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化学所王春儒研究员团队《AHM》:新型富勒烯化合物精准狙击肺癌关键蛋白YTHDF1,开辟抗癌新路径!

13小时前 BioMed科技 BioMed科技 发表于上海

该研究首次揭示一类名为吡咯烷鎓富勒烯衍生物的小分子化合物,能高效抑制一种关键的RNA修饰阅读器——YTHDF1蛋白,从而显著遏制肺癌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王春儒研究员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揭示一类名为吡咯烷鎓富勒烯衍生物的小分子化合物,能高效抑制一种关键的RNA修饰阅读器——YTHDF1蛋白,从而显著遏制肺癌进展。这项研究不仅拓展了富勒烯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更为靶向干预m6A通路治疗癌症提供了新策略。

诱导G0/G1细胞周期阻滞,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研究团队设计并合成了三种吡咯烷鎓富勒烯衍生物(NDMPFI、NMBPFI、NMHPFI)。这些化合物在水中能自组装形成粒径约30纳米、表面带正电荷的纳米胶束,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细胞实验表明,这类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IC50值在15-35 μM范围内)。聚焦其中活性最优的化合物NDMPFI,研究团队在A549肺癌细胞中进行了深入探究。EdU实验显示,NDMPFI处理使DNA合成信号(绿色荧光)比对照组降低约80%。流式细胞术分析证实,NDMPFI能将癌细胞“冻结”在G0/G1期,该期细胞比例显著上升(+14.79%),而DNA合成期(S期)细胞比例大幅下降(-14.33%)。Western blot检测排除了NDMPFI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如PARP和Caspase-3的剪切)起作用的可能性。机制研究揭示,NDMPFI能显著下调G1期关键调控因子(如c-Myc、pRB、Cyclin D1、CDK4)的表达,从而有效阻滞细胞周期,抑制增殖。

图片

 抑制肿瘤转移

NDMPFI也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迁移。划痕愈合实验中,A549细胞的迁移能力从64.5%减少至约25%。Transwell实验进一步证实,NDMPFI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肿瘤细胞侵袭。NDMPFI显著下调了EMT(上皮-间质转化)过程的关键标志蛋白(β-catenin、N-cadherin、Vimentin、MMP1)的表达,有效阻断了肿瘤细胞的转移潜能。

图片

精准靶向YTHDF1,抑制下游信号通路

YTHDF1是一种在肺腺癌中高表达的m6A阅读蛋白,能促进肿瘤进展。NDMPFI能特异性降低YTHDF1蛋白水平。它通过转录后调控抑制关键癌基因c-Myc(影响蛋白而非mRNA),并下调YTHDF1的下游调控因子E2F8(影响mRNA和蛋白),以及CDK6等周期相关基因。NDMPFI诱导的YTHDF1降解部分依赖于蛋白酶体途径。综合来看,NDMPFI通过靶向YTHDF1,干扰c-Myc和E2F8等关键通路,从而阻断肿瘤细胞增殖。

图片

 直接结合与机制验证

研究团队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和细胞热迁移实验(CETSA)确证了吡咯烷鎓富勒烯衍生物对YTHDF1具有高亲和力(SPR测得纳摩尔级亲和力,其中NMBPFI Kd=123 nM;CETSA显示NDMPFI提高YTHDF1热稳定性)。分子对接和动力学模拟显示YTHDF1表面存在一个适配富勒烯的疏水口袋,关键氨基酸残基(W107, W48, C49, T51, Y34)与富勒烯衍生物形成稳定相互作用(结合能<-50 kcal/mol)。这种结合最终导致YTHDF1蛋白稳定性下降、被泛素化降解,进而引发下游信号扰动和细胞周期阻滞。

图片

 强效抑瘤且安全

在肺癌(LLC)小鼠模型中,NDMPFI(9.2 mg/kg,腹腔注射)显著抑制肿瘤生长,抑瘤率高达60.1%。治疗期间小鼠体重稳定,主要器官无显著毒性,安全性良好。TUNEL染色显示肿瘤坏死增加,Ki67染色表明增殖活性下降超过75%,确证其体内抗肿瘤效果。在活体水平,NDMPFI下调肿瘤组织中的YTHDF1、Cyclin D1、CDK4蛋白,并逆转EMT过程(间质标志物N-cadherin、Vimentin降低,上皮标志物E-cadherin升高)。MALDI-TOF-MS成像显示,静脉注射后NDMPFI主要分布在肝脏、脾脏、肾脏等器官。

