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 Sci:西安交通大学刘晓菲等研究发现铜基纳米管通过铜死亡增强饥饿疗法,用于协同癌症治疗

2025-06-12 iNature iNature 发表于上海

该研究通过分析临床样本和数据库发现,肝细胞癌(HCC)对铜死亡敏感。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铜基纳米管(NT),该纳米管带有铜离子载体,可增强铜死亡的诱导。

由于缺乏有效的化疗药物,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Cuprotosis(铜死亡)是一种新型的受调控的细胞死亡机制,为消除肝癌提供了一种新的潜在机制。

2025 年 6 月 5 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晓菲和吕毅共同通讯在Advanced 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Copper-Based Nanotubes That Enhance Starvation Therapy Through Cuproptosis for Synergistic Cancer Treatmen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分析临床样本和数据库发现,肝细胞癌(HCC)对铜死亡敏感。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铜基纳米管(NT),该纳米管带有铜离子载体,可增强铜死亡的诱导。

结合饥饿疗法,该NT显著抑制了HCC细胞的能量代谢。结果表明,Cu2+对GSH的消耗加剧了氧化应激和铜死亡,导致ROS生成和DLAT聚集,从而增强了铜死亡和Fenton反应。具有铜死亡、Fenton反应和饥饿疗法协同作用的NT,为HCC的治疗前景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图片

肝癌以肝细胞癌 (HCC) 为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2020 年导致 830180 人死亡。然而,大多数肝癌细胞对化疗不敏感,导致晚期肝癌患者面临治疗困境。铜凋亡 (Cuprotosis) 是一种近期发现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形式,有望成为治疗肝癌的一种新策略,因为肝脏在铜代谢中起着核心作用,而铜代谢失衡会对肝脏产生不利影响。铜离子凋亡是由细胞内铜过量积累引起的,导致线粒体蛋白质聚集,进而导致铁硫簇蛋白丢失,最终导致三羧酸 (TCA) 循环中断和细胞死亡。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组学研究上,探索与铜离子凋亡相关的基因在肝癌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肝癌与铜离子凋亡之间的基础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尚待深入。同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开发出多种用于肿瘤治疗的铜离子载体。例如,依乐斯克莫(Elesclomol,ES)在高乳酸水平的癌症患者中表现出显著疗效。然而,在糖酵解依赖性肿瘤细胞中,铜离子凋亡的作用有限,需要增强铜离子载体的疗效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纳米医学为基于铜离子凋亡的肿瘤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年来,ROS(包括过氧化氢(H2O2)、单线态氧(1O2)和各种形式的氧自由基)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已被广泛研究和探索,证实肿瘤细胞中ROS的过度积累是由于ROS生成-清除平衡失调造成的。随后,人们发现Cu离子可以通过Fenton反应催化肿瘤组织中过表达的H2O2生成有毒的·OH。此外,铜离子还能催化谷胱甘肽(GSH)的氧化,促使GSH转化为谷胱甘肽二硫化物(GSSG),从而增加细胞对铜凋亡的敏感性。

图片

方案 1(图源自Advanced Science )

