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谈 | 肿瘤免疫治疗发展趋势

8小时前 iCombo iCombo 发表于上海

肿瘤采用多种复杂机制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突破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控制。

导读

肿瘤采用多种复杂机制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突破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控制。免疫治疗通过增强抗肿瘤免疫循环,激活识别肿瘤抗原的T细胞,恢复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攻击和杀伤,获得治疗效果。以PD-1/L1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相应的抑制信号恢复T细胞抗肿瘤功能,在T细胞含量高的热肿瘤患者中表现出了明显的疗效,但大部分患者仍无法从中受益。表明免疫检查点调节肿瘤微环境中抗肿瘤T细胞的效能有限。而直接分离提取抗肿瘤T细胞,通过体外进行扩增并恢复其功能后,回输进行治疗的TIL细胞,则表现出了更突出的疗效,且对免疫检查点耐药的患者同样有效。表明利用患者自体的抗肿瘤T细胞进行治疗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细胞治疗是肿瘤免疫治疗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针对以往实体肿瘤细胞治疗的瓶颈问题,目前前沿研究已经从多个方向进行突破。例如从肿瘤相关淋巴结中分离制备抗肿瘤的TAL-T细胞,有效拓展了抗肿瘤T细胞的来源,大幅提高了自体抗肿瘤T细胞培养的成功率。以及从穿刺肿瘤组织中克隆自体抗肿瘤TCR,制备个体化TCR-T细胞,解决了细胞治疗靶点仅覆盖小部分患者的难题,为大部分晚期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而通过多基因组合系统性改造T细胞,使其抵抗肿瘤微环境抑制,形成持久的杀伤功能疗效的技术方法,则大幅提高了实体肿瘤的疗效。未来通过自主生产工艺的开发,和国产化优化,将显著降低细胞制备成本,大幅降低细胞治疗价格,为临床广泛应用细胞治疗铺平道路。未来细胞治疗必将在癌症、传染病、自身免疫疾病和抗衰老等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9635, encodeId=c5f92269635f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daf5290653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免疫治疗#</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9065, encryptionId=daf52906537, topicName=免疫治疗)],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Jun 16 17:25:13 CST 2025, time=9小时前,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9小时前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肺癌治疗的突破与挑战,免疫治疗开启新希望

【医悦汇】有幸邀请到北京医院艾斌教授做客对话大咖栏目,聚焦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的免疫治疗现状与最新进展,深入探讨免疫治疗如何突破传统治疗瓶颈,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Nature Medicine:告别“碰运气”:粒线体基因T型,为黑色素瘤免疫治疗提供精准决策

研究发现线粒体单倍群T型(HG-T)与黑色素瘤患者对PD-1抑制剂耐药相关,HG-T患者效应T细胞分化不足,ROS解毒基因高表达。血液检测HG-T可辅助预测疗效,为免疫治疗个体化提供新依据。

OncoImmunology:外周记忆B细胞维持与NSCLC围手术期化疗免疫治疗后长期生存的关联(NADIM试验)

近日,权威期刊《OncoImmunology》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探讨了局部晚期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nivolumab联合化疗的治疗过程中,外周血中B细胞免疫表型的动态变

STTT:同济大学苏春霞研究提出了一种临床可及的非侵入性模型来推定指导ES-SCLC患者的风险分层和免疫治疗策略

本研究为利用局部和全身免疫特征更好地对ES-SCLC患者进行分层提供了线索,以便对其进行免疫治疗和假定的联合治疗。

读书报告 | 免疫治疗进展模式分类

本研究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PD模式的生存预测模型。该风险分层系统与免疫治疗实体瘤患者的PPOS显著相关,可优化预后评估及临床决策,为接受免疫治疗的PD患者管理提供重要工具。

Sci Transl Med:人工智能助力发现甲氨蝶呤抗肿瘤免疫新机制,促进免疫治疗与放疗疗效提升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虽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原发性及获得性耐药仍是临床面临的巨大挑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郑明月/张素林团队联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耿炜团队,于2025年6月4日在Science Tra

破解耐药难题:彭智教授谈胃癌免疫治疗的前沿研究与临床启示

【医悦汇】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彭智教授做客对话大咖,深入探讨了SHR-1701的双靶点机制、免疫治疗在胃癌围手术期的应用前景以及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

结直肠癌免疫治疗中,dMMR/MSI-H 对 ICI 敏感,pMMR/MSS 和 MSI-L 需联合治疗,溶瘤病毒、CAR-T 等新策略正发展,面临疗效和安全性挑战。

重庆大学张吉喜教授团队AHM:调制细胞内/外ROS空间分布的自适应复合材料用于肿瘤焦亡/免疫治疗

重庆大学张吉喜团队开发自适应复合材料 OC@CBCT,通过调控细胞内外 ROS 空间分布,诱导肿瘤细胞焦亡并增强免疫治疗,在三阴性乳腺癌模型中显著提升疗效,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策略。

三联方案一线治疗“最毒乳腺癌”!超80%存活至少1年,PD-L1表达阴性患者也获益

三阴性乳腺癌治疗难度大,ATRACTIB试验显示,阿替利珠单抗+紫杉醇+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晚期TNBC疗效显著,中位PFS 11个月、OS 27.4个月,安全性可控,为患者带来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