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Netw Open:从童年到青春期的累积生活方式行为与青少年期感知压力、抑郁症状的关联

2025-02-23 liangying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从童年到青春期的累积生活方式行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显著影响:规律运动(尤其是监督锻炼)可降低压力与抑郁风险,

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健康问题高发阶段,约25%-30%的青少年受抑郁、焦虑等症状困扰。尽管已有研究表明规律运动、减少久坐时间等健康生活方式可能改善心理健康,但多数研究为横断面设计,缺乏对长期累积行为的追踪。此外,屏幕时间(ST)作为现代青少年重要的久坐行为,其与心理健康的关联仍存在争议。本研究基于芬兰“儿童身体活动与营养”(PANIC)队列,系统分析从童年到青春期的累积生活方式行为(包括运动、久坐、睡眠、饮食)与青少年期感知压力、抑郁症状的关联,旨在为制定针对性预防策略提供依据。

本研究基于芬兰“儿童身体活动与营养”(PANIC)队列,纳入504名6-9岁儿童,通过8年纵向追踪(2007-2017年)分析从童年到青春期的累积生活方式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采用混合方法收集数据:自我报告工具评估总运动量、监督锻炼、屏幕时间及移动设备使用,设备监测(加速度计与心率传感器)测量运动强度、久坐行为及睡眠时长,4天食物记录结合“波罗的海饮食评分”(BSDS)评估饮食质量。通过曲线下面积(AUC)法整合基线、2年及8年数据,反映长期行为暴露水平。终点指标为15.8岁时青少年的感知压力(芬兰版科恩感知压力量表)和抑郁症状(贝克抑郁量表)。研究通过线性回归模型调整年龄、性别、父母教育水平等协变量,并检验性别交互作用,以探究生活方式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联。

研究发现,自我报告的总运动量及监督锻炼与感知压力和抑郁症状呈显著负相关(标准化回归系数β=-0.15-0.17),而总屏幕时间(β=0.27)及移动设备使用(β=0.28-0.33)与压力和抑郁风险显著正相关。设备监测的中高强度运动未显著关联心理健康,但轻量活动(如步行)在男孩中反而与更高压力和抑郁相关(β=0.22-0.25)。性别差异显示,男孩未监督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保护作用更强(β=-0.36-0.28),而女孩中未观察到类似关联(P<0.05)。调整体脂百分比后,总运动量与压力的关联减弱,但屏幕时间的影响仍稳定;饮食质量与睡眠时长未显现显著关联。此外,高屏幕时间+低运动组的青少年心理问题风险最高,提示减少久坐行为并增加运动参与可能成为改善心理健康的关键策略。尽管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未全面捕捉社会心理因素等局限,其结果强调了青春期前累积生活方式行为对心理健康的长期影响,为针对性干预提供了重要依据。

童年至青春期累积生活方式行为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症状的关联

本研究揭示,从童年到青春期的累积生活方式行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显著影响:规律运动(尤其是监督锻炼)可降低压力与抑郁风险,而屏幕时间及移动设备使用则加剧不良心理状态。性别差异表明,男孩的非监督运动可能更具保护作用。尽管饮食与睡眠未显现直接关联,但减少屏幕时间并提升运动参与度可能是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优先策略。未来需进一步探索具体行为模式(如社交媒体的影响)及长期干预效果,以优化心理健康促进方案。

原始出处:

Haapala EA, Leppänen MH, Kosola S, Appelqvist-Schmidlechner K, Kraav SL, Jussila JJ, Tolmunen T, Lubans DR, Eloranta AM, Schwab U, Lakka TA. Childhood Lifestyle Behaviors and Mental Health Symptoms in Adolescence. JAMA Netw Open. 2025 Feb 3;8(2):e2460012.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4.60012. PMID: 39951263; PMCID: PMC11829227.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3224, encodeId=b97422532249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0a0b549630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抑郁#</a> <a href='/topic/show?id=cecc1245109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童年到青春期的累积生活方式行为#</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4963, encryptionId=0a0b5496306, topicName=抑郁), TopicDto(id=124510, encryptionId=cecc1245109f, topicName=童年到青春期的累积生活方式行为)],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Feb 24 00:28:56 CST 2025, time=2025-02-24,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Psychological Medicine:心血管-肾脏-代谢健康和社会连接与抑郁和焦虑风险的关联

心血管-肾脏-代谢健康越差,抑郁和焦虑的风险越高。孤独和社会孤立显著加剧了CKM健康对抑郁和焦虑风险的影响,强调了改善CKM健康和社会连接的综合干预措施的重要性。

JNS:减少久坐行为可改善心衰患者的抑郁症状

在家庭环境中,通过短时间的轻体力活动或更高强度的活动来中断久坐行为,是一种可行、可及且有效的管理心衰患者抑郁症状的方法,对面临传统康复计划挑战的患者是一种可能的替代方案。

论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中青年抑郁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及性别差异

本研究初步探索中青年抑郁发作患者在MECT前后其认知功能发生的变化及这种变化可能存在的性别差异,为探寻减轻认知功能不良影响的个体化MECT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Nature子刊:婚姻是抗抑郁良药!李克峰/王翠翠合作发现单身会增加抑郁风险

该研究揭示了不同文化背景国家的婚姻状况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

论著|比较不同成分短链脂肪酸的抗抑郁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慢性不可预测温和应激模型,通过腹腔注射乙酸钠、丙酸钠、丁酸钠及短链脂肪酸混合物,比较不同成分短链脂肪酸的抗抑郁效果,并观察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为短链脂肪酸在抗抑郁治疗的选择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主动通勤与抑郁和焦虑发生率的关联:前瞻性队列研究

与非主动通勤相比,骑行及混合模式通勤可显著降低抑郁和焦虑的发生风险,骑行的风险比为0.775(95%CI:0.674–0.890),混合模式步行和骑行的风险比分别为0.858和0.821。

BMC Pediatrics:母亲产前焦虑和抑郁对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

研究揭示了产前母亲情绪、物质使用和社会经济地位在塑造儿童早期EF中的复杂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证明了母亲特质焦虑对儿童抑制控制的不利影响,强调了迫切需要对女性整个生命周期的心理健康提供支持。

Psychological Medicine:饮食/身体活动与抑郁/焦虑之间的双向因果路径缺乏支持:三角证据分析

研究通过三角证据框架,得出饮食和身体活动与抑郁、焦虑之间的因果关系缺乏一致的支持,尽管水果摄入与焦虑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但其他路径的证据较弱。

IJMHA:亚阈值抑郁症患者情绪冲突的动态认知特征:一项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SubD个体在情绪冲突任务中表现出更长的反应时间和更低的准确性,N2和N450振幅增大,冲突SP振幅减小,表明其在情绪冲突处理中存在认知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