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cology Research:单克隆抗体在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最新进展与联合策略
2025-07-24 清泉心田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文章深入探讨了主要免疫疗法分子及其作用机制,呈现了不同治疗组合的优势与局限,并展望了未来单克隆抗体在白血病临床应用中的发展方向,力求为医务工作者提供整合性参考,为精准个体化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亮点总结】
- 单克隆抗体(mAbs)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的临床疗效,尤其是联合用药方案显著提高病情缓解率、降低复发及毒副反应。
- 新兴靶向药物如伊布替尼(Ibrutinib)、奥妥珠单抗(Obinutuzumab)、利妥昔单抗(Rituximab)、维奈托克(Venetoclax)和奥英妥珠单抗(Inotuzumab Ozogamicin)成为当前研究焦点,体现精准免疫治疗的巨大潜力。
- 尽管疗效显著,相关治疗昂贵且部分患者面临耐药和不良反应,公共医疗体系的广泛应用仍存在挑战。
癌症因遗传异常导致细胞功能紊乱,是目前全球医学领域的重大挑战。白血病作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尤其影响造血干细胞和淋巴组织,常表现为异常B细胞无序增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以快速增殖的早期淋巴细胞为特征,累及儿童与成人,表现为发热、乏力、出血及淋巴结肿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多见于成人,往往无症状,发现于体检中,表现为恶性B淋巴细胞持续增殖但未必显著抑制正常细胞。传统白血病治疗以化疗为主,然而化疗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明显。近年来,免疫治疗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治疗因其特异性强、毒性较小而成为研究热点,致力于实现更精准、更安全的治疗新模式。
近期,发表在Oncology Research杂志的一项综述,系统回顾了2022~2023年间关于单克隆抗体及其联合用药在CLL和ALL治疗中的最新临床试验数据及研究进展。文章深入探讨了主要免疫疗法分子及其作用机制,呈现了不同治疗组合的优势与局限,并展望了未来单克隆抗体在白血病临床应用中的发展方向,力求为医务工作者提供整合性参考,为精准个体化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研究结果
五类生物制剂尤为突出,分别是BTK抑制剂伊布替尼、抗CD20抗体奥妥珠单抗和利妥昔单抗、BCL-2抑制剂维奈托克以及抗CD22偶联毒素药物奥英妥珠单抗。它们各自具备独特且互补的作用机制,联合应用呈现出优于单药治疗的效果。
伊布替尼:通过抑制Bruton酪氨酸激酶(BTK),阻断B细胞信号传导,从而有效减少恶性B细胞增生,发挥抗CLL作用。单用伊布替尼因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心脏毒性和出血风险,安全性受限,但与奥妥珠单抗联合治疗能显著提升缓解率且降低毒副反应。
奥妥珠单抗:作为抗CD20单抗,触发多种免疫效应包括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补体依赖性细胞毒(CDC)和细胞吞噬,杀灭恶性B细胞。其与伊布替尼的联合方案显示出更优疗效和更少副反应,而与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 )相比效果显著优越,特别适合老年及高危患者。
维奈托克:靶向BCL-2蛋白,一种重要的抗凋亡分子,能诱导恶性B细胞凋亡。单独或与奥妥珠单抗及伊布替尼联合治疗均表现出良好疗效,并作为临床批准方案用于CLL。
利妥昔单抗:同样靶向CD20,机制与奥比妥珠相似。单独治疗效果有限,但与化疗及维奈托克联用可显著提高ALL和CLL患者的治愈率,尤其适用于年轻患者或基因不良风险者。
奥英妥珠单抗:抗CD22抗体与细胞毒药物偶联,通过靶向CD22介导药物进入B细胞后释放毒素破坏DNA,从而诱导细胞凋亡,主要应用于ALL。单药与低强度化疗或Blinatumomab联合均显著延缓复发,提高生存率。
这些单克隆抗体和靶向药物联合使用具有明显协同效应,既克服了单一治疗耐药的难题,又减少了毒副反应。具体机制及药物组合见下表:
综上,本综述系统整合了近期CLL与ALL治疗中单克隆抗体及相关靶向药物的临床试验成果,揭示联合用药的显著优势,进一步强调了精准医疗理念在血液肿瘤治疗的核心地位。单克隆抗体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兼顾免疫激活与细胞凋亡诱导,凭借其高选择性和良好耐受性,逐步取代传统化疗在治疗方案中的主导地位。同时,联合使用多种作用机制不同的生物制剂不仅提升了治疗效果,更有效克服了肿瘤异质性和耐药性问题,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改善生活质量。此外,文章指出了高昂药价和潜在副反应仍是单克隆抗体推广的主要瓶颈,强调未来公共医疗体系纳入和成本控制的必要性。精准免疫治疗的发展空间巨大,未来结合基因组学和免疫学进展,个体化治疗方案将更加普及,为白血病患者带来更安全、更高效的治疗选择。
原始出处:
GIOVANA GOMES CHAGAS.et al.Advances in leukemia treatment: A focus on 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emerging therapies,Oncology Research, 2025, 33(6):1283-1288.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单克隆抗体# #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