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幼儿园易爆发!这种传染病进入高发期!这份诊治宝典请收藏!

昨天 儿科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春夏季高发,多见于 6 岁以下儿童。其与手足口病症状相似但风险不同,治疗以隔离、对症为主,重症需住院,家长需做好预防。

随着天气逐渐转热,病毒也开始肆意流行,疱疹性咽峡炎传染病进入高发期。在我国,众多地区的医疗卫生疾控部门纷纷行动,针对该病发布相关提示,并制定且推行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本文整理了关于疱疹性咽峡炎的诊治内容,分享给各位同道。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型(Coxsackievirus.A,CV—A)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A71,EV.A71)。疱疹性咽峡炎发病率高,四季散发,春夏季是流行季节,经粪一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感染。疱疹性咽峡炎多见于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流行无明显地区性差异,托幼机构、早教机构、社区等易感人群较为集中的场所易发生聚集性病例。

疱疹性咽峡炎,还有一个撞脸指数高达90%以上的“大兄弟”——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关系很近,同为肠道病毒感染,有的宝宝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有的表现为手足口病。它们的主要区别有两个方面:

①疱疹位置不同

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嘴里起疱疹,而手足口病是嘴里、手上、脚上、臀部都可能起疱疹。

图片

疱疹性咽峡炎/图源怡禾健康

②发病风险不一样

疱疹性咽峡炎一般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与后遗症,但手足口病则不然。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手足口病患者有1%的几率感染并发症,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儿童,常见有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有时往往危机生命;家长们应当在发现孩子有手脚水泡与发热后,及时送去就医,切勿拖延。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表现有哪些?

疱疹性咽峡炎初期可从粪便和上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病毒,病程第1周病毒检出阳性率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呼吸道排出病毒一般持续1-3周,粪便持续排出病毒可长达2-3个月,感染后持续排毒也易造成病毒广泛传播。

潜伏期(3-5天):患儿没有症状,疾病初期即可从粪便和上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病毒。

发热期(2-4 天):急性起病,常突发发热和咽痛,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部分患儿为高热,亦可高达40℃以上,可引起惊厥。发热期间年龄较大儿童可出现精神差或嗜睡、食欲差,年幼患儿因口腔疼痛出现流涎、哭闹、厌食,个别患儿症状重。

水疱期(2-3 天):初起时咽部充血,并有散在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直径2—4 mm,数目多少不等,1—2天后破溃形成小溃疡,此种黏膜疹多见于咽腭弓、软腭、悬雍垂及扁桃体上,也可见于口腔的其他部位,部分手足口病的初期可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全身和咽部症状体征一般在1周左右自愈,预后良好,个别重症患儿(多为EV-A71感染引起)会出现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肺水肿和(或)肺出血、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得了疱疹性咽峡炎咋治疗?

一般治疗 :居家隔离 2 周,避免交叉感染。室内保持清洁通风,饮食清淡,以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少食多餐。饭后用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低龄娃就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发热娃要多喝水,防止电解质紊乱。还要密切观察孩子的体温、精神状态等,警惕并发症。

对症治疗 :体温超 38.5℃,可物理降温,如退热贴、头部冷敷等,也可遵医嘱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出现高热惊厥,要及时止惊治疗。常用退热药物有:布洛芬口服,5~10 mg/(kg·次);对乙酰氨基酚口服,10~15 mg/(kg·次);两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4 h,24 h不超过4次。

病因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抗肠道病毒药物,干扰素 α 喷雾或雾化有一定疗效,可局部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利巴韦林不常规推荐,若用要关注不良反应。

图片

疱疹性咽峡炎处置流程图

重症治疗 :普通病例在门诊治疗就行,但若出现脑干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就得住院治疗了。疱疹性咽峡炎的重症治疗可参考手足口病的重症治疗。

液体治疗 :重症病例可能出现脑水肿、肺水肿及心功能衰竭,应控制液体入量,给予生理需要量 60~80ml/(kg・d)(脱水剂不计算在内),建议匀速给药,即 2.5~3.3ml/(kg・h),注意维持血压稳定。休克病例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同时,给予生理盐水 5~10ml/(kg・次)进行液体复苏,15~30 分钟内输入,此后酌情补液,避免短期内大量扩容。仍不能纠正者给予胶体液(如白蛋白或血浆)输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依据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压(ABP)等指导补液。

降颅压 :常用甘露醇,剂量为 20% 甘露醇 0.25~1.0g/(kg・次),每 4~8 小时 1 次,20~30min 快速静脉注射;严重颅内高压或脑疝时,可增加频次至每 2~4 小时 1 次。严重颅内高压或低钠血症患儿可考虑联合使用高渗盐水(3% 氯化钠)。有心功能障碍者,可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 1~2mg/kg 静脉注射。

