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nsive Care Med:预防危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及其长期影响
6小时前 熊佳仪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AKI的预防对改善患者长期预后至关重要。现有策略在心脏手术人群中已取得成效,但需扩展至其他高风险群体。
急性肾损伤(AKI)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不仅增加短期发病率和死亡率,还与长期不良结局(如慢性肾病、心血管事件和生存率下降)密切相关。AKI通常定义为7天内肾功能突然下降,表现为尿量减少或血清肌酐(SCr)升高,但其诊断标准存在局限性,例如SCr对肾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可能导致误诊。此外,AKI的异质性(如病因、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使得针对性治疗难以开发,因此预防成为当前的研究重点。 传统的SCr和尿量指标无法反映肾损伤的早期病理变化,而新型生物标志物(如NGAL、TIMP-2、IGFBP7和KIM-1)能够识别“亚临床AKI”,即在肾功能指标异常前已存在的肾损伤。这些标志物不仅可预测AKI的发生,还与疾病进展(如持续性AKI、急性肾病[AED]和慢性肾病[CKD])相关。例如,尿CCL14在预测持续性严重AKI时AUC达0.83,而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升高是CKD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生物标志物的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动力学、共病状态和AKI表型差异,未来需进一步验证其在干预指导中的价值。 图 基于损伤和功能生物标志物的AKI分类 AKI、AKD和CKD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前往app查看评论内容
3 0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