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ional Psychiatry:精神障碍患者纹状体亚区基因表达的性别与区域差异

2025-06-09 xiongjy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本研究首次揭示了纹状体亚区转录组在精神病中的性别特异性差异,尤其是NAc的独特表达模式及纤毛信号重构。

精神病作为精神分裂症(SCZ)和双相情感障碍(BD)的核心症状,与纹状体功能紊乱密切相关。纹状体分为伏隔核(NAc)、尾状核和壳核三个功能各异的亚区,但其在精神病中的转录组差异及性别特异性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人类死后脑组织的RNA测序数据,首次系统分析了NAc、尾状核和壳核在精神病患者与健康对照中的基因表达差异,并重点探讨了性别因素的影响。

研究团队对36例精神病患者(包括28例SCZ和8例BD伴精神病)及60例健康对照的纹状体组织进行RNA测序,采用分层分析策略。首先通过RUV-4算法校正批次效应,利用线性混合模型比较亚区差异表达基因(DEGs),定义标准为q值<0.05且log2倍数变化>0.58(表达量变化≥50%)。在性别分析中,通过匹配年龄、种族等变量,采用LIMMA包评估性别与疾病的交互作用(p<0.01,表达量变化≥20%)。结果发现,NAc在两组中均呈现最显著的转录独特性:健康对照中NAc与尾状核/壳核差异基因达1836/1691个,而尾状核与壳核仅361个;精神病患者中这一模式相似(NAc vs 尾状核/壳核:1819/1933个,尾状核 vs 壳核:241个)。通路分析显示,NAc高表达基因富集于剪接体(snRNP)通路(如RNU5A-1等非编码RNA),低表达基因则涉及GPCR和刺激响应通路。值得注意的是,纤毛相关基因在健康对照中呈现尾状核>NAc>壳核(C>N>P)的表达层级,而在精神病患者中变为NAc>尾状核>壳核(N>C>P),提示精神病可能导致纹状体纤毛信号的空间重构。

性别分析揭示了更复杂的模式。在精神病女性患者中,NAc的线粒体相关基因(如NDUFV1、CYC1)表达显著降低,而免疫血管生成通路(如VEGFA、IL1R1)表达普遍上调;男性患者则呈现相反趋势。RRHO分析显示,女性患者中高表达的基因在男性患者中低表达,且这种“性别反转”现象在免疫相关通路中尤为突出。例如,健康男性中高表达的TNFRs和NF-κB通路基因(如RELA),在精神病女性中表达更高。进一步整合分析发现,643个基因在精神病中呈现性别反向表达(如男性患者下调而女性患者上调),其中389个基因的性别差异在精神病中完全反转。这些基因显著富集于缺氧响应和神经炎症通路,可能与女性患者较晚发病但症状较轻的临床特征相关。

本研究首次揭示了纹状体亚区转录组在精神病中的性别特异性差异,尤其是NAc的独特表达模式及纤毛信号重构。性别反转的免疫与血管生成通路可能解释了精神病临床表现的性别差异,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靶点。局限性包括样本量较小及未评估抗精神病药的影响,未来需通过更大队列和动物实验验证机制。

原始出处:
Perez, M.S., Yin, R., Scott, M.R. et al. Sex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gene expression across the striatum in psychosis.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15, 192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398-025-03395-3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8541, encodeId=201622685413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c9bfe64947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精神分裂症#</a> <a href='/topic/show?id=c34e3e5329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双相情感障碍#</a> <a href='/topic/show?id=cd9b52640d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性别差异#</a> <a href='/topic/show?id=09d594e561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逆转录#</a> <a href='/topic/show?id=709ae75292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纹状体#</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7532, encryptionId=c34e3e53295, topicName=双相情感障碍), TopicDto(id=52640, encryptionId=cd9b52640dd, topicName=性别差异), TopicDto(id=76494, encryptionId=c9bfe649471, topicName=精神分裂症), TopicDto(id=77529, encryptionId=709ae752926, topicName=纹状体), TopicDto(id=94756, encryptionId=09d594e5610, topicName=逆转录)],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Jun 09 09:54:20 CST 2025, time=2025-06-09,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首发精分后药物减量的复发风险:与D2 受体亲和力有关,与速度无关

近期一项发表于World Psychiatry的研究深入探究了首次精神病发作缓解后,抗精神病药物减量过程中复发风险与药物减量速度、D2受体亲和力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Schizophrenia:D-氨基酸氧化酶抑制剂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和认知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D-氨基酸氧化酶抑制剂(DAOI)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苯甲酸钠的效果优于luvadaxistat,且女性患者认知改善更明显。然而,研究样本量小、异质性高,需进一步验证。

Schizophrenia Bulletin:益生元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精神分裂症模型小鼠的认知与胃肠功能

FOS/GOS益生元组合显著增加mGlu5 KO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和阿克曼菌丰度,改善菌群代谢功能,尤其对雄性小鼠的认知缺陷和胃肠功能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但雌性效果较弱。

方案与建议|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中国专家共识(2025)

共识制定过程中同时结合了循证证据,有助于规范和指导中国成年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诊疗。

World Psychiatry:特定剂量抗精神病药联合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基于两国队列的荟萃分析

中等剂量阿立哌唑(9至<16.5毫克/天)联合高剂量氯氮平(≥330毫克/天)可显著降低精神病性发作住院风险32%(aHR=0.68,p<0.0001),而高剂量联合治疗增加风险。复合住院风险分析中,

Schizophrenia Bulletin:被忽视群体!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流行率及经济负担的全国性研究

美国精神分裂症患者中18.9%存在阴性症状,主要表现为动机缺乏和情感淡漠。这些患者的医疗资源利用显著增加,包括更高的门诊和住院需求,年均医疗费用比无阴性症状患者高出20%。

不同剂量精神类药物对精分患者死亡率的影响

该研究结果显示,控制 ITB 后,高剂量抗精神病药增加死亡率,高剂量抗抑郁药降低死亡率,苯二氮卓类药物增加死亡率,研究强调控制 ITB 的重要性。

常见抗精神病药引起体重增加的风险及治疗对策

中国超 640 万精神分裂症患者,常用抗精分药易致体重增加,增加代谢疾病风险且影响治疗依从性。其机制与神经递质受体作用相关,治疗策略包括换药、联用二甲双胍或 GLP-1 激动剂等。

Schizophrenia:精神分裂症高风险人群的 “数字画像”

通过整合多模态数据,研究不仅深化了对CHR症状的理解,还为个性化医疗和预防性治疗奠定了基础。

解读:布南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中国专家建议

本文在系统梳理最新证据,尤其是中国人群数据的基础上,整合临床专家用药经验对第一版布南色林临床应用中日专家建议进行了更新,形成最新的中国专家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