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血液回收的优缺点有哪些?
8小时前 麻醉MedicalGroup 麻醉MedicalGroup 发表于上海
术中血液回收技术将患者术中失血处理后回输,可降低异体输血风险、节约资源,但存在禁忌证与操作局限,需严格评估应用。
术中血液回收(自体血回输)技术是一种将患者术中流失的血液收集、处理后回输给自身的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显著优势,但也存在特定限制。以下是综合分析:
一、主要优点
-
降低异体输血风险
-
避免免疫反应:自体血回输可规避异体输血引发的发热、过敏、溶血等不良反应。
-
减少传染病风险:如乙肝、梅毒等经血液传播的疾病。
-
解决特殊需求:适用于稀有血型(如RH阴性)、宗教信仰者或拒绝异体输血的患者。
-
节约医疗资源与成本
-
缓解血源紧张:减少对公共血库的依赖,尤其在急救或血源短缺时意义重大。
-
降低费用:省去交叉配血、检测、储存等环节,整体治疗费用更低。
-
促进术后恢复
-
维持血容量稳定:快速补充失血,减少休克风险,加速伤口愈合。
-
减少并发症:相比异体输血,术后感染、代谢负担等风险更低。
-
特殊群体受益
-
肿瘤患者:异体输血可能抑制免疫系统导致肿瘤复发,自体血回输可规避此风险。
二、缺点与限制
-
技术适用禁忌证
-
细菌污染(如肠内容物、脓液);
-
恶性肿瘤患者(癌细胞可能随血液扩散);
-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无法代谢回收血液中的毒素)。
-
绝对禁忌:血液被骨水泥、有毒物质或低张溶液(如消毒液)污染。
-
相对禁忌:
-
操作局限性
-
凝血功能影响:回收血主要为红细胞,缺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出血时需额外补充。
-
血容量波动:收集和洗涤过程中可能出现短暂低血容量,需配合晶体/胶体液维持。
-
疗效不确定性
-
部分手术效果有限:如全膝置换术中,自体血回输未能显著减少术后输血量。
三、临床建议
-
严格筛选患者:排除污染、感染及肿瘤扩散风险人群。
-
联合备血方案:预计大出血手术仍需准备异体血或凝血因子。
-
规范操作流程:确保设备合规使用,避免回收血污染。
术中自体血回收是安全输血的重要进步,但其应用需综合评估患者状况与手术类型,以实现效益最大化。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自体血回输# #术中血液回收#
3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