图片

【总结与展望】

这项研究首次报道了吡咯烷鎓富勒烯衍生物作为高效的YTHDF1小分子抑制剂,通过精准靶向该蛋白,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抑制EMT过程,在细胞和动物水平均展现出显著的抗肺癌活性,且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该成果不仅拓展了富勒烯生物医学应用方向,更提供了一种靶向m6A通路治疗癌症的创新策略,具有广阔的临床转化前景。

原文链接:

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hm.202501360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2365, encodeId=942622e2365c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84b822044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肺癌#</a> <a href='/topic/show?id=2de01283940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YTHDF1#</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8394, encryptionId=2de012839404, topicName=YTHDF1), TopicDto(id=82204, encryptionId=384b8220449, topicName=肺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Jul 07 11:08:00 CST 2025, time=17小时前,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17小时前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肺癌治疗的突破与挑战,免疫治疗开启新希望

【医悦汇】有幸邀请到北京医院艾斌教授做客对话大咖栏目,聚焦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的免疫治疗现状与最新进展,深入探讨免疫治疗如何突破传统治疗瓶颈,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中肿张力团队研究登BMJ!肺癌客观缓解率翻高近3倍,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显著降低70%

针对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OptiTROP-Lung03试验显示,芦康沙妥珠单抗较单药化疗客观缓解率(45%vs16%)、中位PFS(6.9vs2.8个月)显著提升,安全性更优。

超95%肺癌患者存活超过5年!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带来长期生存获益 | 2025 ASCO速递

CheckMate 816 研究 5 年分析显示,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用于可切除 NSCLC 新辅助治疗,较单纯化疗显著延长 OS,死亡风险降 28%,达 pCR 者 5 年生存率 95.3%。

生存率约翻倍,近1/3晚期肺癌患者活过4年!中国学者领衔研究带来一线治疗突破

GEMSTONE-302研究4年随访显示,PD-L1抗体舒格利单抗联合化疗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中位总生存期达25.2个月,4年生存率32.1%,较化疗近翻倍,各亚组获益一致,安全性可控。

Adv Sci:上海交通大学罗晓莹/刘蕊研究发现EGFR-TKI诱导的DPP4驱动肺癌持久细胞的代谢重编程

该研究建立了两种增殖能力不同的 DTP 肺癌细胞系,并确定二肽基肽酶 4 (DPP4) 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访谈视频】戴宁锋主任用真实案例解析:胸水基因检测,如何为肺癌耐药患者治疗“精准导航”

本期【大咖解读】非常荣幸邀请到了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人民医院胸外科戴宁锋主任,戴主任通过一则我司肿瘤基因检测报告解答了胸水标本基因检测如何在肺癌耐药患者的治疗中“精准导航”。

支修益教授:打破肿瘤早筛误区,开启健康“破局之路”

肺癌的早期筛查与早诊早治是提升肺癌患者长期生存率的重中之重,而公众对肺癌筛查认知水平的提升以及基层医疗机构肺癌筛查和早诊早治能力的提升更是至关重要。

Lancet Respir Med:三代 EGFR-TKI 药物 limertinib 一线治疗 NSCLC,中位 PFS 达 20.7 个月!

本研究首次系统地证明了limertinib作为新一代三代EGFR-TKI,显著延长EGFR敏感突变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PFS,相较于吉非替尼疗效翻倍且安全性稳定。

Cell子刊:清华大学刘鹏等开发了一种类器官共培养模型,用于探究肺癌的系统性抗肿瘤免疫

该研究建立了肺癌类器官(LCOs)和配对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的凝胶-液体界面(GLI)共培养模型,其特征在于免疫细胞和肿瘤类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以优化体内全身抗肿瘤免疫的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