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 | 时辰免疫治疗和免疫相关肠炎研究进展
2025-07-04 iCombo iCombo 发表于上海
研究者通过设计缺乏Fc段的纳米抗体,在保留抗肿瘤作用的同时有效避免结肠炎。两者均为优化免疫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新思路。
导读 免疫治疗疗效及毒性受多种因素影响,近期两项重要研究揭示了其时间节律性和毒副作用的新机制。王宸团队及Fotintin团队分别在Cell与Nature Immunology发表研究表明,肿瘤免疫微环境存在昼夜节律,CD8⁺ T细胞的浸润和功能随时间波动,合理安排免疫治疗时机可显著提高疗效(Nat Cancer. 2024 Dec; 5(12):1781. doi: 10.1038/s43018-024-00834-w.Adjusting the clock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密歇根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上发表的研究则通过携带野生捕获小鼠微生物群的小鼠建立了无需外源诱导的抗CTLA-4诱导性结肠炎模型,发现免疫相关肠炎由产生 IFNγ 的 CD4(+) T 细胞的无限制激活和外周诱导的调节性 T 细胞通过 Fcγ 受体信号传导耗竭驱动。研究者通过设计缺乏Fc段的纳米抗体,在保留抗肿瘤作用的同时有效避免结肠炎。两者均为优化免疫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新思路(Nat Cancer.2024 Dec;5(12):1787. doi: 10.1038/s43018-024-00851-9.Modeling and fighting immunotherapy-induced toxicity)。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免疫治疗# #免疫相关肠炎#
6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