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 Res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彭文辉教授团队首次揭示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中肺静脉重构-Treg细胞调控新机制

2025-04-18 论道心血管 论道心血管

该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PH-LHD的致病机制,并为治疗该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干预靶点。 

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PH-LHD)是肺动脉高压最常见的类型,目前治疗策略仍然以原发心脏病治疗为主,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效果存在争议。肺静脉重构是PH-LHD最重要的病理改变之一,调节性T (Treg)细胞在维系肺血管免疫稳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Treg细胞对肺静脉重构及对PH-LHD作用和机制尚不清楚。

2025年4月16日,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彭文辉教授团队在心血管领域著名期刊Circulation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Treg Cells Attenuate Pulmonary Venous Remodeling in PH-LHD via NLRC3 Signal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发现PH-LHD肺静脉周Treg细胞显著聚集,并揭示PH-LHD中Treg细胞抑制肺静脉重构的作用被显著削弱,其关键机制为Treg细胞中NLRC3通过调控IL-18的分泌抑制肺静脉内皮间质转化(EndMT),该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PH-LHD的致病机制,并为治疗该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干预靶点。 

研究发现,天然免疫蛋白NLRC3基因敲除促进PH-LHD的疾病进展,主要是由于NLRC3基因缺失削弱了Treg细胞的增殖、免疫抑制和对肺静脉EndMT及重构的抑制作用(图1)。 

图1. NLRC3基因敲除削弱了Treg细胞对肺静脉EndMT和肺静脉重塑的保护功能。A-D: WT和KO小鼠TAC术后的血流动力学、肺静脉H&E染色、Treg细胞定量分析;E-G: 免疫缺陷小鼠TAC术后免疫重建(移植WT/KO Treg细胞)的血流动力学、肺静脉H&E染色以及肺组织免疫荧光;H-I: Cdh5CreERT2-mT/mG内皮细胞谱系示踪小鼠模型构建及输注WT/KO Treg细胞后的肺静脉免疫荧光染色。

进一步研究发现,Treg细胞调节肺静脉EndMT的关键机制:NLRC3调控Treg细胞中的细胞因子IL-18的分泌,介导内皮细胞中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影响EndMT进程(图2)。 

图2. NLRC3-/- Treg细胞通过介导IL-18分泌调控EndMT。A: WT与KO Treg细胞差异基因热图及IL-18 mRNA表达;B-C: WT/KO TAC小鼠、移植WT/KO Treg细胞的TAC小鼠血清IL-18检测结果;D: 与WT/KO Treg细胞共培养的内皮细胞差异基因和富集信号通路分析;E-F: IL-18激活对内皮细胞下游RTK通路及EndMT的影响;G-H: PH-LHD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中IL-18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综上所述,这一研究聚焦肺静脉重构在肺动脉高压中的关键病理改变,在TAC所诱导的PH-LHD小鼠肺静脉周观察到Treg细胞的早期聚集,且肺静脉重构呈现典型的内皮间质转化的病理特征;其致病机制主要为Treg细胞通过NLRC3/IL-18信号轴发挥抑制肺静脉内皮损伤和内皮间质转化的作用;NLRC3的表达水平则与PH-LHD的疾病不良参数密切相关,并揭示IL-18结合蛋白的治疗潜力,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图3)。 

图3. 机制图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泛血管研究所彭文辉教授、俞晴助理研究员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同济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古丽妮戈尔、博士研究生曾彦熹和博士研究生鄂光熙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心脏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西藏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该研究的开展还得到了同济大学医学院章小清教授和四川省人民医院曹云山教授的指导和支持。

彭文辉课题组致力于泛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心肌梗死、肺动脉高压)的综合诊治及其发病新机制的研发工作。近5年来,该团队在Circulation Research (2025)、Advanced Science (2025)、Cell Death Differ (2024)、Nat Commun (2022/2019)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系列研究工作。

原文链接:

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CIRCRESAHA.124.325201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1136, encodeId=cfc92261136b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0bad820e11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肺动脉高压#</a> <a href='/topic/show?id=46ff126185b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PH-LHD#</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6185, encryptionId=46ff126185b9, topicName=PH-LHD), TopicDto(id=82071, encryptionId=0bad820e112, topicName=肺动脉高压)],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Apr 19 15:15:53 CST 2025, time=2025-04-19,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ATVB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郝盼盼教授团队揭示MrgD调控肺动脉高压的新机制

该研究利用MrgD敲除小鼠构建了全新的PAH动物模型,并通过多维度研究首次阐明MrgD通过AKT-MAZ-PIM1信号轴调控缺氧性PAH的分子机制,为PAH提供一个新的预防和治疗靶点。

Circ Res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范晔教授团队揭示ASH2L非组蛋白修饰依赖途径抑制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塑的机制及治疗方案

该研究系统阐明了ASH2L调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塑的分子机制,为肺动脉高压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重塑肠道生态系统:研究揭示多界微生物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

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新视角——远离肺部的肠道,可能正是在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的早期扮演着“幕后操盘手”的角色。

ATVB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分校朱大岭教授团队揭示ca-circFOXP1调控肺动脉平滑肌增殖的新机制

该研究发现了ca-circFOXP1在SuHX模型小鼠和缺氧小鼠PASMCs中的表达显著增加,且发现m6A修饰可促进ca-circFOXP1与宿主基因FOXP1之间R环的形成,从而调节宿主蛋白的表达。

SEPAR发布权威立场文件:推进呼吸系统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管理

此立场文件的发布,不仅填补了CRD相关PH诊断指导方面的空白,也为未来更多前瞻性研究提供方向。

中山大学陈样新教授团队在《Hypertension》发表最新研究:揭示内皮细胞SMAD4缺失促进肺高压发病的关键机制

该研究首次从分子与结构层面揭示了内皮SMAD4缺失如何通过影响细胞连接与基质稳态,驱动肺动脉高压的发生。

Cell:变构HECT E3连接酶抑制的治疗潜力挖掘

靶向泛素E3连接酶在当前药物研发领域中被认为具有极大的治疗潜力。这类酶在调控蛋白质降解、信号转导、细胞周期调控及其他关键生物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因此对其功能进行调控,有望带来全新的治疗策略。

右心室功能评估提升肺动脉高压风险预测:大型多中心研究确认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独立预后价值

当前PAH的治疗效果评估主要依赖症状、6MWD以及血液标志物等间接指标,而右心室的功能直接反映了疾病负担与右心适应能力,其成像指标的标准化应用可望弥补传统评估手段的不足。

MedComm (2020) :解析肺动脉高压的遗传与表观遗传调控,探索精准治疗新策略

基于遗传和表观遗传调控的新型疗法将为PH患者带来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最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疾病负担。

NPJ Digit Med :我国学者揭示多模态深度学习模型在肺动脉高压筛查中的应用

在肺动脉高压(PH)的筛查和诊断领域,传统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低特异性和敏感性可能导致误诊和漏诊,影响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为了克服这些挑战,研究人员开发并验证了MMF-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