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课总是开小差?家长怒批不专心,真相竟是……悄悄失聪了!

2025-04-28 梅斯罕见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8 岁小浩因听力下降被误诊,确诊为非综合征性耳聋,携带 GJB2 基因突变。介绍该病定义、常见类型、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指出基因治疗等研究为未来带来希望。

8岁的小浩,原本是个聪明又活泼的孩子,可最近老师频频反映:“上课总是走神,提问也反应迟钝,好像根本没听见。”家长一开始以为小浩只是贪玩偷懒,气得当着全班批评,还让他在家罚抄检讨。可渐渐地,家长发现不对劲——小浩越来越依赖看人嘴型交流,叫他必须大声喊几遍才有反应。

带着满腹疑问,家长带他来到医院耳鼻喉科检查。听力测试结果让人震惊:小浩双耳感音神经性耳聋,属于非综合征性耳聋!进一步完善基因检测,发现孩子携带了GJB2基因突变,而且这种突变是常见的遗传性耳聋原因之一。医生解释,小浩外表完全正常,听力却在慢慢下降,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才导致被误认为是"走神"或者"注意力不集中"。

什么是非综合征性耳聋

当患者仅仅表现耳聋特别是一些不明原因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在出生时已存在或成长过程中的渐进性的听力衰退,非病毒感染,非外伤,非药物导致的这一类感音神经性耳聋,我们称之为非综合征性耳聋。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听力损失。GJB2相关性耳聋以往多被认为是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即可确诊的先天性、双侧、对称性重度语前聋,但近年来发现部分病例可表现为不对称或单侧听力下降,听力损失程度可从轻度至极重度不等,也存在出生后逐渐发生或进行性加重的耳聋。

SLC26A4(PDS基因)相关性耳聋常伴有内耳前庭水管扩大。不同种族存在突变热点差异,中国人群中常见的两种突变为IVS7-2A>G和c.2168A>G。患儿通常在出生时听力正常或轻度下降,后期因头部撞击、跌倒、感冒发热等内耳压力变化诱发听力急剧下降,表现为迟发型、波动性、渐进性听力损失,显著影响言语发育。

GJB3相关性耳聋由我国学者最早报道,主要表现为中年后出现的显性遗传性高频听力下降,偶尔累及个别频率,对婴幼儿听觉和言语发育影响较小。

线粒体基因相关性耳聋以MTRNR1 1555A>G和1494C>T突变最常见,呈母系遗传。携带突变者对氨基糖苷类药物极为敏感,接触微量即可诱发严重听力损失。临床表现差异大,受突变异质率和核基因修饰影响。除药物致聋外,也可在无明确药物接触史下于成年期发生非综合征性听力下降。

诊断

临床中,对于无其他系统受累的耳聋患者,无论是否有家族史,都应首先考虑非综合征性耳聋的可能。同时需排除耳聋作为综合征中一种表现的综合征性耳聋。鉴别时还需重点区分由环境因素引起的获得性耳聋。根据发病年龄不同,环境因素所致耳聋的特点也有所不同。

儿童期环境因素导致的先天性耳聋多由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引起,围生期感染率约为0.64%。其中10%出现临床症状,包括神经系统异常、肝功能障碍及特异性皮疹,且约半数伴有听力损失。在90%无症状感染者中,单侧或双侧听力下降的比例一般不超过15%。此外,胎儿期感染TORCH病原体(弓形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或产后感染脑膜炎的病原菌(如奈瑟氏菌、嗜血杆菌、链球菌)也可引起儿童期获得性耳聋。

成年期获得性耳聋多与环境因素与遗传易感性的相互作用有关,典型代表为老年性耳聋和噪声性耳聋。此外,长期接触耳毒性药物也可引发药物性耳聋。

治疗

非综合征性耳聋多数表现为先天性或迟发型感音神经性耳聋。对于轻度和中度耳聋患者,应积极保护残余听力,避免诱发听力加重的危险因素,如前庭水管扩大患儿需预防感冒、发热、头部轻微外伤、气压性创伤等情况,药物性耳聋基因携带者及其母系家族成员应进行用药警示,避免耳毒性药物暴露,防止“一针致聋”,同时应避免噪声暴露及高热、病毒感染等。根据患者需求,必要时应及时选配助听器。

对于重度或极重度耳聋患者,当助听器无法满足听觉言语发育和交流需求时,人工耳蜗植入被认为是目前唯一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

近年来,关于内耳感音毛细胞再生、功能恢复及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的研究取得快速进展,在动物模型中已观察到可喜成果,未来有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参考资料:

[1]孙喜斌,魏志云,于丽玫,等.中国听力残疾人群现状及致残原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29(7):643-646.

[2]戴朴,袁永一. 耳聋基因诊断与遗传咨询[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3] 王秋菊,韩东一. 遗传性听力损失及其综合征[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2016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2547, encodeId=0bcc226254e7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34b8040f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GJB2#</a> <a href='/topic/show?id=2e6b12644e4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非综合征性耳聋#</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040, encryptionId=334b8040f3, topicName=GJB2), TopicDto(id=126447, encryptionId=2e6b12644e48, topicName=非综合征性耳聋)],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Apr 27 22:52:43 CST 2025, time=2025-04-27,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4-27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JCLA:有必要通过GJB3/GJB6筛查原发性听力损失GJB2携带者吗?

遗传分析发现特发性耳聋个体中存在过多的单等位基因隐性GJB2突变,但在反式/顺式中其余的等位基因尚未确定。本研究旨在评估GJB3或GJB6变异对中国单等位基因GJB2突变患者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NSHI)的影响。 研究人员对一组可能携带GJB2杂合突变的NSHI患者(n = 100)进行GJB3/GJB6编码全序列及GJB6缺失的检测。在一个NSHI中度至重度的多重家族GDHY中,

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GJB2变异以及临床表现分析

GJB2基因的病理变异引起了大约50%的遗传性非综合症感官听力损失(NSHL)。最近,有研究人员在一个匈牙利NSHL患者群体中,报道了不同的GJB2基因变异在变异频率和表型上的比较和差异。研究包括了239名NSHL患者和160名健康对照,并利用Sanger测序或者NGS测序对GJB2基因的总的编码区域进行测序分析。研究发现,在28名患者中,纯合子和复合杂合子GJB2变异与早期严重临床表现的起始相关

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单个GJB2变异对兄弟姐妹听力水平影响的调查

听力损失是最常见的先天性感官损伤,每10000个新生儿中约有1-2个会发生耳聋,每1000个新生儿中就会有1-2个发生任何类型的听力损失。在大约一半的病例中,耳聋的病因是单基因的。最近,关于听力损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