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Adv:华中科技大学李磊等团队合作研究揭示了PSMD14在TNBC进展中的致癌作用

7小时前 iNature iNature 发表于上海

该研究通过功能获得和丧失实验表明,沉默PSMD14可显著减弱TNBC细胞在体外和体内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而PSMD14的过表达则产生相反的结果。

去泛素化失调对癌症的生长至关重要。然而,26S蛋白酶体非ATP酶调节亚基14(PSMD14)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进展中的作用尚待确定。

2025 年 5 月 9 日,华中科技大学李磊,刘春萍,逯翀和海南医科大学Hengyu Chen共同通讯在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题为“Targeting PSMD14 combined with arachidonic acid induces synthetic lethality via FADS1 m6A modification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功能获得和丧失实验表明,沉默PSMD14可显著减弱TNBC细胞在体外和体内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而PSMD14的过表达则产生相反的结果。

从机制上讲,PSMD14通过降低SF3B4蛋白上的K63连接泛素化来使其去泛素化并稳定该蛋白。随后,SF3B4/HNRNPC复合物与FADS1 mRNA结合,并通过HNRNPC识别的FADS1 mRNA上的m6A位点促进靶mRNA中的外显子包含,从而上调FADS1的表达并激活Akt/mTOR信号传导。外源性花生四烯酸补充结合PSMD14敲低可诱导合成致死性,这在TNBC类器官(PDO)和TNBC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PDX)小鼠模型中进一步得到证实。总体而言,我们的研究结果揭示了PSMD14在TNBC进展中的致癌作用,这表明其可能成为TNBC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铁死亡介导的治疗策略。

图片

乳腺癌是女性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并且是全球第二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1)。已发表的报告显示,2022年乳腺癌的新发病例估计为287,850例(占31%),而其导致的死亡占乳腺癌新发病例的15%。在所有乳腺癌亚型中,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预后最差,且总生存期(OS)最短。因此,进一步阐明与TNBC进展相关的潜在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去泛素化在维持细胞稳态和正常功能中发挥关键作用。去泛素化酶(DUB)26S蛋白酶体非腺苷三磷酸酶调节亚基14(PSMD14),又称RPN11和POH1,是19S蛋白酶体亚基的重要组成部分。PSMD14通过调节蛋白质的去泛素化和稳定性,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包括分化、细胞活力、多能性、自噬、DNA断裂反应和肿瘤进展。近年来,PSMD14在多种人类癌症中过表达,如肝细胞癌(HCC)、多发性骨髓瘤、食管鳞状细胞癌和乳腺癌(BC),且与患者的不良临床结局相关。PSMD14作为一种致癌基因,通过去泛素化不同的蛋白质底物来促进肿瘤进展。

图片

模式机理图(图片源自Science Advances)

N6甲基腺苷(m6A)是真核RNA的一种常见修饰,指RNA分子腺嘌呤第六个氮原子的甲基化修饰。它参与mRNA的转录、加工、翻译和降解,以及细胞发育和分化,还有肿瘤进展。m6A修饰可以动态调节,由m6A甲基转移酶(writers)沉积的修饰片段,可被m6A去甲基酶(erasers)去除,并由m6A结合蛋白(readers)识别,通过调节其剪接、翻译或稳定性来决定mRNA的命运。值得注意的是,m6A修饰机制的可变剪接的生物学功能在肿瘤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HNRNPC是异质性核核糖核蛋白的成员,也被称为m6A修饰的“reader”,它调节RNA剪接序列的非特异性RNA输出、RNA表达和RNA稳定性,并在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多种癌症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HNRNPC在TNBC进展中的潜在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非凋亡性细胞死亡过程,是某些癌症的靶向易感性。脂质过氧化是铁死亡的基本机制。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经常被脂氧合酶氧化,其生物合成途径在癌细胞铁死亡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同时,据报道,脂肪酸去饱和酶-1(FADS1)作为PUFAs代谢中的关键限速酶,将二高-γ-亚麻酸(DGLA)转化为花生四烯酸(AA),从而在介导铁死亡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研究中,我们使用多种体外和体内模型评估了PSMD14在TNBC恶性肿瘤中的致癌作用。此外,通过下拉、质谱和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验证了PSMD14/SF3B4/HNRNPC/FADS1信号轴,该轴通过激活Akt/mTOR途径加剧乳腺癌的进展。在敲低PSMD14后,FADS1的表达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减少,从而降低了对铁死亡的敏感性。因此,外源性AA补充结合PSMD14缺失诱导了TNBC的合成致死性,这在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PDX)/患者来源的类器官(PDO)模型中得到了验证。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为TNBC患者提供了一种潜在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126/sciadv.adr3173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6530, encodeId=378f2266530bd, content=前往app查看评论内容,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79c89675194, createdName=ms7000001603885209, createdTime=Sat May 24 23:49:40 CST 2025, time=6小时前, status=0,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6508, encodeId=1eb622665087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a22d1e5769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TNBC#</a> <a href='/topic/show?id=e0fa12e244b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PSMD14#</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7244, encryptionId=e0fa12e244b7, topicName=PSMD14), TopicDto(id=17576, encryptionId=a22d1e57696, topicName=TNBC)],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May 24 22:23:17 CST 2025, time=7小时前,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6530, encodeId=378f2266530bd, content=前往app查看评论内容,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79c89675194, createdName=ms7000001603885209, createdTime=Sat May 24 23:49:40 CST 2025, time=6小时前, status=0,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6508, encodeId=1eb622665087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a22d1e5769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TNBC#</a> <a href='/topic/show?id=e0fa12e244b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PSMD14#</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7244, encryptionId=e0fa12e244b7, topicName=PSMD14), TopicDto(id=17576, encryptionId=a22d1e57696, topicName=TNBC)],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May 24 22:23:17 CST 2025, time=7小时前,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7小时前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ASCO 2015:SLC1A5与三阴性乳腺癌TNBC总生存有关

