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方案一线治疗“最毒乳腺癌”!超80%存活至少1年,PD-L1表达阴性患者也获益

2025-06-07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发表于上海

三阴性乳腺癌治疗难度大,ATRACTIB试验显示,阿替利珠单抗+紫杉醇+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晚期TNBC疗效显著,中位PFS 11个月、OS 27.4个月,安全性可控,为患者带来新希望。

在所有不同亚型的乳腺癌中,三阴性乳腺癌(TNBC)由于侵袭性强、复发率较高且预后较差,被称为“最毒乳腺癌”,是乳腺癌治疗中的难点。目前,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一线治疗策略与PD-L1表达情况有关。对于PD-L1表达阳性的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已被证明有效,但PD-L1表达阴性的患者则似乎很难从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方案中获益。

ATRACTIB试验尝试探索一种不依赖PD-L1表达状态、可能惠及更广泛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一线联合治疗策略。近日,该试验结果发表于《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表明在既往未经治疗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绝大多数PD-L1表达阴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药紫杉醇及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的一线治疗方案,展现出了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控的安全性,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1个月、总生存期(OS)为27.4个月、12个月OS率为81.3%。研究为PD-L1表达阴性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治疗新希望。

图片

截图来源:Nature Medicine

ATRACTIB试验是一项多中心、单臂、开放标签的2期临床研究,纳入年龄≥18岁、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女性患者100例,其中85例可评估的患者中,83例(97.6%)PD-L1表达为阴性。在为期28天的治疗中,患者于治疗第1、15天静脉输注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治疗第1、8、15天静脉输注紫杉醇。

主要研究终点是由研究者评估的PFS。截至2024年4月17日,所有患者均停止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19.4个月。结果显示,中位PFS为11.0个月(95%CI:9.0~13.4)。相较于研究设定的既往中位PFS数据(≤7个月),这一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01)。

图 2

▲患者PFS变化趋势(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此外,经研究者评估:

  • 客观缓解率(ORR)为63.0%(95%CI:52.8%~72.4%),其中14%患者达到完全缓解(3%未经证实)、49%的患者达到部分缓解(6%未经证实);

  • 临床获益率(CBR)为80%(95%CI:70.8%~87.3%);

  • 中位持续缓解时间(DoR)为10.1个月(95%CI:7.3~13.9)、中位治疗至缓解时间(TTR)为1.9个月(95%CI:1.9~3.7);

  • 中位OS为27.4个月(95%CI:23.4~37.4),12个月OS率为81.3%(95%CI:71.9%~87.8%)、24个月OS率为59.8%(95%CI:46.3%~71.0%);

在PD-L1表达阴性的患者中,中位PFS为9.3个月、中位OS为24.5个月。

安全性方面,所有患者均出现了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但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死亡事件,整体安全性可控。

总之,本次研究结果证实了,在既往未经治疗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PD-L1表达阴性为主)中,阿替利珠单抗+紫杉醇+贝伐珠单抗作为一线治疗策略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控安全性。文章表示,随着科学的进步,未来可考虑进一步探索抗体偶联药物(ADC)+免疫疗法+贝伐珠单抗对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无论PD-L1表达情况如何)的治疗效果,以造福更广泛的乳腺癌患者群体。

参考资料

[1]Mathieu C, Lind M, Del PratoS, et al. Once-weekly IcoSema versus once-weekly insulin icodec in type 2 diabetes management (COMBINE 1): an open-label, multicentre, treat-to-target, randomised, phase 3a trial.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s://doi.org/10.1016/S2213-8587(25)00096-8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8408, encodeId=8f4822684083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377198217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三阴性乳腺癌#</a> <a href='/topic/show?id=daf5290653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免疫治疗#</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9821, encryptionId=33771982175, topicName=三阴性乳腺癌), TopicDto(id=29065, encryptionId=daf52906537, topicName=免疫治疗)],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Jun 08 15:04:24 CST 2025, time=2025-06-08,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Nat Commun:瑞典科学家绘制“乳腺癌之王”DNA甲基化图谱,揭示两种表观遗传亚型

瑞典团队绘制三阴性乳腺癌(TNBC)DNA 甲基化图谱,将其分为基底和非基底两种表观遗传亚型,并细分五个亚型,揭示其分子、临床差异,强调肿瘤微环境及 CpG 背景分析的重要性。

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新策略:足三里电针灸激活肿瘤浸润NK细胞

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耐药问题严峻。研究发现,足三里神经电刺激经多巴胺信号激活NK细胞,抑制TNBC生长且协同抗PD-1治疗。团队据此开展肺癌相关临床试验,为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

STTT: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TREND研究结果发布

2025年5月26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莹莹教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朱波教授联合通讯在

【专家述评】|三级淋巴结构异质性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预测作用及免疫微环境特征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本综述总结和分析TLS在TNBC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确立TNBC患者个体化免疫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二甲双胍能抗癌?不愧是“神药”!Cell子刊:抗癌作用与剂量有关,联合Src抑制剂或为三阴性乳腺癌破局之道

Cell子刊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对三阴性乳腺癌具剂量依赖性双重作用:低剂量激活AMPK-FAO-Src促肿瘤,高剂量抑制线粒体功能抗肿瘤。其与达沙替尼联合可协同抑制肿瘤,为TNBC治疗提供新策略。

STTT:中国医科大学徐莹莹/陆军军医大学朱波评估了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对无铂和低剂量化疗联合替雷利珠单抗的应答

这项前瞻性、单组、II期TREND试验评估了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基于表柔比星/环磷酰胺的化疗作为TNBC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68%,PFS率提高近6倍!徐兵河团队探索“最毒乳腺癌”治疗方案

三阴性乳腺癌侵袭性强,预后差。徐兵河院士团队研究表明,芦康沙妥珠单抗治疗既往治疗过的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相比化疗显著延长 PFS 等,且安全性可控,或成有效新选择。

STTT |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新辅助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表柔比星/环磷酰胺的无铂、低剂量化疗作为TNBC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