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MA 纳米抗体CAR-T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浆细胞骨髓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昨天 聊聊血液 聊聊血液 发表于上海

S103 CAR-T细胞是森朗生物自主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Ⅰ类新药,是基于森朗生物纳米抗体CAR筛选和验证平台开发的创新型CAR-T产品。

纳米抗体BCMA CAR-T

BCMA CAR-T细胞疗法在多发性骨髓瘤(MM)显示出显著疗效。经典的CAR由四个部分组成:一个细胞外抗原识别结构域、一个跨膜结构域、一个细胞内共刺激结构域(如4-1BB和/或CD28)以及一个CD3ζ信号结构域。CAR-T通常使用单克隆抗体(mAb)的单链可变片段(scFv)作为其抗原识别结构域。纳米抗体(nanobodies)可作为重链抗体的重链可变结构域(VHH),与传统的单链可变片段相比,纳米抗体作为抗原识别域具有更小、更稳定、单域结构,并且具有更高的亲和力和特异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与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相比,纳米抗体表现出较低的免疫原性,使其在CAR-T细胞治疗中可能更安全。

S103 CAR-T细胞是森朗生物自主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Ⅰ类新药,是基于森朗生物纳米抗体CAR筛选和验证平台开发的创新型CAR-T产品。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和北京陆道培医院开展研究,探索了S103 CAR-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安全性,近日发表于《Blood Advances》。

1.jpg

研究方法&结果

CAR-T结构:研究中使用的S103 CAR-T细胞疗法构建包含两个靶向BCMA的纳米抗体(dVHH)。

111.jpg

临床前研究: 使用NCI-H929-Luc细胞系进行体外细胞毒性实验,以及在NPG小鼠模型中进行体内抗肿瘤能力测试。S103 CAR-T细胞在1:1、3:1和10:1的效应细胞与靶细胞(E:T)比例下,对NCI-H929-Luc细胞的裂解率分别为55.5%±18.5%、86.6%±12.3%和97.1%±2.7%,显著高于对照组。在NPG小鼠模型中,S103 CAR-T细胞组在给药后第8天开始实现完全肿瘤清除,并且在研究期间没有观察到肿瘤复发。

1111.jpg

临床研究设计: 患者接受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收集,随后进行淋巴耗竭化疗,然后接受S103 CAR-T细胞输注。疗效评估包括免疫球蛋白电泳、游离轻链分析、骨髓穿刺和活检(包括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小/可测量残留疾病[MRD]),以及全身PET-CT或局部CT成像。

患者特征:共纳入27名患者,包括4例浆细胞白血病和1例未分化浆细胞骨髓瘤。中位年龄58岁,中位从初次MM诊断到复发的时间为34个月,中位先前治疗线数为5。11例患者有髓外疾病(EMD)。11例患者表现出高危遗传异常,包括4例TP53突变。中位BCMA表达率为53.3%。

2.jpg

疗效评估: 一个月后,总缓解率(ORR)为96.3%(26/27),完全缓解(CR)和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为59.2%(16/27)。三个月时,ORR达到100%(27/27),CR+VGPR率为81.5%(22/27)。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1个月(2-36个月)。1年总生存率(OS)为61.1%,无进展生存率(PFS)为57.2%,2年OS和PFS分别为42.3%和42.4%。11例患者死亡,其中7例归咎于疾病进展,4例为感染。

3.jpg

4.jpg

高危患者疗效:11例具有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和/或TP53突变的患者中,72.7%在BCMA-CAR-T细胞输注后3个月内达到CR,1年OS为62.3%,1年PFS为65.5%。

浆细胞白血病亚组:4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在一个月内达到ORR,3例达到CR+VGPR,1例在三个月内出现疾病进展(PD)。

髓外疾病(EMD)亚组:11例患者中,一个月ORR为100%,三个月时9例患者仍有反应,包括5例CR+VGPR。1年OS和PFS分别为42.4%和49.9%。

中枢神经系统(CNS)浸润亚组:3例患者最初均存在瘫痪,一个月时达到PR;三个月时2例达到CR。

BCMA不表达患者:两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到BCMA表达的患者也通过S103 CAR-T治疗达到CR,并保持长期无病生存。

