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血糖滑向糖尿病!研究实锤:BMI≥25 风险增75%,但1个习惯能翻盘

14小时前 梅斯内分泌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糖尿病前期易进展为糖尿病及引发并发症,哥伦比亚研究显示,每周 150 分钟运动等可提升逆转率,为干预提供依据。

糖尿病前期,这个被医学界称为“中间高血糖”的状态,正以惊人的速度吞噬着现代人的健康。它像个狡猾的伪装者,既不满足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却又在体内埋下诸多隐患。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定义,当空腹血糖在100-125mg/dL之间,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处于5.7%-6.4%时,就意味着身体已进入这个“灰色地带”。更隐蔽的是,若喝下75克葡萄糖后两小时血糖在140-199mg/dL,也可能被归入这一范畴——这些数字背后,是身体糖代谢发出的“预警信号”。

这个信号的覆盖范围早已超出想象。2019年,全球近4.6亿人被这片“灰色地带”笼罩,而在哥伦比亚,20-79岁人群中,预计到2045年将有501.4万人被诊断为糖尿病前期。更令人忧心的是,它的患病率像块被拉伸的橡皮筋,因年龄、性别、种族、地域甚至生活习惯而剧烈波动,范围在27%-49%之间。这意味着,每2-3个成年人中,就可能有1人正站在那个危险的十字路口。

别小看这个“前期”状态。研究早已证实,它绝非良性过渡。糖尿病前期患者每年有5%-10%的概率进展为2型糖尿病,而终其一生,这个风险高达70%。更棘手的是,它与心血管疾病如同“孪生兄弟”——数据显示,糖尿病前期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升高,全因死亡风险也随之增加。更隐蔽的伤害藏在细微处:约25%的患者会出现微血管并发症,8%可能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甚至慢性肾病也常与它“结伴而行”。

但幸运的是,这个十字路口并非单行道。医学界早已发现,生活方式的改变能像一把钥匙,打开逆转的大门。有研究显示,及时的干预能让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降低58%,而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体力活动、体重指数(BMI)的降低,更能将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削减一半以上。这意味着,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人类并非束手无策。

哥伦比亚的“逆转实验”

2019年,哥伦比亚卡利市一家三级医疗机构的心血管风险项目里,一场特殊的“逆转实验”悄然启动。研究者们将目光聚焦在那些被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的成年人身上,试图找到推开“健康之门”的具体密码——究竟哪些因素,能让血糖从“越界”状态回归正常?

图片

这场研究采用了纵向回顾性设计,像一位耐心的观察者,追踪着2019至2023年间参与项目的患者。最终,130份完整的病历进入了分析范围。这些患者平均年龄69.5岁,超过一半是女性,中位随访时间366天——差不多一整年的时间里,他们的每一次血糖检测、每一次体重变化、每一次运动记录,都被细致地记录在案。

这个心血管风险项目绝非简单的“随访”。它更像一个结构化的“健康训练营”:每季度,患者都会接受内科医生、心理学家、物理治疗师和营养师的多学科评估。营养师会根据个体情况制定饮食方案,减少精制碳水,增加膳食纤维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物理治疗师则通过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验证患者是否达到每周150分钟以上的运动目标;对于超重或肥胖者,7%的体重减轻目标被明确写进计划。此外,每季度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等指标监测,像一张细密的网,捕捉着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变化。

为了让“逆转”的标准足够清晰,研究者们划出了明确的界限:当患者的空腹血糖降至100mg/dL以下,且糖化血红蛋白低于5.7%时,即被认定为“逆转为正常血糖”。这个标准像一把精准的尺子,衡量着干预措施的实际效果。

逆转的“加减法则”

一年后,数据揭开了谜底。在130名患者中,21.5%成功实现了血糖的“逆袭”——他们的各项指标回到了正常范围。这个数字背后,藏着一套关于健康的“加减法则”:有些因素会为逆转“加分”,有些则在悄悄“减分”。

物理治疗师的记录最先给出了关键线索:每周进行超过150分钟体育活动的患者,逆转概率是不达标者的3.36倍;而在多变量分析中,这个数字更是上升到4.15倍。这意味着,运动像一剂“良药”,剂量充足时,效果显著。有趣的是,这些运动并非特指高强度训练——散步、游泳、广场舞等中等强度活动,只要累计时间达标,就能发挥作用。

而体重指数(BMI)则成了“减分”的关键项。数据显示,BMI≥25的患者,逆转概率比正常体重者降低了75%。在卡利市的这个群体中,57.7%的患者BMI超过25,这也解释了为何整体逆转率未达更高水平。研究者分析,体重的降低可能通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为血糖回归正常“铺路”,这与全球多项研究的结论不谋而合。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同样至关重要。当HbA1c≥6.0%时,患者的逆转概率会降低86%。这个指标被称为“血糖记忆”,能反映过去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它的升高意味着身体长期处于糖代谢异常状态,逆转的难度自然更大。

