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cologist】对比中国和美国CLL患者的特征、治疗和生存结局差异

昨天 聊聊血液 聊聊血液 发表于上海

国内外学者对2996例中国CLL患者和15786例美国患者进行比较,系统分析了人口统计学特征、治疗模式和结果,以指导精准医疗策略的制定。

CLL的种族差异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在欧美人群中较为常见,而在亚洲人群中相对罕见。CLL在东西方人群中的差异及其对治疗结局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国内外学者对2996例中国CLL患者和15786例美国患者进行比较,系统分析了人口统计学特征、治疗模式和结果,以指导精准医疗策略的制定。

研究结果近日发表于《The Oncologist》,通讯作者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易树华教授和中国药科大学周吉芳教授。

1.jpg

研究方法&结果

研究方法:作者比较了两个大型数据库中的基线协变量、治疗方法和临床结局。天津CAMS数据库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是中国最大的队列,部分代表东方国家和亚洲人群中 CLL 患者的特征,而Flatiron Health数据库是一个基于美国电子健康记录(EHR)的大型数据库,代表西方和高加索 CLL。

患者特征: 中国患者诊断时年龄较轻,Rai分期更晚,淋巴结肿大、血小板减少和β2微球蛋白增加的发病率更高。美国患者则有更高的IGHV未突变、TP53缺失和细胞遗传学异常的发生率。且这些差异在调整年龄、Rai分期和IGHV突变状态后仍然存在。

治疗模式:治疗模式上也存在显著差异。中国患者最常用的初始治疗是口服苯丁酸氮芥(38.6%),而美国患者最常用的是伊布替尼单药治疗(24.1%)。中国使用BTK抑制剂联合免疫化疗方案的比例高于美国(10.1% vs 1.6%, P<0.001)。具体到BTK抑制剂,除伊布替尼外,中国最常用的 BTK 抑制剂是泽布替尼,而美国最常用的是阿可替尼。

中美之间由于药物可及性差异,治疗模式的演变也有所差异。在天津CAMS队列中,使用传统化疗作为一线治疗的患者比例从2007年前的97.7%下降到2023年的6.3%;在FH数据库中,同样从2007年前的30.3%下降到2023年的3.4%。在中国,免疫治疗作为一线治疗的比例在2017年达到44.4%的峰值,之后免疫治疗的比例逐渐下降,而靶向治疗的比例逐年增加。在美国,免疫治疗作为一线治疗的峰值出现在2013年,比例为81.4%,随后其使用逐年减少,靶向治疗的比例增加。在2013年至2018年期间,中国使用靶向治疗作为一线治疗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美国。然而从2019年开始,两个数据库中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比例大致相同。

2.jpg

在两个数据库中,CLL患者的一线、二线和三线治疗选择的分布也存在差异。在FH数据库中,39.0%的患者接受靶向治疗作为一线治疗。在天津CAMS中,超过半数患者选择传统化疗,只有23.2%的患者接受靶向治疗作为一线治疗。二线治疗的治疗模式分布在两个数据库之间相似。然而在三线及后线治疗中,天津CAMS队列中使用靶向治疗的患者比例超过了FH数据库,分别为66.7%和50.9%。

3.jpg

从一线治疗到二线治疗的演变模式在中国和美国之间也有所不同。与FH数据库相比,天津CAMS数据库中在随访期间未开始二线治疗的患者比例更高(56.6% vs 35.6%,P<0.001)。在中国,最初接受传统化疗的患者通常会转为二线免疫治疗或靶向治疗,从而解释了二线和三线治疗中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比例显著增加的原因。

生存结局: 中国患者至首次治疗时间(TTFT)短于美国患者(1.3 vs 2.9年, P<0.001)。中国患者启动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期(OS)为9.7年,而美国患者为7.5年(P<0.001),5年OS率分别为70.5%和64.7%。

4.jpg

亚组分析:鉴于两个数据库中一线治疗方案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作者基于不同的治疗模式进行了亚组分析。中国CLL患者在接受化疗(69.4% vs 49.3%,P<0.001)、免疫治疗(67.3% vs 64.8%; P=0.041)和靶向治疗(84.5% vs 65.3%; P<0.001)时的5年生存率均优于美国CLL患者。此外,这些生存优势在老年患者(6.9年 vs 5.2年,P<0.001)以及早期(Rai 0期;12.4年 vs 8.6年,P=0.007)、IGHV突变(13.2年 vs 10.7年,P=0.008)及无TP53缺失(9.6年 vs 9.0年,P=0.007)的患者中更为明显;而中国患者在IGHV未突变(6.7年 vs 9.0年,P=0.008)、年轻患者(10.8年 vs 11.4年,P=0.288)中无显著差异或更差。IGHV未突变组中生存的差异可能与FH数据库中相较于天津CAMS数据库有更高比例的患者接受靶向治疗有关,靶向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FH CLL中IGHV未突变患者的预后。

