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患者做麻醉,有哪些注意点?
2025-06-22 麻醉MedicalGroup 麻醉MedicalGroup 发表于上海
热射病麻醉管理需控核心体温至 38.5℃以下,优化循环,筛查凝血,优先区域麻醉,术中持续降温、多系统监测,术后延迟拔管,亚低温治疗防脑损伤。
热射病患者进行麻醉管理需特别注意以下要点,需综合多系统保护与特殊处理措施:
一、术前评估与准备
-
1.核心体温控制:麻醉前需将患者核心体温降至38.5℃以下但避免低于37℃,可采用冰袋冷敷大血管处(颈、腋窝、腹股沟)联合冰盐水静脉输注。 -
2.循环状态优化:建立双静脉通路(中心静脉+外周静脉),优先输注4℃生理盐水纠正脱水,监测尿量>0.5ml/kg/h预防急性肾损伤。 -
3.凝血功能筛查:需检查血栓弹力图及DIC指标,必要时输注冷沉淀补充纤维蛋白原。
二、麻醉方式选择
-
1.优先考虑区域麻醉:对未合并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神经阻滞或椎管内麻醉可减少全身麻醉药物对体温调节的干扰。 -
2.全麻药物调整: -
避免使用增加代谢率的药物(如氯胺酮)。 -
丙泊酚优于苯二氮䓬类药物控制抽搐,兼具镇静与呼吸抑制风险低的优势。 -
肌松药需在意识完全消失后使用,密切监测神经肌肉功能。
三、术中管理重点
-
1.持续降温措施: -
术中保持冰毯物理降温。 -
呼吸回路加用湿热交换器,避免吸入气体温度过高。 -
2.多系统监测: -
核心体温(肛温/食道温)每5分钟监测一次。 -
脑氧饱和度监测预防脑水肿,BIS值维持40-60。 -
连续动脉压监测+血气分析(每30分钟)。
四、术后监护要点
-
1.延迟拔管指征:若存在持续抽搐、GCS评分<8分或PaO₂/FiO₂<300需保留气管导管转入ICU。 -
2.并发症预防: -
亚低温治疗(33-35℃)维持24-48小时预防二次脑损伤。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横纹肌溶解。
需特别注意:热射病患者麻醉风险较常规患者显著增高,建议由经验丰富的麻醉团队操作,并提前备好抢救药品(包括冰盐水、甘露醇、肌松拮抗剂等)。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麻醉管理# #热射病#
25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