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久站都不好!研究发现:每天站着超过2小时,容易得这种病!

2025-02-16 国际科学 国际科学 发表于陕西省

该研究探讨了日常的坐姿、站姿和静止时间如何影响心血管疾病(CVD)和直立性循环疾病的发病率,为我们理解静止行为对健康的影响提供了新视角。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许多人都面临着久坐的健康隐患。

近日,来自澳大利亚的研究团队在《国际流行病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研究,题为“Device-measured stationary behaviour and cardiovascular and orthostatic circulatory disease incidence”

该研究探讨了日常的坐姿、站姿和静止时间如何影响心血管疾病(CVD)和直立性循环疾病的发病率,为我们理解静止行为对健康的影响提供了新视角。

图片

这项研究基于来自英国生物银行的加速计数据,涉及超过8万名成年人。

研究人员旨在评估静止行为(包括坐姿和站姿)与心血管疾病及直立性循环疾病之间的前瞻性关联。

研究分析了参与者的日常坐姿、站姿和非静止活动,并定义了直立性循环疾病的相关事件,如直立性低血压和静脉曲张。

参与者在研究期间佩戴加速计,记录了他们的静止时间、坐姿时间和站姿时间。

研究结果显示,平均每天静止时间为12.8小时,其中站立时间仅为2.1小时,坐姿时间为10.7小时。

经过分析,研究者发现静止行为与心血管健康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尤其对于直立性循环疾病的风险。

研究发现,长时间坐着的危害早已被广泛认识,但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长时间站立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具体而言,当每天站立时间超过2小时时,每增加30分钟,直立性循环疾病的风险便增加11%;

而每日静止时间超过12小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则呈线性上升,每增加1小时,风险增加13%。

更为令人震惊的是,坐姿和站姿的影响机制可能不同。

研究表明,久坐时间超过10小时,与较高的直立性循环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而站立时间的增加对心血管疾病风险并没有显著影响。

这一发现提示我们,久坐的危害不仅仅是缺乏运动,更可能是累积的低能量消耗和肌肉活动不足所导致的。

研究人员指出,静止时间期间缺乏肌肉运动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引发直立性循环问题。

当身体长时间保持静止,尤其是坐姿时,腿部肌肉的收缩减少,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增加了静脉淤血的风险。

这种现象不仅可能引发静脉曲张,还可能导致低血压等直立性循环障碍。

从生理角度来看,坐姿的累积能量消耗较低,而站立时肌肉的参与程度较高,这可能是导致两种姿势对健康影响不同的原因。

因此,虽然站立被视为一种较健康的活动方式,但长时间的静止行为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都会对心血管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日常生活中的静止行为,通过增加运动和减少静止时间来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直立性循环疾病的风险,以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DOI: 10.1093/ije/dyae136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2335, encodeId=4a2b2252335f3,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07f2518304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心血管疾病#</a> <a href='/topic/show?id=4acc23313e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久坐#</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3313, encryptionId=4acc23313eb, topicName=久坐), TopicDto(id=51830, encryptionId=07f25183043, topicName=心血管疾病)],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Feb 17 11:38:40 CST 2025, time=2025-02-17,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2-17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最佳饮水量出炉!研究发现:每天喝这么多水,全因、心血管病死亡率能显著降低

研究显示,成人的水周转率与健康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建议:过年期间吃点这种零食,能大大降低全因、心血管病和痴呆死亡风险!

研究结果显示,适量食用巧克力的女性(每周1至3份,每份约28克)在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和痴呆症死亡方面的风险显著降低。

Circulation:长期使用合成代谢雄激素类固醇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合成代谢雄激素类固醇(AASs)是一种性能增强药物,可有效增强骨骼肌质量和力量。在长期随访的大型队列中,AAS使用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增加相关。

Cardiovasc Diabetol:中国学者揭示甘油三酯-葡萄糖-体重指数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在基线时无CVD的个体中,较高的TyG-BMI可能与CVD风险增加独立相关。

主动脉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大对决:手术还是经导管?

心血管疾病双重治疗中,手术(CABG 联合 AVR)与经导管(TAVI 联合 PCI)策略选择存争议。不同研究各支持一方优势,专家对此观点不一,治疗决策需综合患者个体、多学科评估及患者意愿。

Eur Heart J:双胎妊娠后一年内因心血管疾病住院情况

与不伴有HDP的单胎相比,双胎妊娠,即使没有HDP,也与产后第一年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增加有关。

Eur J Prev Cardiol:不良妊娠结局史的妇女生命8要素评分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在有不良妊娠结局病史的女性中,使用LE8评分评估的较好心血管健康状况与CVD(特别是冠心病和心房颤动)发生率显著降低相关。在LE8评分高的人群中,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的过度风险似乎有所减弱。

Eur J Prev Cardiol:糖尿病患者肌肉强化和有氧运动与全因、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率的关系

对于成人糖尿病患者,肌肉强化活动≤3次/周可能与较低的全因、CVD和癌症死亡风险相关,与MVPA无关。联合肌肉强化活动≤2次/周和MVPA≥150分钟/周可使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最低。

Heart:体重增加与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风险的关系

在伴有心血管疾病的肥胖个体中,体重的大幅增加与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率的高风险相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了解体重减轻或体重增加与死亡率之间联系的具体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