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替格瑞洛,你至少应该知道这七点!

2025-05-14 全科学苑 全科学苑 发表于上海

本文将从作用机制、药效差异、适用人群、不良反应等方面系统解析,为患者和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参考。

导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常见心血管疾病,其治疗核心在于预防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药物是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石,其中替格瑞洛作为P2Y12受体拮抗剂的代表药物,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本文将从作用机制、药效差异、适用人群、不良反应等方面系统解析,为患者和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参考。

一、作用机制

替格瑞洛为P2Y12 受体拮抗剂,通过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其血小板 P2Y12 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 ADP 介导的糖蛋白 GPⅡb/Ⅲa 复合物的活化,因此抑制血小板聚集。

二、与氯吡格雷的区别

1.靶点相同,但作用方式不同

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均通过抑制血小板膜上的P2Y12受体,阻断二磷酸腺苷(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然而,两者在结合方式、代谢途径和起效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

氯吡格雷:为前体药物,需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尤其是CYP2C19)代谢转化为活性产物后,与P2Y12受体不可逆结合,作用缓慢且受基因多态性影响,部分患者可能因CYP2C19功能缺失导致“氯吡格雷抵抗”。

替格瑞洛:直接以活性形式与P2Y12受体可逆性结合,无需代谢激活,起效更快(30分钟内达峰),且不受基因多态性干扰,抗血小板作用更强。

2.药效强度与持续时间

抗血小板效果:替格瑞洛的血小板抑制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尤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其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肌梗死复发的效果更优。

氯吡格雷的半衰期为6小时,因为氯吡格雷的活性代谢产物与P2Y12 受体为不可逆结合,氯吡格雷每天服用次数为一次。替格瑞洛的半衰期为7.2小时,替格瑞洛与P2Y12 受体为可逆结合,替格瑞洛每天需服药两次。

三、合理使用

服药时间:食物影响小,可在饭前或饭后服用。

可碾碎后服用无法整片吞服的患者,可碾碎后冲服或鼻胃管给药。

漏服处理:替格瑞洛的半衰期约为7小时,活性代谢产物为9小时。漏服1次剂量,并不会影响抗血小板效果,无需补服。

四、相互作用

替格瑞洛可使秋水仙碱的血药浓度升高,毒性增强,尤其对肝功能或肾功能不全患者有致死报道,应禁止合用;对肝、肾功能正常者,若近14日使用过替格瑞洛,秋水仙碱剂量需要减量。

替格瑞洛主要通过CYP3A4代谢,因此应避免与CYP3A强抑制剂(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克拉霉素)、CYP3A强诱导剂(利福平、地塞米松、苯妥英、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联用。

替格瑞洛是CYP3A4抑制剂,若与替格瑞洛合用,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的给药剂量不得大于40 mg。

替格瑞洛可增加地高辛、环孢素的生物利用度,应进行适当的临床和实验室监测;

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和西酞普兰:合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口服抗凝血药和/或纤溶剂:合用增加出血风险。

五、注意事项

1、呼吸困难是替格瑞洛的常见不良反应,可能与血浆腺苷浓度增高有关。因此,有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的患者慎用替格瑞洛。

2、对于有既往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需慎用替格瑞洛,不建议尿酸性肾病患者使用替格瑞洛。

3、替格瑞洛可升高阿托伐他汀的血药浓度,不推荐替格瑞洛与40 mg以上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同时服用。

4、替格瑞洛是P-糖蛋白的底物及弱抑制剂,当与地高辛合用时,替格瑞洛可使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升高,但地高辛经肾清除率不受替格瑞洛影响,地高辛对替格瑞洛的代谢无影响。

由于地高辛的治疗范围窄,易产生心脏毒性,故替格瑞洛与地高辛联用时应严密监测血药浓度,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慎与其他P-糖蛋白抑制剂(如维拉帕米和奎尼丁)联用。

