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M】钱文斌/张会来教授等总结提高CAR-T淋巴瘤疗效的策略

2025-04-23 聊聊血液 聊聊血液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为提高CAR-T细胞疗法在淋巴瘤治疗中的疗效所采取的多项策略,包括改进抗原识别、抑制免疫检查点信号、增强杀伤能力、提高安全性以及代谢和表观遗传调控等方面的创新方法。

增强CAR-T

CAR-T细胞通过基因编程,能够特异性识别并杀死靶细胞,基本结构包括:抗原识别的单链可变片段(scFv)、铰链区、跨膜域、共刺激域和信号传导域。CAR-T细胞疗法在治疗化疗耐药的B细胞淋巴瘤(BCL)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长期疗效仍面临肿瘤细胞异质性、免疫抑制微环境、CAR-T细胞耗竭和不可控不良事件等挑战。

钱文斌教授和张会来教授等近日于《Cancer Biology & Medicine》发表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为提高CAR-T细胞疗法在淋巴瘤治疗中的疗效所采取的多项策略,包括改进抗原识别、抑制免疫检查点信号、增强杀伤能力、提高安全性以及代谢和表观遗传调控等方面的创新方法。

1.jpg

提高抗原识别能力

OR逻辑门:通过双特异性CAR-T细胞(如CD19/CD20或CD19/CD22串联CAR)防止肿瘤抗原逃逸,提高对异质性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

AND-NOT逻辑门:通过抑制性CAR(iCAR)识别健康细胞特异性抗原(如HLA),减少“脱靶毒性”,保护正常组织。

2.jpg

阻断免疫检查点信号以克服肿瘤微环境(TME)

阻断抑制性受体-配体相互作用:例如,通过沉默PD-1或CTLA-4基因,增强CAR-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转换抑制信号为共刺激信号:设计“开关受体”(如PD-1/CD28),将抑制信号转化为激活信号,增强CAR-T细胞的持久性和杀伤能力。

4.jpg

通过细胞因子增强杀伤能力

IL-12和IL-15:通过NFAT响应元件或IL-15/IL-15Rα复合物增强CAR-T细胞的增殖和抗肿瘤活性。

IL-7和趋化因子:如IL-7与CCL19联合表达,促进CAR-T细胞迁移和浸润至肿瘤部位,同时减少耗竭标志物的表达。

5.jpg

通过安全开关降低不良反应

自杀系统:如诱导型半胱天冬酶9(iCasp9)或EGFRt标记,通过药物(如雷帕霉素或西妥昔单抗)快速清除CAR-T细胞,控制毒性。

ON-OFF开关:如蛋白酶依赖的CAR信号调控(HCV-NS3/ASV系统),实现CAR-T细胞功能的可逆控制。

6.jpg

表观遗传调控和代谢调控

DNA去甲基化:使用地西他滨等抑制剂减少CAR-T细胞的耗竭,增强记忆表型。

组蛋白乙酰化:抑制HDAC11等去乙酰化酶,维持CAR-T细胞的干性和抗肿瘤功能。

靶向糖代谢: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等促进氧化磷酸化(OXPHOS),减少糖酵解依赖,增强CAR-T细胞的持久性。

靶向氨基酸和脂肪酸代谢:如抑制ACAT1增强免疫突触形成,或通过分支链氨基酸促进CAR-T细胞增殖。

7.jpg

通用型CAR-T细胞疗法

基因编辑异基因T细胞:通过CRISPR/Cas9敲除TCR和MHC基因,减少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实现“现货型”CAR-T产品。

iPSC来源的CAR-T细胞: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无限扩增的特性,生产均一且功能增强的CAR-T细胞。

适配器依赖(Adaptor-dependent)的通用CAR:通过“锁-钥”模块设计,灵活切换靶抗原,提高治疗适应性。

原位CAR-T细胞:通过脂质纳米颗粒(LNP)递送CAR基因,在体内直接编程T细胞,简化治疗流程。

8.jpg

总体而言,CAR-T细胞疗法在淋巴瘤治疗中具有较大潜力,但当前也面临挑战。通过多种策略的综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CAR-T细胞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Cancer Biol Med . 2025 Apr 15:j.issn.2095-3941.2024.0538. doi: 10.20892/j.issn.2095-3941.2024.0538.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1679, encodeId=ce2522616e919,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70e659640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淋巴瘤#</a> <a href='/topic/show?id=2acd40e7b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Car-T细胞疗法#</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077, encryptionId=2acd40e7ba, topicName=Car-T细胞疗法), TopicDto(id=65964, encryptionId=970e659640a, topicName=淋巴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Apr 23 11:32:31 CST 2025, time=2025-04-23,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问诊分析:右肺淋巴瘤术后,左肺又出现实性结节,临床如何考虑?

43 岁男性肺结节术后右下肺为淋巴瘤,随访左肺新病灶,分析各病灶变化,考虑红色病灶大概率淋巴瘤,蓝色和绿色像慢性炎症,建议血液科检查或按淋巴瘤化疗,强调临床决策逻辑重要性。

European Radiology :基于深度学习鉴别眼附件淋巴瘤和特发性眼眶炎症的影像学分析

基于深度学习的肿瘤内、肿瘤周围特征,尤其是融合的肿瘤内-肿瘤周围特征,可能有助于鉴别眼附件淋巴瘤(OAL)与特发性眼眶炎症(IOI)。

3期淋巴瘤试验中肿瘤“大包块(bulk)”的定义和使用需要统一

学者开展综合性文献综述。评估了四种主要淋巴瘤亚型的3期随机试验中大包块的定义、应用和预后影响。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白血病、淋巴瘤及骨髓瘤专家委员会工作会议暨2025年CSCO血液肿瘤学术大会即将召开!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白血病、淋巴瘤及骨髓瘤专家委员会工作会议暨2025年CSCO血液肿瘤学术大会将于2025年1月17日-19日在海口线下举办。

【衡道丨干货】2025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 ——淋巴瘤

《2025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淋巴瘤》详细介绍了淋巴瘤的诊疗总则、病理分类、活检与制片、组织病理学检查、流式细胞术分析、遗传学与分子病理检测等内容。

【BJH】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不同移植平台对比,突出单倍体移植伴后置环磷酰胺

日本多中心学者开展基于全国性登记组的回顾性研究,比较了2016年至2021年不同allo-HCT平台治疗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结果,重点探讨单倍体移植伴后置环磷酰胺的作用。

【衡道丨笔记】《淋巴造血组织中易误诊为淋巴瘤的反应性病变体系化课程》第一讲笔记:淋巴瘤诊断基础

今天由济南市人民医院的李玉强老师带来「朱雄增教授淋巴造血组织中易误诊为淋巴瘤的反应性病变体系化课程」第一讲《淋巴瘤诊断基础》。

淋巴瘤中循环肿瘤DNA的检测技术及应用

ctDNA 为 cfDNA 子集,可作淋巴瘤无创诊断等生物标志物。本文介绍淋巴瘤分子遗传特征、ctDNA 检测方法及在各亚型应用,指其机遇与挑战,助推进个性化医疗。

复发和难治性成熟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预后模型(PIRT评分)

复发和难治性成熟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预后模型(PIRT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