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 Radiol:MRI揭示反向肩关节置换术后三角肌质量,前区肌肉状况决定术后功能和力量表现
13小时前 吾乃喵大人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本研究利用先进的金属伪影抑制MRI技术,系统揭示了RTSA术后不同三角肌区域肌肉质量的定量特征及其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性。
亮点总结 利用金属伪影抑制MRI技术,精准评估反向肩关节置换术(RTSA)后患者三角肌脂肪浸润和肌肉截面积。 前部三角肌的肌肉大小与脂肪含量与术后一年的肩关节功能及肌力表现高度相关,成为预测术后恢复的重要影像标志物。 后部和外侧三角肌脂肪浸润与临床功能关系不显著,提示不同三角肌区域在RTSA后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反向肩关节置换适应症的拓展,RTSA的应用量自2011年至2017年在美国增长近三倍。RTSA通过内收旋转的肩关节中心和延长三角肌的力臂,显著增强三角肌收缩效能,使其成为肩关节屈伸及外展的主要驱动力。既往研究显示RTSA前三角肌的质量(肌肉体积及脂肪浸润)与术后预后相关,但术后肌肉形态学与功能的联系尚未明确,部分原因在于植入材料造成的MRI伪影限制了术后影像学评估的发展。尤其是肩部的解剖位置特殊,金属伪影难以有效抑制,影响了对三角肌各区肌肉质量的准确测量。因此,开发和验证术后肌肉影像学客观指标对于优化患者管理及术后康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近期,发表在European Radiology杂志的一项前瞻性横断面研究中,研究人员深入探讨了磁共振成像(MRI)在评估反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前往app查看评论内容
0 0 举报
#MRI# #反向肩关节置换术#
2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