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不够,打针来救?11岁女孩身高定格137cm!这些“增高陷阱”需警惕

2025-07-11 儿科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11 岁女孩因服含性激素 “增高药” 致骨骺线早闭,身高停长。科学长高需依赖生长激素,避免性激素,应注重营养、睡眠、运动。

近日,一则关于11岁女孩因盲目服用“增高药”导致骨骺线提早闭合、身高增长停止的新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名女孩身高为137cm,骨龄却已达15岁,骨骺线基本闭合,未来身高几乎难有突破。

图片

图:微博截图

女孩“增高”背后真相令人震惊!家长为了让孩子长高,购买了含有非法添加性激素的“增高药”,结果非但未能让孩子增高,反而严重损害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身高增长的生理机制:骨骼生长与激素的双重调控

人体身高的增长,本质上依赖于长骨末端的骨骺软骨细胞通过增殖和分化实现骨骼的线性拉长。骨骺,又称生长板,是限定身高发展的关键结构,只有当骨骺线闭合后,身高才会停止增长。

生长激素(GH):由脑下垂体分泌,直接作用于骨骺软骨细胞,促进骨骼软骨的分裂和膨胀,从而延长骨骼的生长期。生长激素促进子代细胞生成,是真正意义上延缓骨龄进展和促进身高增长的关键因素。

性激素(雌激素和雄激素):虽然在青春期刺激出现性特征发育及身高快速增长,但性激素具有双重角色。性激素短期内促使生长突增,但同时也加速骨骼成熟和骨骺闭合,是骨龄进展的“催熟剂”。过早暴露于性激素会导致骨龄超前和生长潜力的提前耗尽。

案例解析:非法“增高药”中的性激素陷阱

据报道,这位11岁女孩服用了来路不明的所谓“特效增高药”,这些产品非法添加了性激素成分。家长出于对孩子身高的焦虑盲目购买和给药,导致了以下严重后果:

骨龄超前明显:女孩实际年龄11岁,但骨龄检测却高达15岁,说明骨骺发育长期暴露于性激素刺激,提前进入成熟阶段。

骨骺线闭合:“增高药”中的性激素作用使骨骺软骨过早变硬形成骨质,停止了骨骼的继续增长,导致其身高增长潜力丧失。

身高增长受限:目前身高137cm,结合骨龄及软骨闭合状况,未来极难突破140cm,远低于她的遗传潜力。

这也意味着,所谓的“快速增高”其实是以牺牲生长时间窗口换来短暂的假象,最终导致永久生长受阻。

性激素≠生长激素:关键区别与科学用药指导

许多“增高秘方”误将雌激素或雄激素当作“长高的灵丹妙药”,但其生理作用截然不同:

生长激素:通过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延缓骨齿成熟,显著延长生长周期。正规生长激素治疗需要经过严格的医学诊断(如生长激素激发试验、骨龄测定等),在医生指导下施用,仅适用于病理性矮小(如生长激素缺乏症)。

性激素:主要加速骨骼成熟和关机骨骼生长过程,促进骨骼快速闭合。从根本上缩短了孩子的生长期,提前终结身高增长。

许多“增高产品”为获得快速效果,非法添加性激素,短期内会使儿童看似长高,但骨骺闭合后,增长终止,最终身高可能明显低于基因潜力。

哪些孩子适合注射生长激素?

自1985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首次批准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用于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治疗以来,目前获得FDA批准的适应症已有十多种,包含特发性矮小、小于胎龄儿(SGA)出生后持续生长迟缓等。

生长激素绝不是想打就能打!医生需在用药前对孩子进行生长发育评估、体格检查以及其他的检查,诊断为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小、遗传因素导致的生长发育缓慢等疾病才能使用生长激素。

如何帮助孩子科学长高?