静脉丙种球蛋白 :有脑脊髓炎和持续高热等表现者以及危重病例可酌情使用,剂量 1.0g/(kg・d),连用 2 天。

糖皮质激素 :有脑脊髓炎和持续高热等表现者以及危重病例酌情使用。可选用甲基泼尼松龙 1~2mg/(kg・d),或氢化可的松 3~5mg/(kg・d),或地塞米松 0.2~0.5mg/(kg・d),一般疗程 3~5 天。

机械通气 :出现以下表现之一者,可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呼吸急促、减慢或节律改变。

气道分泌物呈淡红色或血性。

短期内肺部出现湿性啰音。

胸部 X 线检查提示肺部明显渗出性病变。

脉搏血氧饱和度(SpO₂)或动脉血氧分压(PaO₂)下降。

面色苍白、紫绀、皮温低、皮肤发花、血压下降。

频繁抽搐或昏迷。

综上所述,疱疹性咽峡炎由肠道病毒引发,具传染性强、传播快等特点,与手足口病症状相似但风险不同,治疗以居家隔离、对症处理为主,重症需住院干预。因此,家长需密切关注患儿状况并做好预防。

参考资料

蒋荣猛.《疱疹性咽峡炎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解读[J].西部医学, 2019, 31(12):4.DOI:CNKI:SUN:XIBU.0.2019-12-004.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7005, encodeId=b02c226e0055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bd981e071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肠道病毒#</a> <a href='/topic/show?id=3f17e0550f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疱疹性咽峡炎#</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0550, encryptionId=3f17e0550f4, topicName=疱疹性咽峡炎), TopicDto(id=81707, encryptionId=2bd981e071f, topicName=肠道病毒)],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May 28 10:40:45 CST 2025, time=昨天,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中国成功研发全球EV71型手足口病灭活疫苗

全球首个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正式投入市场。该疫苗的上市,对于有效降低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发病,尤其是减少手足口病的重症和死亡病例具有重要意义。 肠道病毒71型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心肌炎、肺水肿、脑炎等,严重的会引起死亡。自1981年手足口病在中国出现以来,已发生多次大规模暴发或流行。

PNAS:研究发现肠道病毒与糖尿病的发展关系密切

Herbert Virgin IV 博士与博士后研究员Dale Balce博士交谈。Virgin博士领导了一项研究,将肠道病毒与1型糖尿病的发展联系起来。研究表明,携带特定病毒的儿童比那些携带不同病毒组成员的儿童更容易患糖尿病。 医生无法预测谁会患上1型糖尿病,这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这种疾病中,免疫系统会破坏控制血糖水平所需的细胞,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并持续监测。 现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

Clin Exp Allergy:怀孕期间肠道病毒感染与子代特应性疾病呈负相关

由此可见,该研究结果表明怀孕期间母体EV感染与子代的特应性疾病呈负相关。该研究的发现为以前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表明子宫内环境在特应性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疾控中心提醒注意肠道病毒感染

进入夏季,多地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等病例增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提醒,目前正是这些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高发季,注意洗手等日常个人卫生,保持环境卫生可以有效预防肠道病毒感染。

GUT:肠噬菌体与溃疡性结肠炎

研究证实,粘膜病毒菌群的功能改变是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特征,表现为短尾状病毒噬菌体的富集、噬菌体功能增强以及病毒-细菌稳态的破坏

警惕!这种病已到高发期!传染性很强,注意防范→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5 岁以下儿童多见,由肠道病毒引起,分多阶段症状,传播途径广。需做好个人及环境卫生,接种 EV-A71 疫苗,发现症状及时就诊。

《自然》子刊重磅: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竟然与这个部位的病毒有关!

人类肠道中的另外一种重要微生物组分——肠道病毒的作用似乎长期被忽视了,这些病毒可能隐藏着长寿的秘密!

Science:数学模型可提前两年预测肠道病毒暴发疫情

肠道病毒每年都有新变化,如果能预测下一次肠道病毒疫情的暴发时间,就能提前研制出更有针对性的疫苗。日前,美国新一期《科学》杂志就刊登了这样一项研究成果,一种新的预测模型有望准确预测各种病毒株及类型的动态传播。

Nucleic Acids Res:宿主限制因子与肠道病毒EV71相互作用方面新进展

该研究揭示了APOBEC3G(A3G)通过与病毒复制必需的PCBP1竞争结合EV71的5‘UTR序列,抑制EV71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及翻译,首次揭示了A3G对小RNA病毒的抑制作用,为A3G广谱抗病毒增加新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