5.jpg

预后因素:在两个数据库中,年龄超过65岁和TP53缺失均为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在天津CAMS数据库中,缺乏一线靶向治疗、LDH升高、IGHV未突变状态、晚期Rai分期以及ATM缺失也是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在FH数据库中,除了年龄较大和TP53缺失外,男性性别也是独立不良预后因素,而LDH升高和缺乏一线靶向治疗的统计学意义则较为边缘。

对于一线靶向治疗的患者,只有LDH水平升高和TP53缺失是天津CAMS数据库中显著的独立预后因素,而在FH数据库中,年龄、性别和TP53状态是独立预后因素;IGHV突变状态和ATM缺失都不是靶向治疗后生存的预测因素。在非靶向治疗组中,年龄、LDH水平升高、IGHV突变状态和Rai分期是天津CAMS数据库中的独立预后因素,而在FH数据库中,年龄、性别、LDH水平升高和TP53缺失是独立预后因素。

6.jpg

总结

中国和美国的CLL患者在基线特征、治疗模式和生存结局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患者在接受多种治疗方式(包括化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时展现出更高的生存率。这些观察结果突出了遗传、环境以及医疗体系因素对CLL治疗和预后的潜在影响。

该研究提供了关于CLL全球流行病学的新见解,并可能指导针对不同人群的定制治疗策略,最终改善患者的治疗结局。鉴于目前肿瘤学领域越来越强调个性化和精准医疗,该研究的结果特别及时和重要。

参考文献

Yuting Yan, Yin Liu, Tonglu Qiu, Fan Yang, Jiamei Liu, Yanfei Chen, Ying Yu, Wenjie Xiong, Tingyu Wang, Zhijian Xiao, Jianxiang Wang, Thomas J Kipps, Robert Peter Gale, Jianyong Li, Jifang Zhou, Shuhua Yi,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atients’ Characteristics, Treatment, and Survival Outcomes in CLL from China and the US, The Oncologist, 2025;, oyaf181, https://doi.org/10.1093/oncolo/oyaf181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4661, encodeId=144222e46611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bde4535506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3550, encryptionId=bde45355068, topicNam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Jul 24 12:00:20 CST 2025, time=昨天,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NEJM:MRD导向的靶向联合治疗:伊布替尼+维奈托克斯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突破

研究亮点该研究为第三阶段、多中心、公开标签、随机对照试验,旨在比较首次治疗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CLL患者中,MRD导向的伊布替尼-维奈托克斯组合疗法与伊布替尼单药及传统化疗方案FCR的疗效与安全性。

安德森癌症症状评估量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模块(MDASI-CLL)

安德森癌症症状评估量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模块(MDASI-CLL)

Cancer Commun:罕见体细胞ATM变异增加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二次癌症风险

本研究指出罕见P/LP ATM变异在CLL中的意义主要在于增加患者发展为IGHV未突变CLL的风险,并且显著增加二次癌症的风险。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Rai临床分期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Rai临床分期,点击立即查看别错过。

【Blood】BTK和BCL-2双重难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策略

《Blood》近日发表综述,回顾了 CLL 患者对 cBTKi 和维奈克拉耐药的机制,评价了支持使用新型和新兴药物类别的最新证据,并提出了在双重难治患者中纳入这些药物的创新治疗策略。

中国首个原创Bcl-2抑制剂利沙托克拉获批上市!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亚盛医药(纳斯达克代码:AAPG;香港联交所代码:6855)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Bcl-2选择性抑制剂利生妥

5年无进展生存率94%,近2/3患者癌细胞几乎消失!NEJM:白血病双靶向方案疗效亮眼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3 期试验显示,MRD 指导下伊布替尼联合维奈托克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 年无进展生存率 93.9%,66.2% 患者 2 年内 MRD 转阴。

NEJM 重磅:ibrutinib 联合 venetoclax 一线治疗 CLL 显著优于单药及化疗,无可测量残留病灶监测指导个体化疗程成关键

本研究首次大规模、高质量地证实在前期未治疗的CLL患者中,基于MRD动态监测指导的ibrutinib联合venetoclax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深度分子缓解率,实现高比例骨髓MRD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