年龄也在悄悄发挥作用。60岁以上的患者,逆转概率比年轻人低59%。这并非说老年人无法逆转,而是提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代谢调节能力可能下降,需要更积极的干预才能达到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包含BMI、HbA1c和体育活动的预测模型,通过ROC曲线分析显示,能正确分类77%的数据。这意味着,这三个因素并非孤立存在,它们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血糖的走向。

从个体到公共健康的启示

这项来自哥伦比亚西南部的研究,虽然样本量有限,却为糖尿病前期的干预提供了重要参考。它再次证实,结构化的心血管风险项目绝非“形式主义”——多学科团队的持续跟进、明确的生活方式目标、定期的指标监测,能将“逆转可能性”转化为实际的健康收益。

从公共健康的角度看,这些发现像一盏明灯,照亮了预防策略的方向。推广每周150分钟的体育活动,不仅需要口号,更需要社区提供安全的运动空间、工作场所设置“运动休息时间”;针对BMI和HbA1c的管理,则需要将营养教育纳入初级卫生保健,让健康饮食知识触手可及。

研究者特别提到了一个“低成本工具”——血糖/甘油三酯指数。这个通过甘油三酯与血糖计算得出的数值,能反映胰岛素抵抗状态,即使在缺乏更复杂检测的基层医疗机构,也能帮助预测糖尿病前期的进展风险。这对于资源有限的地区而言,无疑是个实用的选择。

当然,这场“逆转战役”仍有未解之谜。研究的随访时间不到两年,长期效果如何?更大样本的人群中,这些因素是否依然有效?这些问题还需要更多研究来回答。但至少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糖尿病前期并非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找对方法,血糖的“回归之旅”并非遥不可及。

参考文献:

Rivera-Martínez, W.A., Salazar-Solarte, A.M., Sánchez-Machado, D.M. et al. Factors related to reversal of prediabetes in patients from a cardiovascular risk program during 2019 - 2023. Cardiovasc. Diabetol. – Endocrinol. Rep. 11, 12 (2025). https://doi.org/10.1186/s40842-025-00224-w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3709, encodeId=4ebb22e370981,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babc9413eb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运动#</a> <a href='/topic/show?id=0b6de66783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糖尿病前期#</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6678, encryptionId=0b6de66783c, topicName=糖尿病前期), TopicDto(id=94137, encryptionId=babc9413eb6, topicName=运动)],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Jul 17 11:51:39 CST 2025, time=18小时前,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18小时前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研究发现:这样做运动,能抑制食欲,帮你管住嘴!

斯坦福大学等机构研究发现,剧烈运动可诱导人体合成代谢物 Lac-Phe,其依赖 CNDP2 酶和乳酸生成,能显著抑制食欲、改善代谢健康,在小鼠、赛马和人类中均有此效应,为减肥疗法提供新方向。

研究发现:运动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大脑衰老,这个量才能抗衰老!

天津医科大学团队研究发现,运动量与大脑年龄差距呈 “U 型” 关系,适度运动(如每周 8 小时中至剧烈运动)可缓解大脑衰老,运动不足或过量均加速大脑老化。

BMC Pediatrics:儿童青少年运动、屏幕时间与睡眠状况最新研究报告

研究团队利用AHKGA统一的评价标准,针对六年内的数据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报告卡评分,旨在揭示健康移动行为的现状及改进空间,为政策制定和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揭秘:爱运动的人,真会更长寿吗?

2025年,权威学术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发表了一项长达45年的芬兰双胞胎研究,试图揭开运动与生命长度之间的秘密。

【协和医学杂志】维生素D在青少年运动与甘油三酯关联中的中介效应:前瞻性横断面研究

本研究聚焦于青少年群体,探究维生素D在运动与甘油三酯代谢关联中的中介效应及其潜在分子机制,以期为青少年血脂代谢异常的早期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运动“频率” 的重要性:Eur J Prev Cardiol揭示高龄老人每日多频次步行可预防心血管事件

本研究为老年人群体力活动模式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睡前运动越猛,睡眠越崩?Nature子刊:运动在习惯性入睡后2小时结束,入睡时间延迟80分钟,睡眠时长缩短超42分钟!

该研究通过分析近1.5万名体能活跃个体长达一年的可穿戴设备数据,首次系统性地揭示了晚间运动的“时间”和“负荷”与客观睡眠及夜间自主神经功能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

运动自我效能量表(ESES-C)

今日分享运动自我效能量表(ESES-C)

无需挥汗也能抗衰?中国团队揭秘甜菜碱如何成为 “运动替身” 逆转衰老

研究发现运动可提升血浆甜菜碱水平,甜菜碱能结合 TBK1 激酶抑制炎症通路,延缓细胞衰老,改善老年小鼠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及认知功能,为抗衰老提供新方向。

ESC Heart Fail.:中国学者揭示早期运动训练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生物标志物的影响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早期运动可暂时升高NT-proBNP和ET-1,提示存在急性血流动力学应激,但不会改变心肌损伤或纤维化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