加工(跨模态调节)。 在以往的研究中,跨模态调节被广泛地报道。一般规律是,较强的感觉通道(如视觉)调制其他较弱的感觉系统(如听觉、嗅觉等),而反

新冠感染后,虽已“杨康”,但嗅觉长期失灵?Science子刊重磅:背后根本原因找到了!

即使在长期免疫攻击后,嗅觉神经元依然保存着一些修复能力。这也是Goldstein教授领衔实验室正在开展的工作,希望能帮助长期嗅觉丧失的患者调节异常免疫反应,恢复部分嗅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