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成「长寿药」新证据?真实数据:女性活到 90 岁几率更高!

昨天 梅斯内分泌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2025 年研究对 16 万绝经后女性跟踪发现,60 岁以上新诊断 2 型糖尿病女性中,二甲双胍组 90 岁前死亡风险较磺酰脲类组低 30%,其抗衰机制或与调控衰老通路相关。

在人类追求长寿的历史长河中,医学界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当全球老龄化浪潮如潮水般涌来,一个问题愈发引人关注:是否有一种已上市的药物,既能控制慢性病,又能悄悄按下衰老的减速键?近年来,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二甲双胍,因其在抗衰老领域的潜力,成为了科学界的明星选手”——它不仅能调节血糖,还能作用于mTORAMPK等衰老相关通路,甚至激活与长寿密切相关的FOXO3基因。然而,这位潜力股却陷入了争议漩涡:有的研究称它能降低死亡率,有的却显示无效,更没人知道它能否让人活到90岁以上——直到这项横跨30年的女性健康研究揭开了冰山一角。

一、为什么是她们?追踪30年的时光胶囊队列

2025年5月19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在"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Series A "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Metformin vs Sulfonylureas on Exceptional Longevity in Women with Type 2 Diabetes:Target Trial Emulation "的研究论文。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目标试验模拟方法,在女性健康倡议(WHI)队列中开展了一项对照队列研究,,自1993年起跟踪记录了16万余名绝经后女性的健康轨迹。研究者从这个时光胶囊中,筛选出60岁以上新诊断2型糖尿病、未使用过降糖药的女性,组成了一支特殊的长寿观察队438名通过倾向得分匹配的女性,被分为二甲双胍组(219人)和磺酰脲类组(219人)。这些参与者的基线特征被精细调整,从年龄、BMI到吸烟习惯、合并症,几乎所有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都被校准到同一水平。

图片

二、数据会说话:3.7vs5.0,二甲双胍的长寿优势

经过平均15年的随访,两组数据差异逐渐显现:

死亡率对比:二甲双胍组每100人年中,90岁前死亡的发生率为3.7,而磺酰脲类组为5.0,相当于前者风险降低了30%HR=0.7095% CI 0.56-0.88)。

药物细分差异:当对比具体磺酰脲类药物时,二甲双胍对格列吡嗪的优势更显著(HR=0.63),但对格列本脲则无统计学差异(HR=0.78)。

稳健性验证:即使排除前两年死亡的病例,或加入收入、地区等额外变量,二甲双胍的优势依然存在,E值分析显示需极强的未测混杂因素才能推翻这一结果。

图片

2 型糖尿病患者起始单用二甲双胍与单用磺酰脲类药物治疗的 90 岁前死亡累积发生率

图片

绝经后女性 2 型糖尿病患者中起始单用二甲双胍与单用磺酰脲类药物治疗的 90 岁前死亡情况比较

三、争议与启示:观察性研究的边界与未来

不过,这场模拟考试并非完美无缺。作为非随机对照的观察性研究,它无法完全排除残留混杂因素,例如医生处方偏好、患者依从性等。正如研究者所言:我们不能断言二甲双胍导致长寿,但它确实在与磺酰脲类的对比中展现了优势。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优势可能与二甲双胍的多重抗衰老机制相关——从减少氧化应激到调控细胞自噬,它的技能树恰好覆盖了衰老的多个核心通路。

四、未来展望:从控糖药抗衰药还有多远?

这项研究为二甲双胍的抗衰潜力点燃了新希望,但也留下了待解之谜:男性是否适用?非糖尿病人群能否受益?目前,全球首个针对健康老龄化的二甲双胍临床试验(TAME)已在筹备中,计划招募65-80岁人群,观察其对心血管疾病、痴呆等衰老相关疾病的影响。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种老药将开启人类健康长寿的新篇章。

当我们凝视这些跨越数十年的数据,看到的不仅是两组药物的对比,更是现代医学对衰老可干预的执着探索。从实验室里的线虫、小鼠,到真实世界的人群队列,科学家正一步步拉近抗衰与现实的距离。二甲双胍的故事或许只是开始,而这场关于长寿的科学之旅,终将惠及每一个渴望优雅老去的生命。

参考文献:

https://academic.oup.com/biomedgerontology/advance-article/doi/10.1093/gerona/glaf095/8137954?login=false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6872, encodeId=528e22668e2c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4f77e66525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a href='/topic/show?id=2ad5104395d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糖尿病#</a></a> <a href='/topic/show?id=ce9d239823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二甲双胍#</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3982, encryptionId=ce9d239823b, topicName=二甲双胍), TopicDto(id=76652, encryptionId=4f77e665253, topicName=糖尿病), TopicDto(id=104395, encryptionId=2ad5104395dc, topicName=糖尿病)],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May 27 13:44:34 CST 2025, time=昨天,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Eur Heart J-Card Pha: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在癌症和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在积极治疗的2型糖尿病癌症患者中,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的使用可能与全因死亡率和HF住院风险的显著降低有关。

中国药科大学,最新Nature Metabolism,揭示糖尿病患者常感不安的秘密!

中国药科大学团队发现,高血糖通过激活神经元中 TonEBP 上调 CCL2 表达,激活小胶质细胞,引发糖尿病小鼠焦虑行为,为相关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IJNS:护士主导的生活方式干预对前驱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 

护士主导的低强度电话生活方式干预对前驱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和大多数次要指标无显著改善作用,但可改善饮食质量和减少久坐行为。

震惊!你每天吃的面包饮料里,藏着糖尿病 “隐形组合”!10 万人研究揪出真凶

研究显示,法国 NutriNet-Santé 队列中,含乳化剂、防腐剂、人工甜味剂等的两种食品添加剂混合物与 2 型糖尿病风险显著相关,提示需关注添加剂混合效应,建议限制非必要添加剂摄入。

【今日分享】《糖尿病前期治未病干预指南》解读与编制说明

本文将对该指南研制的整体技术流程及编撰特色进行梳理总结,旨在为医务工作者和指南编写者提供参考,助力糖尿病前期的早期干预与精准管理,推动中医“治未病”理念在慢性病防控中的应用。

【今日分享】2025 SIE立场声明:继发于内分泌疾病的糖尿病

继发性糖尿病的管理需要多学科的方法,包括治疗潜在的内分泌紊乱,定制抗糖尿病治疗,优化营养策略,以减轻代谢紊乱。

心衰合并糖尿病的治疗(24年心衰指南)

我们根据24年指南,结合循证医学证据,梳理下糖尿病合并心衰的规范化管理策略。

【协和医学杂志】基层医疗机构实施糖尿病共享门诊的组织准备度与影响因素研究

本研究对12家机构(即12个案例)内所有SMA变革执行者的访谈数据进行整理,形成了12个案例在实施SMA试点前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