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Med:多种放松干预短期可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
8小时前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放松和压力管理技术可能在短期内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有有益的降低效果,但对于高血压前期患者的疗效以及长期效果尚不确定。
亮点内容
-
多种放松与压力管理干预在高血压患者短期(≤3个月)血压控制中显示出积极效果,涵盖呼吸调控、冥想、正念、太极/瑜伽等多种方法。
-
长期(>3个月)随访数据有限,多数干预在随访时已终止,疗效持续性不明,尚需更多长期研究验证。
-
现有临床试验多存在偏倚风险和报道质量不足,未来需设计更严格、随访期更长的随机对照试验以确认疗效。
高血压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和致残风险因素,估计影响30%左右的成年人口(30-79岁),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核心危险因素。尽管抗高血压药物能明显降低患病风险,但患者用药依从性普遍较低,尤其是在中低收入国家。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指南,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是血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压力及心理状态被认为与血压调控密切相关。放松训练、冥想、瑜伽和相关技巧因其潜在降压效果受到广泛关注,但现有研究多为各项技术各自独立的对比分析,缺乏系统、综合的疗效比较。
近日,发表于BMJ Medicine上的一项Meta分析,对放松和压力管理干预在高血压及前期高血压人群中的作用进行了全面评估。该研究检索了Medline、PsycInfo、Cochrane CENTRAL及CINAHL数据库,共纳入了182项随机对照试验,旨在综合比较不同非药物干预对血压控制的效果。
本研究纳入的对象为成人(≥18岁),分别以高血压(血压≥140/90mmHg)和前期高血压(120/80mmHg≤血压<140/90mmHg)患者为研究人群。筛选标准包括英文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比较各种非药物放松或压力缓解干预方法,或与无干预、等待名单或常规护理等被动对照组的疗效。采用Bayesian随机效应网络Meta分析方法,评估各干预对血压变化的影响,并采用CINeMA框架及GRADE体系对证据等级进行评价。将血压结果分为短期(≤3个月)、中期(>3-12个月)、长期(>12个月)三个时间窗,同时关注非血压结局如心脑血管事件等。
结果显示,共纳入182项研究(202份报告),其中高血压个案166项,前期高血压16项。平均参与者年龄约52岁,男女比平衡。干预时间从5天至12个月不等,中位约2个月。多数研究采用被动对照(无干预/等待名单/常规护理)。:


综上,放松和压力管理技术可能在短期内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有有益的降低效果,但对于高血压前期患者的疗效以及长期效果尚不确定。未来研究应确保使用严谨的方法以降低偏倚风险,并进行更长期的随访,以明确这些干预措施对血压的影响是否具有持久性,同时建议研究人员评估包括心血管事件、不良事件以及血压本身在内的所有相关结局,进一步完善证据基础,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原始出处
Webster KE, Halicka M, Bowater RJ, et al. Effectiveness of stress management and relaxation interventions for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and prehypertension: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BMJ Med 2025;4:e001098. doi:10.1136/bmjmed-2024-001098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前往app查看评论内容
0 0 举报
前往app查看评论内容
0 0 举报
前往app查看评论内容
0 0 举报
前往app查看评论内容
4 0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