安全性:4例患者出现2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1例患者出现3级CRS。1例患者出现1级神经毒性。27例患者中有26例在BCMA CAR-T细胞输注后三个月内出现发热。其他常见不良事件包括呕吐、腹痛和疲劳。感染是CAR-T治疗后的显著并发症,包括4例病毒感染、7例细菌感染和5例真菌感染。4例患者因感染相关并发症死亡。

总结

利用双重纳米抗体VHH靶向BCMA的BCMA CAR-T疗法(S103 CAR-T)在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浆细胞骨髓瘤患者中显示出高ORR和可控的安全性特征,包括高危患者群体中(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EMD、浆细胞白血病和未分化浆细胞)。这些发现强调了S103 CAR-T疗法在改善不同临床场景临床结局中的潜力。

参考文献

Xian Zhang, Lin Wang, Junfang Yang, Xiaona Hu, Hui Wang, Lina Zhang, Xiaoge Zhou, Ying Liu, Qinglong Wang, Peihua Lu;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CMA Nanobody CAR-T Cell Therapy in Relapsed or Refractory Plasma Cell Myeloma. Blood Adv 2025; bloodadvances.2025016322. doi: https://doi.org/10.1182/bloodadvances.2025016322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3269, encodeId=b03f22e326976,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dd85431162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多发性骨髓瘤#</a> <a href='/topic/show?id=2075e73841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纳米抗体#</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3116, encryptionId=dd85431162e, topicName=多发性骨髓瘤), TopicDto(id=77384, encryptionId=2075e738417, topicName=纳米抗体)],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Jul 14 10:33:34 CST 2025, time=昨天,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BCJ】多发性骨髓瘤细胞遗传学检测和报告的指南:来自癌症基因组学联盟浆细胞肿瘤工作组

多发性骨髓瘤(MM)的 FISH 检测缺乏标准化,癌症基因组学联盟浆细胞肿瘤工作组发布指南,提出初始诊断和复发 MM 的标准 FISH panel,规范报告以提升风险分层准确性。

髓外病变与BCMA CAR-T治疗RRMM的重度毒性相关

《Haematologica》近日发表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评估了活动性 EMD 对接受 BCMA CAR-T治疗的 RRMM 患者的毒性、疗效和生存期的影响。

JHO:蛋白酶体抑制剂提升多发性骨髓瘤中溶瘤脊髓病毒疗法效果

本研究系统揭示了蛋白酶体抑制剂提升溶瘤脊髓病毒疗效的全新机理。

【ASCO教育文集】多发性骨髓瘤免疫治疗的现在和未来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现以四药方案为主,单克隆抗体提升生存,ASCT 适用范围扩大,BiTE 抗体在复发难治患者中缓解率高,正研究用于早期治疗。

基于中国最大的髓外骨髓瘤数据集,探讨新药时代的临床结局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联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开展了一项大型回顾性研究,详细描述了髓外骨髓瘤患者的特征及临床结局。

【Blood】GPRC5D CAR-T治疗后GPRC5D丢失的遗传和表观遗传机制

徐州医科大学研究发现,GPRC5D CAR-T 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后复发患者中,80% 出现 GPRC5D 丢失,机制包括双等位基因遗传失活及表观遗传沉默,去甲基化剂或可恢复其表达。

【柳叶刀血液病学】GPRC5D双抗塔奎妥单抗治疗RRMM的1-2期研究结果

近日《The Lancet Haematology》发表了塔奎妥单抗治疗RRMM的1-2期MonumenTAL-1研究结果。

【BCJ】特立妥单抗用于接受过抗BCMA治疗的RRMM的大样本真实世界结局

鉴于尚缺乏特立妥单抗在既往接受过抗BCMA治疗的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学者开展了一项大规模回顾性研究。

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治疗和随访的EHA-EMN指南

来自 EHA 和欧洲骨髓瘤网络(EMN)的多学科专家小组更新了之前的指南,为日常临床实践生成了治疗原则。

【STTT】新型选择性HDAC I/IIb抑制剂甲磺酸普依司他治疗复发难治性骨髓瘤和淋巴瘤的临床前和I期研究结果

新型选择性 HDAC I/IIb 抑制剂普依司他,在临床前及 I 期研究中对复发 / 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显示出强抗肿瘤活性,尤其淋巴瘤缓解率高,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