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Radiology:骨质疏松在机会性筛查中CT椎体衰减值的年龄依赖性变化

2025-01-07 shaosai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鉴于每年大量的CT检查,利用影像数据或可扩大骨质疏松筛查范围,而骨质疏松虽可治疗但常被忽视,及时诊断很关键,因其常在骨折突然出现前无症状,骨折可能导致发病和死亡。

机遇性筛查是利用常规临床实践中原本未被使用的影像数据来检测与当下直接临床指征不直接相关疾病的做法,比如利用CT中椎体的衰减值来诊断骨质疏松就是其应用之一。鉴于每年大量的CT检查,以这种方式利用影像数据或可扩大骨质疏松筛查范围,而骨质疏松虽可治疗但常被忽视,及时诊断很关键,因其常在骨折突然出现前无症状,骨折可能导致发病和死亡。

之前诸多研究表明CT上的椎体衰减值与双能 X 线吸收法(DXA)得出的骨密度(BMD)密切相关,但机遇性骨质疏松筛查的实际实施落后于研究,可能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对正常衰减值如何随年龄和性别变化的理解有限,此前一项研究虽表明男女L1椎体的衰减值都会随年龄下降,但缺乏BMD数据,无法确定在骨密度正常的个体中是否也存在这种下降情况;二是此前研究虽确定了诊断骨质疏松的衰减值临界值,但各研究差异大,外部验证时表现欠佳,部分原因是在确定临界值时未充分考虑性别和年龄,衰减值的下降可能由骨髓成分与衰老相关的改变(如骨髓脂肪堆积)以及骨密度下降所决定。


最近,发表在European Radiology 上的一篇文章探讨了椎体衰减值如何随年龄变化,并建立经年龄调整的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的CT衰减值临界值。

本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了 2022 至 2023 年间在 6 个健康筛查中心接受 CT 和双能 X 线吸收法(DXA)检查的 11246 名患者(平均年龄 ± 标准差为 50 ± 13 岁;男性 7139 名)。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软件测量 L1 椎体的衰减值;采用女性分段线性回归和男性简单线性回归来评估衰减值随年龄的变化情况;进行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以确定年龄是否独立于 DXA 的 T 评分与 CT 衰减值相关;运用分位数回归得出针对 90% 灵敏度或 90% 特异度的经年龄调整的临界值,并衡量经年龄调整和未经年龄调整的临界值的表现,若 95% 置信区间包含 90%,则视为达到目标灵敏度或特异度。

在男性中,衰减值随年龄持续下降,而在年龄>42 岁的女性中,衰减值陡然下降。这种下降情况独立于 DXA 的 T 评分(p < 0.001)。年龄调整对于年龄≥65 岁似乎很关键,经年龄调整的临界值达到了目标(针对 90% 灵敏度时,灵敏度为 91.5%(95% 置信区间为 86.3 - 95.2%);针对 90% 特异度时,特异度为 90.0%(95% 置信区间为 88.3 - 91.6%)),但未经年龄调整的临界值则未达到(分别为 95.5%(95% 置信区间为 91.2 - 98.0%)和 73.8%(95% 置信区间为 71.4 - 76.1%))。 


表 对生成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的年龄调整衰减值临界值的方程进行外部验证

本项研究表明,由于椎体衰减值随年龄下降,且与 DXA 的 T 评分无关,所以经年龄调整的临界值相较于未经年龄调整的临界值能为骨质疏松提供更可靠的诊断。

原始出处:

Youngjune Kim,Hae Young Kim,Sungsoo Lee,et al.Age-dependent changes in CT vertebral attenuation values in opportunistic screening for osteoporosis: a nationwide multi-center study.DOI:10.1007/s00330-024-11263-9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46809, encodeId=c58d2246809d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e5981018691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骨质疏松症#</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01869, encryptionId=e59810186916, topicName=骨质疏松症)],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Jan 06 10:41:25 CST 2025, time=2025-01-06,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1-06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Arch Orthop Trauma Surg: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先前存在的骨质疏松症和血清维生素D水平:我们是否遗漏了什么?

鉴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差距很大,本研究旨在探讨最常见的骨质疏松相关骨折。分析还将考虑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和基本骨质疏松症诊断测试的适应症以及骨折前骨质疏松症治疗。

Osteoarthritis Cartilage:关节炎、牙周炎和骨质疏松症在野生驼鹿群体中的相互关系

牙周炎可能通过炎症介导机制增加了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而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在驼鹿中可能是独立存在的疾病。

Turk J Med Sci:成年神经肌肉疾病患者骨质疏松症对骨骼健康的影响

目前尚无指南来帮助临床医生决定成人神经肌肉疾病(NMD)患者是否应该筛查或治疗骨质疏松症(OP)。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NMD患者是否存在OP,并探讨OP评估参数与日常活动水平之间的关系。

岳华教授:骨质疏松是病,得治!

文章围绕骨质疏松症,介绍其现状、上海六院专科情况、不同级别医院应对挑战、治疗方法及防治综合措施,强调其危害及防治的重要性。

Nature:哺乳期母体骨质流失的救星:母体CCN3激素在骨代谢调控中的关键作用

通过分析CCN3在正常雌性生理中的基本作用,该研究揭示了其在哺乳期母亲中作为促骨生成激素的重要性。

Aging Med:过量的食盐与绝经后妇女骨应变指数改变、骨微结构退化、椎体骨折和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增加有关

过量的饮食盐会导致尿钙增加,这可能导致骨质流失。我们建议研究印度南部绝经后妇女食盐摄入量与骨骼健康之间的关系。

同济大学胡勇ACS Nano:多聚核酸适配体驱动双磷酸盐结晶制备用于直接抑制破骨和促进成骨的无载体双药纳米组装体

同济大学胡勇教授课题组提出一种基于滚环扩增反应的多聚核酸适配体驱动双磷酸盐结晶的新方法,成功将抗骨吸收药物阿仑膦酸盐和促骨形成类药物DNA适配体组装成一种新型无载体纳米药物。

骨质疏松药物介绍及相关指南,你用对了吗

本文是内分泌学会关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的指南更新,涵盖多种药物的应用、禁忌、副作用及治疗选择注意事项等。

蹇锡高院士团队AFM:纳米矿物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应用

大连理工大学蹇锡高/王锦艳/柳承德&大连大学张学梅开发了一种以多聚磷酸盐为能源的活性钙磷酸纳米矿物(ECPN),用于骨质疏松症治疗。

Front Med:基于第12胸椎水平CT的骨骼肌指数可以预测骨质疏松症和骨折风险

多项研究表明,通过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测量的骨骼肌指数(SMI)与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估计的骨密度(BMD)和骨折风险密切相关。本研究中进一步研究了T12水平的SMI和骨折风险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