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独生子女,在多个方面可能会更优秀!

昨天 国际科学 国际科学 发表于上海

近期,《Nature Human Behaviour》杂志刊登了一项基于中国CHIMGEN大规模队列的研究,深入探讨了独生子女成长环境(GWS)对成人大脑结构与行为的影响。

关于生娃多少,一直以来是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到底是选择“一枝花”独享宠爱,还是“兄弟姐妹”相伴同行呢?

有人认为,独生子女能独占父母的全部宠爱与陪伴,成长过程中自信满满;

也有人坚信,兄弟姐妹的陪伴与支持,是人生路上最坚实的依靠。

那么,科学界是如何看待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大脑认知与行为等方面的差异的呢?

近期,《Nature Human Behaviour》杂志刊登了一项基于中国CHIMGEN大规模队列的研究,深入探讨了独生子女成长环境(GWS)对成人大脑结构与行为的影响。

图片

该研究涵盖7186名健康汉族成年人,采用结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等多模态脑影像技术,结合认知与心理健康评估,力求揭开独生环境如何塑造成人大脑的秘密。

研究发现,独生子女的内侧额顶叶皮层(MFPC)、右旁中央小叶和左颞下回灰质体积较小,而双侧小脑后叶体积较大。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MFPC体积虽小,却与更优的记忆力相关,这与青春期后大脑通过“突触修剪”实现神经元效率提升的过程相符。

图片

此外,独生子女运动相关白质纤维完整性较低,但语言相关纤维束(右顶叶斜束)的完整性更高,且右颞下回与缘上回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支持了独生子女在语言能力上的优势。

在行为表现上,独生子女在工作记忆、执行控制、生活满意度及开放性等多项指标中表现更优;

同时,认知冲动性和对奖励的依赖较低,显示出更成熟的心理与认知特征。

令人意外的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逆境应对、城市环境、空气污染暴露及家庭支持五大成长环境指标上均优于非独生子女。

更重要的是,这些成长环境因素在独生环境与大脑及行为表现之间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

具体而言,较高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促进了认知能力与开放性,而母亲的关怀和家庭支持则提升了生活满意度并降低了认知冲动性。

这一发现表明,并非独生子女身份本身决定了大脑和行为的差异,而是家庭的经济条件与亲密的关爱环境塑造了这些差异。

换言之,优越的微观环境,如良好的家庭经济支持和母亲的细心照料,是培育独生子女认知与心理健康的关键。

对于家长而言,这意味着早期注重提升家庭支持与关怀,尤其是在生命的关键阶段,将极大有助于孩子大脑的健康发展和行为成熟。

随着全球独生子女现象的普遍,科学揭示的这些微观环境影响为精准干预提供了宝贵方向。

总的来说,生一个还是生多个,关键不在数量,而在于如何营造一个充满关爱与支持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的滋养下健康成长,从而拥有强健的大脑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2-025-02142-4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4139, encodeId=c48822e41393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4db439533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大脑结构#</a> <a href='/topic/show?id=d9fd681187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独生子女#</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3953, encryptionId=34db439533f, topicName=大脑结构), TopicDto(id=68118, encryptionId=d9fd6811874, topicName=独生子女)],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Jul 20 20:04:54 CST 2025, time=昨天,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昨天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Eur Heart J:血压升高导致认知障碍相关的大脑结构分析

互补性MR和观察分析确定了与BP相关的大脑结构,这可能是高血压对认知能力的不良影响的原因。

2022ECNP:肥胖和健康的大脑-是时候转变观念了?

肥胖与大脑结构完整性改变的关系表明肥胖预防和研究需要范式的转变。

Brain: 脑创伤后8个月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丝蛋白轻链水平可预测5年后脑结构改变

后期的血液生物标志物水平可用于识别具有进行性神经损伤高风险的创伤性脑损伤幸存者。

JAMA Netw Open:减肥手术对大脑结构和认知功能的长期影响

减肥手术与长期的健康益处相关,包括合并症、炎症和认知能力的改善。此外,术后2年,颞叶皮质厚度增加,空间变异系数降低。

研究发现:独生子女智商更高,性格更好,语言表达能力也更优秀!

近期,《Nature Human Behavior》刊登的一项基于中国CHIMGEN大规模队列的研究揭示了独生子女成长环境(GWS)如何影响成人大脑结构与行为表现。

NEUROLOGY:老年人体育活动有益脑健康关键在于胰岛素水平和 BMI

从事体育活动的老年人通过维持较低的 BMI 和胰岛素水平来可使心血管获益,从而提高大脑结构的完整性。

NEUROLOGY: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共病脑结构完整性破坏更严重

T2D和HTN共病比单独HTN导致更大的脑结构破坏。

Anesthesia & Analgesia:婴儿期接受全身麻醉对行为和大脑结构的影响

这些独立研究的临床前和临床结果表明,生命早期接触麻醉药物将对个体后续的情绪控制行为和大脑结构产生持久的影响。

Cerebral Cortex:药物初治BECTS儿童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变化及其相关基因表达谱

药物初治的BECTS儿童在参与行为和认知调节的大脑区域表现出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BMJ Mental Health:昼夜节律紊乱如何 “损伤大脑”?海马体 / 丘脑体积缩小或成认知衰退关键中介

昼夜节律时序紊乱(CPD)与海马体和丘脑体积减少显著相关,并介导了8.6%的非AD/VD痴呆风险;而节律幅度异常(RA降低)主要影响小脑结构。CPD升高还与多项认知功能下降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