5、孢素是CYP3A4强抑制剂,可显著升高替格瑞洛的血药浓度,而替格瑞洛对环孢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无影响,因此应避免环孢素与替格瑞洛联用或适当调整用药剂量,降低患者出血风险。

六、特殊人群用药

妊娠期妇女:禁用

哺乳期妇女:不推荐哺乳期妇女应用,如必须应用应考虑暂停哺乳

儿童:尚无18岁以下使用资料

老年人:无须调整剂量

肝功能不全:轻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不需要调整剂量,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禁用

肾功能不全:无须调整剂量

其他:替格瑞洛延长出血时间,患有出血性疾病(特别是胃肠、眼内疾病)的患者慎用

七、不良反应

消化:胃肠道出血。

呼吸:呼吸困难、鼻出血。

皮肤:皮肤瘀斑、皮下出血。

严重不良反应

心血管:冠状动脉支架血栓形成。

血液:大出血。

呼吸:呼吸道出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4911, encodeId=2e1822649113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7c33081e4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冠心病#</a> <a href='/topic/show?id=4366603493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替格瑞洛#</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0817, encryptionId=77c33081e40, topicName=冠心病), TopicDto(id=60349, encryptionId=43666034930, topicName=替格瑞洛)],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May 13 22:47:38 CST 2025, time=2025-05-13,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5-13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Nature子刊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揭示肠道菌群通过胆汁酸调控血小板活化和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该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胆汁酸-TGR5信号轴调控血小板活化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进而提出了靶向肠道微生物群和/或改变胆汁酸代谢可能是治疗冠心病相关动脉血栓形成的一种有潜力的治疗方法。

成人抑郁症患者冠心病风险预测模型

成人抑郁症患者冠心病风险预测模型

《老年冠心病慢病管理指南(2023)》解读全攻略,快快码住!

本文为大家带来《老年冠心病慢病管理指南(2023)》(后文简称为《指南》)的解读,希望对大家的老年人冠心病诊疗工作有所帮助。

粗大右冠脉弥漫性长病变植入支架后血流中断各种方法没有恢复

52 岁男性因间断胸痛入院,有多种病史,诊断为前降支支架植入术后等多种疾病。急诊冠脉造影发现右冠脉问题,多次处理后前向血流仍未恢复,探讨了相关原因及处理方法。

粗大右冠脉急性闭塞大量血栓溶栓成功后再闭塞

48 岁男性因反复胸闷胸痛入院,有高血压等病史。冠脉造影示右冠脉及前降支瘤样扩张、闭塞伴血栓。经开通右冠脉等治疗,后续多次造影并调整用药,因症状和指标变化对药物进行增减与替换。

急诊中的噩梦——三支闭塞

68 岁男性因晕厥入院,有冠心病史,冠脉造影多支血管闭塞,右冠开通反复,最终死亡。探讨死亡原因及治疗策略,警示介入需谨慎。

心血管科高频疾病系列之——冠心病篇

本文汇总了冠心病近期的研究进展、优质的指南解读、实用的医学公式和课程等优质内容,全方位助力临床医生,点击立即开启学习之旅。

提心吊胆的后扩张

52 岁男性因发作性胸痛胸闷 2 年加重伴晕厥入院,有糖尿病史,诊断有心脏多方面问题。冠脉造影处理 RCA,治疗中多次扩张出现胸痛、ST 段抬高,经药物处理缓解,总结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介入治疗要点。

冠心病风险降低近30%!JAMA子刊:两大血脂指标同时改善,获益或更大

LDL-C是ASCVD危险因素,现有治疗达标率有限且有残余风险。研究表明,APOC3与LDL-C相关靶点水平同时降低,冠心病风险进一步降低且呈叠加效应,或为高危患者治疗带来新方向。

小欧探案记|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血脂管理方案

联合ω-3治疗方案有效降低了心血管风险,为冠心病、代谢综合征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