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肝癌MDT建设要突破,挑战究竟卡在哪?

2025-07-04 肝胆相照平台 肝胆相照平台 发表于上海

“肝胆相照平台”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拥军教授深入剖析了肝癌全程管理的核心价值,并将精华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在肝癌治疗领域,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治疗模式已从传统的单一手术切除,逐步迈向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新阶段。然而,肝癌的高度异质性和复杂的病理生理特征,决定了其诊疗过程必须贯穿“早筛—诊断—治疗—随访”的全周期管理。这不仅要求医疗团队在各个阶段提供精准的医疗服务,更需要患者、社会以及医生的紧密协同合作,以实现早期发现、精准治疗和长期随访的有机结合。

“肝胆相照平台”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拥军教授深入剖析了肝癌全程管理的核心价值,并将精华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1 肝胆相照平台:肝癌具有高度异质性,诊疗需贯穿“早筛-诊断-治疗-随访”全周期。您如何理解“全程管理”在肝癌治疗中的核心价值?当前我国在推动肝癌规范化全程管理过程中,面临哪些关键瓶颈?

陈拥军教授:在我们多年的肝癌诊疗实践中发现,许多患者在就诊时病情往往已处于中晚期,这种情况十分常见。因此,当前我们特别强调肝癌的全程管理。在全程管理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就是从患者发现肿瘤到前往医院接受规范治疗的这个过渡阶段。

近年来,肝癌的治疗越来越规范。对于具备手术条件的患者,我们会在术前做好充分评估与准备,术后也会制定系统的随访计划。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我们则采取系统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的策略,很多患者也因此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然而,在治疗的围手术期,尤其是治疗前的早期干预以及治疗后的管理阶段,我们仍面临不少挑战。

那么,为什么仍有大量患者在发现肝癌时已处于中晚期?主要原因是早期诊断和筛查工作尚未全面落实。那么,谁来承担这一任务呢?事实上,这应当是每一位医生的责任。但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很多患者在没有明显症状时,往往缺乏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认知。例如,他们是否患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等高危基础疾病,往往缺乏主动了解和管理的意识。

因此,我们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提升大众对肝病和肝癌的认知水平;另一方面,应加强医患沟通,明确告知慢性肝病患者定期筛查的重要性。只有形成患者、医生与社会三方协同的筛查机制,才能真正推动早诊早筛工作的落地和普及。

此外,在治疗后管理方面也存在不足。肝癌具有高度复发的特点,许多患者手术后回归日常生活,但忽视了复查的重要性。实际上,对于接受过肝脏手术的患者,我们通常建议每3到6个月进行一次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随访。虽然部分医院在这一方面执行较为规范,但在全国范围内,仍存在显著差异。

因此,无论是治疗前的早期筛查,还是治疗后的随访管理,我们都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加强与完善。只有建立起真正覆盖“筛查—诊断—治疗—随访”全过程的管理体系,才能进一步提高肝癌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2 肝胆相照平台:肝癌全程管理中有三大关键节点:早期筛查与诊断、转化治疗时机评估、术后复发防控与长期随访。在这三个环节中,MDT团队应分别聚焦哪些核心问题?如何通过标准化流程提升协作效率?

陈拥军教授:其实我们目前的MDT团队,主要是在患者已经确诊、明确存在问题之后,才介入进行多学科会诊与治疗决策。通常,患者是在被发现肿瘤,甚至已经是中晚期的情况下才来到我们面前。这时候我们团队会根据病情进行充分讨论,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这类中晚期肝癌患者来说,MDT的作用已经非常明确,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价值。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肝癌的早诊早筛方面,我们目前的作用仍显不足。其实,早筛这件事情不仅仅是医生的职责,也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系统性工作。我们需要向公众普及哪些人属于肝癌的高风险人群,以及这些人群为什么需要定期筛查和随访。

特别是在外科、介入等专科的日常临床中,我们其实很难直接接触到这些尚未确诊、但属于潜在高危的个体。因此,早诊早筛的工作不仅仅要靠医院内部力量,还需要通过广泛的科普宣传和全民健康教育来推动,让更多人树立健康意识,主动参与到筛查和随访中来。

我认为,建立这样的意识,不仅需要医生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层面的支持,包括媒体、社区组织以及公众本身的主动参与。只有形成这样的多方合力,才能真正把早诊早筛落到实处,从而提高肝癌的早期发现率,改善整体治疗效果。

3 肝胆相照平台:尽管MDT模式已被广泛认可,但在基层医院推广仍面临资源/认知壁垒。您认为现阶段中国肝癌MDT建设的主要挑战是什么?对未来发展有何建议?

