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Radiology:使用PI-RADS 2.1升级规则对前列腺癌过渡区病变的检出率与风险评估类别的相关性

2025-06-04 shaosai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为提高阅片者之间的一致性,PI-RADS v2.1 引入了重要变革,尤其是在评估移行带病变方面。

磁共振成像(MRI)已成为广泛用于检测前列腺癌(PCa)并进行风险分层的工具。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2.1 版(PI-RADS v2.1)已成为评估前列腺 MRI 上可疑发现的风险分层工具,尤其适用于估计具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csPCa-GG ≥ 2)的可能性。它特别强调利用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估外周带(PZ)病变,利用 T2 加权成像(T2WI)评估移行带(TZ)病变。

为提高阅片者之间的一致性,PI-RADS v2.1 引入了重要变革,尤其是在评估移行带病变方面。在这个版本中,引入了 “非典型结节” 的概念,其定义为大多有包膜的结节,或边界清晰、均匀且无包膜的结节。如果在 ADC 图上有明显低信号,且在高 b 值 DWI 上有明显高信号,这些 “非典型结节” 可从总评分 2 分升级到 3 分。这里,“明显” 指的是与同一区域的其他病灶相比,信号变化更为显著。相比之下,从评分 3 分升级到 4 分的 “升级规则” 在 PI-RADS v2 中就已存在。该规则不仅考量是否存在明显的扩散受限,还会考虑其他标准,如病变直径≥15 毫米,或存在前列腺外侵犯的迹象(DWI 评分为 5 分)。这些升级规则旨在提升移行带病变特征描述的准确性与一致性,帮助阅片者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PI-RADS。

这些修改可能会影响对升级为 3 类或更高类别的移行带病变进行活检的决策,突出了调整诊断策略以减少假阳性结果、降低不必要活检的重要性。


最近,发表在European Radiology 上的一篇文章评估并比较了依据扩散加权成像(DWI)将移行带(TZ)病变从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2.1 版(PI-RADSv2.1)评分 2 分升级到 3 分(“2 + 1”)或从 3 分升级到 4 分(“3 + 1”)的癌症检出率(CDRs),并评估其临床影响。

在 Embase、Medline 和科学网(Web of Science)进行系统文献检索,查找评估 PI-RADSv2.1 中采用 DWI 检查移行带病变的研究,将组织学确诊的分级组≥2 的癌症(GG ≥ 2)作为主要结局。使用 QUADAS-2 评估偏倚风险。采用双变量二项随机效应模型在病变层面估计合并敏感度、特异度、癌症检出率以及比值比(ORs)。

纳入 8 项涉及 1535 个移行带病变的研究。PI-RADS 评分为 1、2、2 + 1、3、3 + 1、4 和 5 时,分级组≥2 的癌症检出率分别为 2%(95% 置信区间:0% - 12%)、6%(4% - 10%)、13%(6% - 23%)、19%(15% - 25%)、37%(24% - 52%)、49%(32% - 67%)和 73%(66% - 79%)。评分 “2 + 1” 时分级组≥2 的癌症检出率高于评分 2 时(比值比 3.37(1.53 - 7.44),p = 0.003),但与评分 3 时相近(比值比 0.80(0.44 - 1.45),p = 0.46)。评分 “3 + 1” 时分级组≥2 的癌症检出率高于评分 3 时(比值比 2.67(1.27 - 5.59),p = 0.009),但与评分 4 时相近(比值比 0.68(0.33 - 1.44),p = 0.32)。假阳性率仍然较高(≥ “2 + 1”:69%(55% - 80%);≥ 3:54%(46% - 62%))。


图 GG 等级为 1、GG 等级≥2、良性 TZ 病变及其对应的 95%置信区间以及趋势线(a)PIRADS 1-5 模型,(b)PI-RADS 1-5 模型中“2 + 1”和“3 + 1”类别分开的情况

本项研究表明,这项荟萃分析表明,对于 “2 + 1” 和 “3 + 1” 的移行带病变,基于 DWI 图像进行升级后,其存在显著前列腺癌的风险在 PI-RADS v2.1 评分系统中得到了合理分类。

原文出处:

Georgios Agrotis,Eduardo Pais Pooch,Kostas Marsitopoulos,et al.Detection rates for prostate cancer using PI-RADS 2.1 upgrading rules in transition zone lesions align with risk assessment categori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DOI:10.1007/s00330-025-11618-w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7885, encodeId=7c6b226e88529,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c8ee32526f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前列腺癌#</a> <a href='/topic/show?id=692b14230c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PI-RADS评分#</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4230, encryptionId=692b14230c3, topicName=PI-RADS评分), TopicDto(id=32526, encryptionId=c8ee32526f3, topicName=前列腺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Jun 04 10:54:59 CST 2025, time=2025-06-04,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6-04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European Radiology:局灶冷冻消融和局灶高强度聚焦超声后前列腺成像(PI-FAB)评分系统阅读器间可靠性的外部验证

研究显示,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在识别放射治疗(RT)和前列腺根治切除术(RP)后局部复发方面已确立的实用性相比,聚焦治疗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报告的标准化一直存在局限。

EAU:挽救性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疗效

多中心研究分析397例挽救性机器人前列腺切除术(S-RARP)患者,发现手术安全性高(严重并发症<2%),但尿控和勃起功能恢复较差。

Nat Cancer:CHD1缺失促SPOP突变前列腺癌去势抵抗及联合治疗新策略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CHD1缺失在SPOP突变前列腺癌中的作用机制,揭示了CHD1通过抑制SREBP2来调控胆固醇生物合成,并通过促进肿瘤内雄激素合成来维持AR信号,从而导致去势抵抗性的发生。

EAU: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PSMA) 空间生物标志物

SMA-SB的临床价值可以精准分期与预后,PSMA-SB通过量化全身肿瘤负荷,可区分侵袭性与惰性表型,为治疗分层(如局部强化治疗 vs. 系统治疗)提供依据。

Cancer Cell:KMT2C缺失驱动前列腺癌转分化及耐药机制

本文揭示了KMT2C缺失驱动前列腺癌从腺癌向双阴性前列腺癌(DNPC)转分化的分子机制,阐明了KMT2C通过维持ASPP2表达抑制ΔNp63依赖的转分化过程,同时指出靶向脂肪酸合成可抑制DNPC进展。

JAMA:微超声引导与磁共振成像引导下的前列腺癌活检在诊断中的比较:OPTIMUM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高分辨率微超声引导下的活检是用于前列腺癌诊断的另一种方法,可替代磁共振成像融合引导下的活检。

European Radiology:多参数MRI检测非常规前列腺癌组织学的诊断准确性分析

使用 mpMRI 对 UH 进行准确诊断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分期、治疗方案制定和患者预后,尤其是对于像 CA 和 IDC-P 这样具有侵袭性的 U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