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 Sci 苏州大学胡士军团队揭示3D打印心肌特异性结构促进工程化心肌组织成熟和心梗治疗中的作用

2025-01-23 论道心血管 论道心血管 发表于陕西省

该研究为心肌再生修复提供了新思路。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衍生心肌细胞(hiPSC-CMs)和工程化心肌组织(EHTs)已成为心血管研究和心肌损伤修复的重要工具。目前,hiPSCs在心血管领域的临床转化应用仍存在以下障碍:(1) hiPSC-CMs的成熟度低,难以实现与宿主心肌结构和功能的整合;(2) EHTs目前难以准确模拟人类心肌的天然结构特征。

2025年1月22日,来自于苏州大学和青岛理工大学等单位的合作研究团队利用微型3D打印技术模拟猪心肌纤维的天然排列特征,成功构建了层间角为45°的多层3D微孔聚己内酯(PCL)支架,发现该45° PCL 3D支架可有效促进hiPSC-CMs的成熟,提高工程心肌组织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研究成果以“3D-Printed Myocardium-Specific Structure Enhances Maturation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Engineered Heart Tissue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为题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杂志上,为心肌再生修复提供了新思路。 

图片

研究人员首先分析了猪心脏组织中心肌纤维的排列特点和方式,发现肌纤维层间多以30°至55°角排列。因此,该研究以45°角为基准,采用微型3D打印技术制备了45° PCL 3D多孔支架。 

图片

通过与2D心肌培养对照及90° PCL支架对比,研究人员发现45° PCL支架能更好的促进hiPSC-CMs成熟:45° PCL支架上hiPSC-CMs排列更为有序,表现出类似于天然心脏的纤维排列;与心肌收缩偶联的钙处理能力也显著提高。 

图片

RNA-seq结果表明,与2D心肌培养相比,3D PCL支架主要通过调节ECM功能和组成来促进hiPSC-CMs的成熟。与90° PCL相比,45° PCL主要影响心脏发育、心脏收缩和心肌组织发育等相关基因,如BMP2WNT2TBX18 和 TBX2 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同时,45° PCL也促进了心脏收缩和心脏收缩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如 KCNIP1ATP1A2KCNQ1ATP1B2CACNA1G 和 KCNIP2。这些结果表明,与 90° PCL相比,45° PCL主要通过调节心脏发育和离子通道基因的表达来促进hiPSC-CMs的成熟。

图片

 随后,研究人员将hiPSC-CMs、内皮细胞和间充质细胞按比例组合培养到45° PCL支架中,构建了具有心肌特异性结构的多细胞3D工程化心脏组织。该EHTs中的hiPSC-CMs同样表现出有序的生长方向和更成熟的心肌表型。 

图片

最后,团队将具有心肌特异结构的EHTs移植到心梗小鼠的梗死区表面,发现EHTs能够显著改善心梗小鼠的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EHTs移植治疗也显著减少梗死面积和胶原沉积,增加心脏梗死区壁厚。此外,EHTs能增强梗死区缝隙连接的形成,并促进了心肌梗死区域的血管生成。 

图片

图片

综上所述,研究人员基于心脏生理结构特征构建了一种45°多层3D PCL支架,该心肌结构特异性3D支架显著提高了hiPSC-CMs的结构成熟度和钙处理能力;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多细胞EHTs可促进心梗区血管再生,增强细胞间连接,改善心梗小鼠的心功能。研究工作为工程化心脏组织在心血管再生医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图片

苏州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胡士军教授为通讯作者。苏州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博士后吴永、博士研究生王亚宁、副研究员肖淼、青岛理工大学张广明副教授和苏州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张飞翔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409871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49439, encodeId=d073224943973,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0cb1510519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心梗#</a> <a href='/topic/show?id=589051255a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心肌再生#</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1051, encryptionId=0cb1510519b, topicName=心梗), TopicDto(id=51255, encryptionId=589051255a6, topicName=心肌再生)],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Jan 24 10:34:45 CST 2025, time=2025-01-24,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1-24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Cardiovasc Res 安徽医科大学/南京大学谢峻团队揭示心-肠交互调控对心梗后再灌注损伤严重程度的调节作用及机制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心脏-肠道-微生物群-免疫轴的双向调控在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炎症风暴中的重要作用,为日后开发针对菌群移位的AMI靶向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当急性闭塞的右冠脉遇到极度迂曲α弯!

70 岁男性因胸痛入院,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冠脉造影显示右冠脉闭塞且情况复杂,手术过程曲折但结局良好。

诡异的血栓!急性脑梗住院期间发生心梗,开通后再次闭塞!

54 岁男性突发脑梗后溶栓治疗,住院第二天出现胸闷,行急诊 PCI 发现右冠脉病变,治疗后血栓仍重。提出脑梗后冠脉血栓成因、治疗后加重原因及下一步治疗方案疑问。

【中国心梗救治日】临床病例、热点研究一网打尽

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梅斯平台特别推出心梗救治专题,涵盖最新研究进展、临床病例等内容。快来查看学习,提高心梗救治成功率,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83岁老奶奶心梗伴心源性休克,开通右冠脉各种不顺利!

83 岁女性因腹痛入院,确诊下后壁、右室心梗伴心源性休克。经桡动脉手术解决困难,处理再灌注心律失常,术后恢复良好。总结经验供参考。

Stroke:心、脑梗死的发病率和结果

同步和异时性 CCI 的死亡率高于单独的 AMI 或 AIS。

急性心梗右冠脉支架后顽固无复流

73 岁女性急性正后壁心梗,冠脉造影及治疗过程复杂出现无复流,术后有疑惑。思考可能原因包括抗板药时间、治疗操作及溶栓时机等,为类似病例提供讨论点。

有心梗病史或心梗风险患者应慎用阿奇霉素!JACC子刊研究

本研究显示心梗患者使用阿奇霉素会增加远期再发心梗、30 天再入院和突发心衰风险。提醒有心梗病史或风险患者慎用,可考虑替代治疗。纳入住院心梗患者分析,佐证了 FDA 警告。

主动脉夹层病人左右冠状动脉通畅,半小时后死亡

45 岁男性因胸痛入院,诊断前间壁心梗,造影发现异常,怀疑动脉夹层等,后确诊窦口夹层,转重症监护室后半小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