陈拥军教授: 其实,目前在肝癌的治疗中,我们一直强调MDT的重要性。但并不是每家医院都有足够强大的各学科团队,能够共同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有些基层医院可能某一个科室的实力较强,但其他相关科室相对薄弱;也有些医院整体上在肝癌治疗相关的各个科室方面都比较欠缺。

现在,我们正在与一些头部医院,比如中山医院、东方肝胆医院合作,在肝癌协会的支持下,尝试建立一个多学科数字化管理系统。借助目前的手机平台和技术条件,我们希望搭建一个线上诊疗系统,使基层医院能够与这些头部医院建立固定的联系。这个平台既可以在有具体病人时提出申请,也可以在平时建立联系,让专家线上参与会诊,帮助基层医院解决MDT方面的困难。通过网络技术,比如现在常说的AI、数字化工具等,来协助整合资源。

当然,如果每位专家都需要频繁在线解答不同医院的会诊需求,时间上也会有一定限制。所以,我们也希望通过“智能化”的方式,来提升平台效率。“智能”的含义是:这个系统能够自动收集、整合MDT所需的资料,比如检查报告、影像资料等,如果资料不完整,系统也可以自动提醒和反馈,要求补充完整。等所有资料收集齐全后,再提交给专家,这样专家就可以更高效地提供诊断和治疗建议。最终,我们再将这些建议反馈给当地医生或患者本人,让他们能够获得相对规范、正确的治疗。目前,这项工作正由一些头部医院和肝癌协会共同推进。当然,这个系统要真正推广开来,做到所有医院都能普遍使用,还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但我们正在不断努力推动这个目标的实现。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2155, encodeId=9e5f22e21552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70d812691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肝癌#</a> <a href='/topic/show?id=7ad3114290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MDT#</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429, encryptionId=7ad31142900, topicName=MDT), TopicDto(id=81269, encryptionId=370d8126914, topicName=肝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Jul 05 17:13:00 CST 2025, time=10小时前,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10小时前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肝癌# #MDT#

    0

相关资讯

​专访沈锋教授 | 数据为基,智能为翼:探寻肝癌诊疗的突破之路

近期,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沈锋教授在2025西派会上接受采访时,详细解析了人工智能在肝癌MDT中的应用现状、面临的困境及未来发展方向。

罗氏宣布肝癌III期临床研究TALENTACE达到主要研究终点

该研究显示,主要终点TACE 无进展生存期(TACE-PFS,从随机分组到研究者评估的TACE不可治疗进展或TACE失败/抵抗或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取得了统计学和临床意义上的显著改善。

AI技术在肝癌风险预测中的挑战与未来方向

肝胆相照平台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孔媛媛教授与我们深入探讨AI技术在肝癌风险预测中的应用前景、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Cell Res:林爱福等解码肝癌微肽组并开发新型微肽类靶向药物前体

浙江大学团队在肝癌组织中鉴定出1532个新型微肽,发现MRPIP微肽可抑制线粒体RNA剪切复合体mtRNaseP组装,干扰能量代谢以抑制肝癌增殖,并据此设计出微肽药物前体PMHR,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策略

肝癌消融治疗:不同策略与特殊情况应对

本期由“肝癌在线”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李文东教授联合发起的《东肝地带》栏目,将围绕以上问题展开探讨,助力患者获得更有效的治疗。

毕新宇教授:突破肝癌治疗瓶颈,从提高切除率到降低复发率的“破局之路”

【医悦汇】有幸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毕新宇教授做客对话大咖栏目,为我们分享从前沿的转化治疗、精准的手术技术到多学科协作的肝癌综合治疗模式。

毕新宇教授:肝癌治疗的未来之路——从手术主导到综合诊疗的转型

【医悦汇】对话大咖栏目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毕新宇教授,为我们详细解读肝癌治疗的新趋势、新策略以及公众健康防护的关键要点。

曾昭冲教授:早期肝癌放疗进展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曾昭冲教授报告了早期肝癌放疗进展,肝癌在线特将精华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Immunity:中山大学邝栋明等发现N1-乙酰亚精胺从肝癌流出促进巨噬细胞介导的免疫抑制,从而抑制免疫治疗效果!

该研究发现N1-乙酰亚精胺从肝癌流出促进巨噬细胞介导的免疫抑制,从而抑制免疫治疗效果。

乙肝遇上肝癌,抗病毒治疗长期与否?HBV DNA说了算?低病毒血症咋整?

我国肝癌发病率高、致死率高,从乙肝到肝癌常经 “肝炎-肝硬化-肝癌” 三部曲。乙肝基础上肝癌患者,HBsAg阳性者需长期抗病毒,且不依HBV DNA,而低病毒血症者需进一步处理以降低复发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