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读】HBV S区突变导致的HBsAg检测不到可能形成隐匿性HBV感染

2024-08-21 雨露肝霖 雨露肝霖 发表于上海

近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娄金丽教授团队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HBV S区单一突变或联合突变可致细胞内外HBsAg水平显著降低,从而导致HBsAg检测不到,可能形成OBI。

隐匿性HBV感染 (OBI) 表现为血清HBsAg阴性,但血清和/或肝组织中HBV DNA阳性。OBI的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人群中存在显著差异,一般人群中OBI总流行率为0.82%,全球儿童和青少年OBI的流行率为7.5%。目前OBI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但研究发现OBI增加肝癌发生风险。

近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娄金丽教授团队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HBV S区单一突变或联合突变可致细胞内外HBsAg水平显著降低,从而导致HBsAg检测不到,可能形成OBI。

图片

研究方法

纳入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HBsAg-/HBV DNA+患者107例,并采集其血清。对HBV DNA S区进行测序,测序结果显示患者多为HBV C基因型,选择C基因型中的突变位点构建突变质粒。将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同时转染Huh7细胞。为研究突变质粒对HBsAg水平的影响,检测细胞上清液和细胞裂解物中HBsAg的水平。每隔24 h收集细胞上清液,120 h后裂解细胞。

患者特征

患者中男性78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44.46(34 - 52)岁。其中23例无抗病毒治疗史,84例有抗病毒治疗史。68例测序样本中,C基因型39例,B基因型28例,D基因型1例。C基因型中V159A、E44G、M47T突变频率较高;B基因型中常见突变为N40S、L22V、L49H;D基因型突变位点包括T45A、V47L、Q101R等。

研究结果

HBV S区单一突变或联合突变可致细胞内外HBsAg水平显著降低

选取6个位点进行单一或组合突变检测,发现sT5A和sI126T单一位点突变可显著降低细胞内外HBsAg水平。而sS3N单一突变可导致细胞内HBsAg水平降低,但上清液HBsAg水平升高。

sT5A+sF20S、sG10D+sF20S、sS3N+sI68T联合突变均可使细胞内外HBsAg水平明显降低,sT5A+sG10D+sF20S和sS3N+sI68T+sI126T联合突变也可使细胞内外的HBsAg水平降低。sT5A+sG10D+sF20S联合突变对细胞内外HBsAg水平的影响较大,而sS3N+sI68T+sI126T联合突变仅轻微降低细胞内外HBsAg的表达,且对HBsAg的影响程度明显低于sS3N+sI68T。细胞转染120h后上清液HBV DNA水平为105-107 IU/mL。

图片

突变质粒和野生质粒(A-B)120 h内细胞上清液中HBsAg水平(C-D)120 h后细胞裂解液中HBsAg水平

肝霖君有话说

本研究探讨了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机制可能由于HBV S区单一突变或联合突变使得细胞内外HBsAg水平显著降低,从而导致HBsAg检测不到。因此,开发更高灵敏的HBsAg检测方法可能有助于识别OBI患者。多项研究显示OBI与肝癌的发生紧密相关,对于OBI患者需要密切监测来预防和识别HBV再激活,降低疾病进展和传播风险。

参考文献:  

Liu H, Chen S, Liu X, et al. Effect of S-region mutations on HBsAg in HBsAg-negative HBV-infected patients[J]. Virol J. 2024, 21(1):92.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21714, encodeId=87302221e14d1,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e803851e5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HBsAg#</a> <a href='/topic/show?id=87e7984836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隐匿性HBV感染#</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3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517, encryptionId=e803851e58, topicName=HBsAg), TopicDto(id=98483, encryptionId=87e79848366, topicName=隐匿性HBV感染)],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Aug 21 14:30:57 CST 2024, time=2024-08-21,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期刊导读】HBsAg高水平的HBV相关肝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期更短

研究结果表明HBsAg高水平的HBV相关肝癌患者术后的无复发生存期显著更短,并为这类患者开发了一个预测复发的列线图。 

【数据阅独】横断面调查:我国肝癌筛查目标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5.23%

我国肝癌筛查目标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5.23%,2015-2023年基本维持在5%左右,男性HBV流行率显著高于女性,按年龄分组后55-64岁组HBV流行率最高。

【临床治愈集结号】HBsAg高水平的HBeAg阳性慢乙肝母女经基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的治疗同获HBsAg血清学转换

本期将与大家分享一对HBsAg高水平的HBeAg阳性慢乙肝母女经基于PEG IFNα的治疗同获HBsAg血清学转换的病例。

【期刊导读】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获得HBsAg清除后联合乙肝疫苗可增强免疫应答,提高HBsAg血清学转换率

在PEG IFNα治疗的基础上接种乙肝疫苗的抗-HBs阳性率高达100%。乙肝疫苗可显著增加总B细胞、类型转换记忆B细胞、浆细胞、Th2、Th17和Tfh细胞比例,降低Breg细胞比例。

【临床治愈集结号】免疫耐受期慢乙肝儿童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ETV治疗获HBsAg清除

本期将与大家分享一例免疫耐受期慢乙肝儿童患者采用PEG IFNα联合ETV治疗获HBsAg清除的病例。

【EASL2024速递】聚血糖干扰素α能显著提高核苷停药慢乙肝患者HBsAg清除率

该研究表明,对于核苷(酸)类似物(NUC)停药后发生临床复发的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能显著提高HBsAg清除率。

【期刊导读】吴超教授团队:预测慢乙肝患者HBsAg血清学转换的新指标——基线HBsAb特异性B细胞

基线时存在HBsAb特异性B细胞的慢乙肝患者经PEG IFNα治疗48周更易获得HBsAg血清学转换,HBsAg降幅也更显著。

【愈见乙肝2023】一对HBV DNA、HBsAg和HBeAg高水平的母女经个体化抗病毒治疗均获长期持久的临床治愈

本期将分享一对HBV DNA、HBsAg和HBeAg高水平的慢乙肝母女经个体化抗病毒治疗获持久临床治愈的病例。

【EASL2024速递】通过抗病毒治疗获得HBsAg清除的慢乙肝患者肝癌发生风险或更低

通过抗病毒治疗获得HBsAg清除的慢乙肝患者肝癌发生风险或显著低于自发清除的患者。

【期刊导读】HBsAg和HBsAb双阳性的慢乙肝患儿更易实现临床治愈

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儿童和青少年中,HBsAg和HBsAb双阳性的患儿获得HBsAg清除、HBeAg清除、HBV DNA检测不到的比例显著更高。此外,HBsAb水平和年龄可预测HBsAg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