SLC1A5是恶性肿瘤中的一种中性氨基酸转运体,与肿瘤的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高度相关。通过靶向干预SLC1A5的功能,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激活自吞噬,这可能会改善TNBC的生存,使患者受益。Anna Maria Affan医生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评估TNBC患者的生存状态和SLC1A5的表达水平,探索两者的关系。构建直方图来定义SLC1A5 “高”与“低”的分数,以5作为平均截点。然后应用Kapla

“最毒”茶克星,水平越高,结局越好;不用化疗,疗效不减… | 前沿进展

三阴性乳腺癌(TNBC)约占所有乳腺癌病例的15%~20%,这部分乳腺癌患者通常预后较差,超过50%的患者在确诊治疗后3~5年内就会出现复发。TNBC相关前沿进展给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策略。

CLIN CANCER RES | IPATunity130 III 期试验:帕他色替加紫杉醇治疗 PIK3CA/AKT1/PTEN 改变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

该试验旨在验证帕他色替联合紫杉醇在PIK3CA/AKT1/PTEN突变晚期 TNBC 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帕他色替与紫杉醇联合治疗并未显著改善 患者的 PFS 或 OS。

Cell Death Dis:TLR5可作为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及监测标志物

由于目前仍没有针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靶向分子,因此亟需寻找一种新型的、高选择性的生物标志物,用于预测和监测TNBC。虽然已有研究表明TLR5(Toll样受体5)与多种恶性肿瘤有关,但其在TNBC中的作用仍不清楚。该研究旨在研究TLR5在TNBC中的作用,并明确其是否可以作为TNBC的预后及监测指标。研究人员在TNBC细胞系4T1中,通过shRNA慢病毒转染的方法分别得到了TLR5低表达(G

Mol Cancer:中国药科大学孔令义等团队合作发现三阴性乳腺癌向肺转移的新机理

该研究表明乙酰化LAP-TGF-β1蛋白外泌体的掺入促进TNBC细胞在肺微转移中的播散。

2024指南:“最毒”乳腺癌全疗程新策略,使进展或死亡风险减半、总生存近乎翻倍…

现有临床实践中,晚期TNBC标准治疗方案仍以化疗为主,新的治疗药物包括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及抗体偶联药物(ADC)等。

王永胜教授:TNBC免疫特征与生物标志物探索

IMpassin130研究使得免疫治疗首先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取得了突破,研究结果显示,只有PD-L1阳性人群才能更好地从免疫治疗中获益,这一定程度上再次表明了三阴性乳腺癌本身以及治疗的复杂性。 跟其他肿瘤以及其他分型的乳腺癌相比三阴性乳腺癌有什么样的特征?乳腺癌的PD-L1检测有什么特点?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生物标志物来指导乳腺癌的免疫治疗?

Cancer Discov:基于小鼠模型鉴定三阴性乳腺癌散发型致癌基因突变及治疗策略

三阴性乳腺癌(TNBC)常出现TP53突变,而其他常见癌基因的点突变出现频率较低,因而其对靶向治疗效果不佳。应用全外显子测序(WES)和RNA测序,本研究鉴定了小鼠TNBC模型在TP53突变(或合并Brca1缺失)情况下的的体细胞遗传学改变谱。约50%的肿瘤出现基因扩增或易位导致的癌蛋白升高(或癌蛋白融合),合并基因的框架移位突变。尽管TNBC体细胞遗传改变的频谱多样化,但是大多数改变都可激活MA

Ann Oncol:TNBC患者标准新辅助化疗中加入卡铂联合或不联合veliparib(维拉帕利)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表明,早期TNBC患者新辅助化疗中加入卡铂可带来长期EFS获益,并不增加第二肿瘤的发生率。

对话大咖|徐玲教授解读早期乳腺癌突破性治疗新策略

【医悦汇】特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玲教授分享中国之声早期乳腺癌治疗的最新进展、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