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M】CAR-T治疗r/r CD5+ DLBCL的首次报道,证实优于标准治疗

2025-05-26 聊聊血液 聊聊血液 发表于上海

近日发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使用CAR-T治疗r/r CD5+ DLBCL的结果,也是首次报道CAR-T治疗r/r CD5+ DLBCL,显示优于现有标准治疗方案。

CD5+ DLBCL

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具有更侵袭性疾病过程的特殊亚型,在DLBCL患者中的发病率为5%-10%,目前的治疗方法(如大剂量化疗、放疗和靶向药物)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有限,患者易发生复发/难治性(r/r),存在极大的未满足医疗需求。近年来,CAR-T细胞疗法作为一种免疫疗法,在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中显示出良好的前景。在DLBCL的二线治疗甚至一线治疗中,CD19 CAR-T显示出较高的4年总生存率(OS)和中位无进展生存率(PFS)。然而,CAR-T治疗r/r CD5+ DLBCL一直缺乏报道。

《Cancer Biology & Medicine》近日发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使用CAR-T治疗r/r CD5+ DLBCL的结果,也是首次报道CAR-T治疗r/r CD5+ DLBCL,显示优于现有标准治疗方案。

1.jpg

研究结果

研究设计:该回顾性观察队列研究纳入了2020年5月至2024年2月间在该中心诊断的40例CD5阳性DLBCL患者,其中25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分析了13例接受CAR-T细胞疗法的患者和11例接受挽救性免疫化疗的对照组患者。CAR-T细胞疗法组中,部分患者接受CAR-T治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部分患者仅接受CAR-T治疗。

患者特征:CAR-T组的中位年龄为45.5岁,64.3%为男性,57.1%为非GCB亚型,78.6%为III-IV期,57.1%的IPI评分>2,42.9%有结外受累,21.4%有>5cm的大包块疾病,71.4%为原发性难治性,78.6%的患者接受过>2线治疗。

治疗反应:CAR-T组的客观缓解率(ORR)和完全缓解率(CRR)显著高于对照组。CAR-T组的ORR为85.71%,CRR为64.29%,而对照组均为18.18%。此外,CAR-T联合ASCT组回输后3个月CR率为100%,单独CAR-T组8例患者中有3例CR和3例PR。

生存分析:CAR-T组的1年PFS为77.9%,1年OS为84.4%,显著优于对照组(PFS 18.2%,OS 43.6%)。CAR-T组的中位PFS和OS均未达到,而对照组分别为3.3个月和8.5个月。

高危因素患者:在具有其他高危因素(如non-GCB亚型、III-IV期、IPI评分>2等)的患者中,CAR-T组的PFS和OS也均优于对照组。

安全性:CAR-T组中78.6%的患者出现1-2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2例出现3级CRS。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罕见,1例出现4级ICANS。重度血液学毒性(如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常见,但未观察到治疗相关死亡。

2.jpg

总结

CAR-T的优势:与标准疗法相比,CAR-T在复发/难治性CD5阳性DLBCL患者中显示出更高的ORR和CRR,以及更优的PFS和OS。

联合治疗的潜力:CAR-T联合ASCT在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均实现完全缓解,且在随访期间无患者复发,显示出联合治疗的潜在优势。

高危因素的影响:即使在存在其他高危因素的患者中,CAR-T也能提供长期的治疗获益,且疗效不受高危因素的影响。

安全性:CAR-T的安全性可控,大多数患者未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且未观察到治疗相关死亡。

参考文献

Cancer Biology & Medicine May 2025, 20240626; DOI: 10.20892/j.issn.2095-3941.2024.0626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6703, encodeId=29ea2266e0385,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141d40627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CAR-T#</a> <a href='/topic/show?id=567650039e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062, encryptionId=141d40627a, topicName=CAR-T), TopicDto(id=50039, encryptionId=567650039e9, topicName=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May 26 12:01:32 CST 2025, time=2025-05-26,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r/r LBCL,CD19 CAR-T对后续CD22 CAR-T制备和结局的影响

学者开展1b期试验(NCT04088890),在37例CD19 CAR-T难治性LBCL患者中评估了CD22 CAR-T治疗的疗效。

林全德/姜中兴教授等总结CAR-T治疗MM的耐药机制,来自2024 ASH年会更新

河南省肿瘤医院林全德教授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姜中兴教授等回顾了2024年ASH年会上的最新研究,总结了CAR-T细胞疗法耐药的多种机制。

【JITC】BCMA CAR-T治疗RRMM的长期随访结果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近日发表文章,在长期随访中证实了BCMA CAR-T治疗RRMM。

【Blood Adv】BCMA CAR-T治疗MM的桥接治疗强度影响造血恢复

为了阐明不同强度的细胞毒性桥接治疗对CAR-T治疗后造血恢复以及血细胞减少症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学者开展了一项纳入158例接受BCMA CAR-T细胞输注的RRMM患者的多中心国际回顾性研究。

【Cancer Lett】CAR-T治疗CML急淋变的中国多中心研究

《Cancer Letters》发表了一项中国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评估了CAR-T治疗CML急淋变的疗效和安全性。

【EHO】liso-cel和莫妥珠单抗治疗3L+ R/R FL的匹配调整间接对比

鉴于缺乏前瞻性随机研究进行对比,学者进行了一项非锚定匹配调整间接对比(MAIC),以评估liso-cel和莫妥珠单抗用于R/R FL患者3L+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非病毒性CAR-T如何重塑细胞治疗行业格局

过继转移 CAR - T 细胞革新免疫治疗,病毒载体有局限。非病毒 CAR - T 平台如转座子、mRNA 等具优势,结合新技术有望使细胞治疗进入 “工业化时代” 。

NEJM:81%患者缓解!3天速产、增强型CAR-T破解复发难题

该研究验证了IL-18增强型CAR-T在既往治疗失败患者中的潜力,其短生产周期和低剂量有效性为复发淋巴瘤提供了新策略,尤其为CAR-T耐药患者开辟了可行路径。

除了ICANS,CAR-T哪些神经毒性值得关注?柳叶刀子刊发表EBMT建议

EBMT 就 CAR-T 治疗后非 ICANS 神经并发症发布建议,阐述运动和神经认知毒性等多种情况的机制、诊疗方法,指出当前建议局限,呼吁深入研究。

Cell:新型CAR-T细胞分子设计方式可加强对实体瘤的杀伤特异性

CAR-T 疗法在实体瘤治疗中因 “靶向错杀” 受限。新研究构建 AEBS 系统,通过 TCR 与 CAR 共表达形成 “模糊逻辑” 识别,可精准杀瘤并保护健康组织,为实体瘤治疗提供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