许多家长因担忧孩子身高而陷入焦虑,易盲目选择非正规“增高”途径。在排除疾病因素后,科学的日常管理是帮助孩子健康增高的关键。

充足且均衡的营养

  • 钙质摄入:钙是骨骼矿化必需元素,但补钙不是万能,过多钙片反而没有效果,建议以均衡饮食及奶制品为主。

  • 蛋白质:优质蛋白质为骨骼生成“砖石”,肉、蛋、奶和豆制品必不可少。

  • 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主打阳光照射,缺乏时需经医嘱补充。

  • 微量元素:锌、维生素A等支持生长激素合成和骨细胞功能。

  • 避免高糖高脂加工食品:不但营养价值低,还可能引起肥胖和性早熟,影响骨骼发育。

充足的睡眠

睡眠尤其深度睡眠阶段,是生长激素大量分泌的黄金时间,夜间10点至凌晨2点分泌最旺盛。

  • 小学生需保证9-10小时睡眠

  • 初中生需保证8-9小时

  •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营造安静、暗黑、适宜温度的环境

合理有效的运动

运动对骨骼纵向生长刺激最有效:

  • 跳绳、摸高跳、篮球、排球、游泳、引体向上、伸展体操等为最佳选择

  • 每天至少30-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心率加快且微微出汗

  • 青春期前避免过度负重训练,防止生长板损伤

心理支持

儿童身高也受精神状态影响。压力、焦虑会抑制下丘脑神经活动,减少生长激素分泌。建立支持、关爱的家庭环境,减少孩子的焦虑,有助于促进其健康增长。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2944, encodeId=3aa122e29449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439526834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性激素#</a> <a href='/topic/show?id=7f7c1284919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骨骺线闭合#</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2683, encryptionId=24395268347, topicName=性激素), TopicDto(id=128491, encryptionId=7f7c12849197, topicName=骨骺线闭合)],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Jul 11 13:22:20 CST 2025, time=2025-07-11,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7-11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Clin Cosmet Investig Dermatol:中国学者揭示性激素与基底细胞癌的遗传因果关系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研究,从遗传学角度探讨性激素是否影响基底细胞癌(BCC)的发生。

研究发现:男人不仅爱上厕所,肠癌发病及死亡率也比女性高

最近,成都中医药大学的研究团队在《细胞通讯与信号传导》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探讨了性激素、肠道微生物群与结直肠癌风险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揭示了这一领域中的新发现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性激素六项何时检查?不同结果怎么解读?

性激素六项主要包括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孕激素(P)、睾酮(T)和泌乳素(PRL)。那么,性激素六项该何时检查?不同的数值结果代表什么?又该如何解读呢?

女性寻常性痤疮与性激素的研究

痤疮发病机制复杂,雄激素是关键因素。雄激素来源多样,经系列转化,通过雄激素受体刺激皮脂腺致痤疮。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也与痤疮相关。女性痤疮激素疗法包括抗雄激素和复方口服避孕药,但仍需开发新药物。

Nat Genet:性别如何影响肾脏健康?最新研究揭示小鼠肾脏基因表达时空差异与激素调控机制

该研究揭示了小鼠肾脏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存在的性别特异性基因表达差异及其调控机制,阐明了性激素(雄激素和雌激素)在这些差异中的直接和间接调控作用。

Lancet 子刊综述:性激素如何影响女性大脑健康及其抑郁症和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Claudia Barth等人重点讨论性类固醇对女性大脑的影响,揭示女性高发如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症(AD)等疾病的风险,强调关注女性大脑终身健康的必要性。

性激素6项、AMH检查如何深入解读?一文讲清!

在PCOS诊断中,生殖内分泌相关激素、高雄激素血症生化检查等实验室检查至关重要,本文整理了激素检测在PCOS诊断中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学习交流。

Neurology:性激素谱可能会影响患有偏头痛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浓度

不同的性激素谱可能会影响患有偏头痛的人的 CGRP 浓度,这些人目前或过去有月经能力。测量泪液中的 CGRP 是可行的,值得进一步研究。

Front Endocrinol:促黄体生成素基础值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对快速进行性中枢性性早熟早期诊断的价值

本研究探讨促黄体生成素(LH)基础值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对快速进行性中枢性性早熟(RP-CPP)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