因此,提高铜离子浓度和活性氧水平可有效治疗肝细胞癌,因为它们具有协同作用。同时,肿瘤细胞用于糖酵解所需的葡萄糖比正常细胞多得多。因此,阻断肿瘤细胞的葡萄糖吸收成为一种干扰细胞代谢和诱导细胞死亡的有效策略,并促使人们对葡萄糖类似物或氧化酶进行了大量研究。2-脱氧葡萄糖 (2DG) 被用作饥饿疗法的葡萄糖类似物,它可以减少肿瘤细胞的能量供应,限制其增殖,并通过减少还原剂来加剧氧化还原平衡。然而,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利用三羧酸循环 (TCA) 来减轻 2DG 的作用。因此,抑制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对于肿瘤饥饿疗法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铜基纳米材料能够提供充足的Cu离子诱导有效的细胞凋亡,从而抑制TCA循环,并作为Fenton反应和饥饿疗法的递送平台,有望成为治疗肝细胞癌(HCC)的潜在方法。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个铜基纳米平台,用于增强细胞凋亡、Fenton反应和饥饿疗法,从而治疗HCC。在该纳米管(NT)中,合成了CuHAT晶体,并负载了ES和2DG,它们催化Fenton反应,在细胞内产生过量的ROS。释放的Cu离子可以通过ES高效转运至细胞内,从而诱导细胞凋亡。同时,Cu离子可以氧化细胞内的GSH,增强细胞凋亡。2DG和细胞凋亡同步抑制肿瘤细胞内的糖酵解和TCA循环,协同扰乱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加剧氧化还原失衡,增强Fenton反应和细胞凋亡的作用。基于此背景开发的NT可以有效诱导肝细胞癌的杯状凋亡,并抑制小鼠肝细胞癌的生长。

参考消息:

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504121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9003, encodeId=49cc22690032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35a81364b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肝细胞癌#</a> <a href='/topic/show?id=8cdb1044e95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铜死亡#</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1364, encryptionId=735a81364b7, topicName=肝细胞癌), TopicDto(id=104479, encryptionId=8cdb1044e953, topicName=铜死亡)],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Jun 12 10:34:53 CST 2025, time=2025-06-12,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樊嘉院士团队:PFS提高1.5倍,肝癌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48%!免疫联合靶向治疗,效果更好

肝细胞癌(HCC)预后差,APOLLO 3 期研究显示,安罗替尼联合派安普利单抗用于不可切除肝癌一线治疗,中位 PFS和 OS显著延长,安全性良好,为患者提供新选择。

Clin Cancer Res | Porustobart联合特瑞普利单抗作为晚期肝细胞癌二线治疗的I期研究: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本研究旨在评估Porustobart联合特瑞普利单抗作为晚期HCC二线治疗的初步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Porustobart联合特瑞普利单抗作为晚期HCC的二线治疗,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EASL 2025 | 临床显著性门脉高压对代偿期肝硬化合并HCC患者预后的影响:HIPERIA研究

会上,一篇临床显著性门脉高压(CSPH)与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肝细胞癌(HCC)系统治疗预后研究备受关注。肝癌在线特将其进行整理,以传递大会动态和精彩看点。

樊嘉院士团队领衔,生存期延长近6个月!多项指标改善,肝癌一线治疗策略再添新选择

该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靶向标准用药,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联合VEGF抑制剂贝伐珠单抗作为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策略,显著延长了肝细胞癌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安全性可控。

程书权教授:预后营养指数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上)

本文总结PNI在评估HCC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

Nat Cancer: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连新等揭示了相分离促进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

该研究表明非典型丝氨酸/苏氨酸激酶RIOK1在HCC中高度表达,与预后不良有关,并在各种应激条件下被NRF2转录激活。

Cancer Res:天津医科大学米泽云团队合作研究阐明CRTC2在肝癌发生和乐伐替尼耐药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该研究通过分析HCC患者的拷贝数变异,发现位于1q21.3区域的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调控转录共激活因子2(CRTC2)存在扩增现象。

Adv Sci:华中科技大学陈孝平等研究发现m6A介导的TMCO3通过促进膜转位和AKT激活来促进肝细胞癌进展

本研究首次发现TMCO3在肝细胞癌中高表达且m6A甲基化水平高。通过体内外实验明确了TMCO3的致癌作用,并验证了ALKBH5作为m6A去甲基化酶下调TMCO3表达。

Nat Commun:杭州医学院徐骁等团队研究证明了CXCL12通过CXCR4促进XRCC5来维持肝癌细胞的干性

本研究旨在定义与生存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帮助精确识别超出Milan标准且具有可接受结果的HCC患者。

Lancet子刊: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对比索拉非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随机、开放标签、3期临床试验结果发布(HEPATORCH研究)

2025年5月20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团队在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发表了“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对比索拉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