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李凯/李孟鸿团队《自然·通讯》:抗癌新组合!乳酸杆菌助力溶瘤病毒疗法或成肝癌克星

2025-05-06 BioMed科技 BioMed科技 发表于陕西省

中山大学附属六院团队发现,溶瘤病毒 VSVΔ51 治疗肝癌时会改变肠道菌群平衡,削弱其抗肿瘤效应,补充乳酸杆菌可修复肠道屏障、调节免疫,增强多种溶瘤病毒疗效,为肝癌及其他实体瘤治疗提供新思路。

当益生菌遇上溶瘤病毒,会碰撞出怎样的抗癌火花?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团队的最新研究给出了答案:两者联用可显著抑制肝癌进展,甚至实现“肿瘤清零”!相关成果已发表于《自然·通讯》。

图片

肝细胞癌是全球第三大致死性癌症,传统化疗和放疗效果有限,患者生存率低。中国是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或地区之一。大部分肝癌在被初始诊断的时候已经进入晚期,许多治疗方式都失去了机会。近年来,肠道微生态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功能越来越受到科学家的重视,联用益生菌可作为改善肿瘤治疗的新方向。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es, OVs)疗法是一类应用病毒选择性在肿瘤细胞内复制并杀伤肿瘤细胞的癌症治疗方法,因其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特性备受关注。

溶瘤病毒与肠道微生态属于微生物的不同种类,它们如何交互作用从而调控机体免疫平衡是有趣的科学问题。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我们的预实验研究结果,在肝癌缺乏显著有效的治疗手段这一背景下,该研究团队发现,溶瘤病毒VSVΔ51在治疗肝癌过程中会改变肠道菌群平衡,进一步研究发现菌群异常会限制溶瘤病毒的抗肿瘤效应。通过乳杆菌回补发现其可显著增强溶瘤病毒抗肿瘤效果,该研究首次系统揭示溶瘤病毒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关系。

核心发现:

l菌群失衡削弱疗效:溶瘤病毒VSVΔ51治疗会改变肠道菌群组成,益生菌乳酸杆菌显著减少,其他肠道菌株增多,显著降低病毒复制效率和抗肿瘤效应。

l益生菌“逆转战局”:口服乳酸杆菌后,肠道屏障功能修复,肠道菌群发生显著改变。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抑制细胞减少,细胞毒性T细胞活性增强,溶瘤病毒疗效得到显著提升。

l机制创新:通过质谱鉴定发现溶瘤病毒通过IL-6-STAT3信号通路下调肠道SLC20A1蛋白表达,抑制乳酸杆菌定植;而补充该益生菌可逆转这一过程。

l对溶瘤病毒治疗普适性:该策略对疱疹病毒(HSV-1)和痘苗病毒(VACV)等多种溶瘤病毒均有效,展现广泛临床应用潜力。

临床意义:

研究团队通过“益生菌定向补充”的策略,通过溶瘤病毒治疗,在自发肝癌小鼠模型中实现了肿瘤完全消退。这一成果为开发“菌群-病毒”联合疗法奠定了理论基础,未来或可通过个性化菌群干预提升癌症免疫治疗效果。这一发现不仅为肝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其他实体瘤的免疫联合疗法开辟了方向。

图片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病学研究所李凯副研究员和李孟鸿教授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张家毓博士后和杨金能硕士研究生为本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颜光美教授(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林园教授(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束敏峰研究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和古嘉瑜博士(深圳市人民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在技术上的协助。本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特别资助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58407-z#Sec58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3627, encodeId=7efd226362e9c,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35a81364b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肝细胞癌#</a> <a href='/topic/show?id=7e1c23814e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乳酸杆菌#</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3814, encryptionId=7e1c23814ea, topicName=乳酸杆菌), TopicDto(id=81364, encryptionId=735a81364b7, topicName=肝细胞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May 05 22:28:09 CST 2025, time=2025-05-05,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5-05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肝功能受损患者福音?A+B方案治疗晚期肝癌疗效大揭秘!

近日,发表于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的一项研究评估了基线肝功能及治疗期间肝功能失代偿对临床结局的预后影响。

法国钇90治疗属于报销范围你知道吗?

该研究评估了钇90在结直肠癌肝转移和肝细胞癌患者的真实世界应用效果,并探讨了法国医保报销标准对治疗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钇90树脂微球治疗安全有效,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病例实战 | 刘秀峰教授:肝癌指南与实践之间

66 岁男性发现肝占位,确诊肝细胞癌,BCLC B 期 / CNLC IIb 期。该病例有独特特征,经 MDT 讨论,采取序贯治疗实现转化手术,目前无瘤,对治疗反思及超越指南进行探讨。

钇90在肝细胞癌降期治疗中的应用:拓展肝移植边界,点亮患者新希望

这项研究不仅为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更为肝移植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钇90放射栓塞在降期治疗中的卓越表现,有望推动相关临床指南的更新,让更多患者有机会接受肝移植,实现长期生存的目标。

大咖谈 | 2025年 ASCO GI肝细胞癌研究分享

本内容就肝癌不可手术患者的转化治疗、晚期一线方案、晚期后线方案的部分免疫治疗研究进行汇总分析,也期待2025年有更多数据呈现,进一步提升肝癌免疫治疗的疗效。

特别关注|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诊断与治疗

本文综述了HCC合并BDTT的最新诊疗进展,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European Radiology:非强化简化磁共振成像在实际肝细胞癌监测中的有效性

无对比剂简化 MRI(NC-AMRI)已成为一种很有前景的替代方法,研究表明其性能优于超声检查。然而,大多数证据来自肝细胞癌发病率较高的诊断场景,而非真正的监测人群。

J Hepatol:南京医科大学王学浩/李清合作揭示肝细胞癌代谢免疫调控新靶点

该研究表明eIF3f通过重塑肝细胞癌中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促进肿瘤恶性。

Hepatology: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马长林等团队研究通过对脂质代谢重编程的综合分析扩展了HCC的精准医学

该研究通过综合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的研究分析,作者确定了与肝细胞癌中葡萄糖通量、脂质氧化与降解以及从头脂肪生成相关的代谢途径的显著变化。

Hepatology:中山大学李丹/单鸿/李曼研究揭示了与HCC复发相关的免疫微环境改变的独特方面

该研究采用成像质谱流式技术,对46例接受原发和复发肿瘤手术切除患者的92份临床注释手术标本中的358,729个单细胞进行了33种蛋白质的原位表达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