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樊瑜波/李晓明/李林昊团队《自然·通讯》:具有各向异性细胞引导和抗粘附丝素基涂层的Janus脱细胞膜用于硬脊膜修复

2025-02-22 BioMed科技 BioMed科技 发表于陕西省

本研究不仅为硬脊膜修复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物材料解决方案,还为开发具有仿生结构和功能的Janus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硬脊膜(spinal dura mater)是保护脊髓、防止脑脊液泄漏和硬膜外粘连的关键组织。然而,在脊柱手术和神经外科手术中,硬脊膜损伤导致脑脊液泄漏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至32%。目前,临床上用于硬脊膜修复的材料存在诸多局限性,如来源有限、降解速率与组织再生不匹配、易引发炎症和硬膜外粘连等。因此,开发一种力学特性适宜、且既能促进硬膜再生又能抑制硬膜外粘连的新材料,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图片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樊瑜波教授、李晓明教授李林昊副教授团队,在著名综合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新型硬脊膜修复材料的最新成果“Janus decellularized membrane with anisotropic cell guidance and anti-adhesion silk-based coatings for spinal dural repair”。该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Janus小肠黏膜下层(SIS)膜材料,通过在SIS表面涂覆丝素基水凝胶涂层,实现了对硬脊膜修复和防止硬膜外粘连的双重功能:内层丝素蛋白(SF)和甲基丙烯酰化丝素蛋白(SilMA)复合(SFMA)微沟槽涂层可引导细胞定向生长,促进硬脊膜再生;外层的甲基丙烯酰化透明质酸(HAMA)和SilMA复合涂层则能有效抵抗蛋白吸附和细胞粘附,抑制硬膜外纤维化粘连(图1)。

图片

图1. 硬脊膜再生的Janus小肠黏膜下层(SIS)膜的设计与制备

该研究为了使SFMA微槽涂层吸水后结构稳定,利用了水蒸汽热处理工艺。如图2所示,与未处理的微槽涂层相比,经过水蒸汽处理后的SFMA微槽涂层的二级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其力学和结构稳定性有显著提升。

图片

图2. 水蒸气退火提高了SFMA微槽涂层的力学性能和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研究了SFMA微槽涂层与SIS底物的截面结合力和稳定性。如图3所示,SFMA微槽涂层和SFMA改性SIS基底之间的结合强度最大,同时,水蒸气退火后的SFMA微槽涂层与未经处理的涂层相比,其结合强度有所提高。这些结果表明,光固化反应的共价键和水蒸气处理介导的β-折叠物理相互作用协同提高了SFMA微槽涂层和SIS基底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

图片

图3. 光固化和水蒸气退火处理增强了SFMA微槽涂层和SIS基底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

通过SD大鼠皮下模型验证了微沟槽的稳定性以及与组织整合情况,如图4所示,在植入后28天,微沟槽的结构开始崩解,这表明SFMA微沟槽已经发生了生物降解。此外,大量宿主细胞分布在微沟槽内,且SFMA微沟槽表面和SFMA-SIS表面均显示出类似的纤维囊形成,这表明微沟槽涂层与宿主组织整合良好。此外,SFMA微沟槽表面和SFMA-SIS表面均以Arg-1阳性巨噬细胞为主,这表明SFMA微沟槽涂层类似于生物活性SIS膜,能够促进巨噬细胞向M2表型极化。

图片

图4. SFMA微沟槽涂层与宿主组织整合良好,并促进了M2型巨噬细胞极化

组织学评估显示(图5),在植入14天后,HAMA-SilMA涂层表面作为保护性屏障,与宿主组织明显分离,并有效阻止了宿主细胞和组织的侵入,从而减少组织粘连的程度。HAMA-SilMA侧的巨噬细胞显示出更高的M1表型,然而,与SFMA-SIS侧相比,HAMA-SilMA侧显示出更薄的纤维囊和更低的α-SMA阳性成纤维细胞表达。

图片

图5. HAMA-SilMA涂层抑制了组织内生长,并减轻了纤维化形成

该研究采用椎板切除术模型来制造硬脊膜缺损,以评估Janus SIS膜在体内的治疗效果(图6)。从脊髓组织的宏观图像可以看出Janus涂层组的外观与天然硬脊膜相似。同时通过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可以看出Janus SIS组的硬膜缺损区域观察到连续的新生成胶原组织,与正常硬膜组织高度相似。磁共振成像(MRI)结果表明术后8周Janus SIS显示出脊髓与硬脊膜外组织之间更清晰的边界。α-SMA和胶原蛋白I的免疫荧光染色进一步评估硬膜外纤维化粘连,与SIS组相比,Janus SIS组硬膜外组织中的α-SMA阳性细胞数量更少;对照组硬膜外区域被广泛密集的胶原蛋白I占据,而植入SIS和Janus SIS的组中胶原蛋白I的表达显著降低。

图片

图6. 在大鼠脊髓硬膜缺损模型中,Janus SIS膜显著增强了硬膜的原位再生

综上所述,本研究不仅为硬脊膜修复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物材料解决方案,还为开发具有仿生结构和功能的Janus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这种新型Janus膜材料的设计理念和制备方法,有望在其他软组织修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材料选择。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T2288101, 11827803, 12332019, 32371405, 32171345和32201114)等基金的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56872-0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3300, encodeId=4e142253300bc,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2ace36140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硬脊膜#</a> <a href='/topic/show?id=082b1245405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Janus材料#</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4540, encryptionId=082b1245405a, topicName=Janus材料), TopicDto(id=73614, encryptionId=92ace361409, topicName=硬脊膜)],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Feb 24 12:08:01 CST 2025, time=2025-02-24,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2-24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Spine:高龄和OPLL是颈椎手术硬膜撕裂危险因素

硬脊膜撕裂是脊柱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导致脑脊液漏和一系列症状,其发生率为0.5%-3.7%。然而,据我们所知,目前仅1项研究调查了颈椎手术硬脊膜撕裂的原因和结果,并认为适当处理后将无长期后遗症。 大部分硬脊膜撕裂来源于脊髓减压,后纵韧带异位骨化和翻修手术是硬脊膜撕裂的危险因素。为了调查颈椎硬脊膜撕裂的发生率和病因,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随后造成的临床后果,来自华盛顿大学的O’Neill

颈前路后纵韧带骨化切除术脑脊液漏发生率高

  上海长征医院脊柱外科的一项研究表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行颈前路手术术中易发生硬脊膜损伤,术中一期修复极为困难,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高,应采取综合措施处理,以获痊愈。该论文发表在2012年第10期《中国脊柱脊椎杂志》。   该研究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采用颈前路后纵韧带骨化切除术治疗颈椎OPLL患者126例,男89例,女37例;年龄平均61岁;病程平均4.2年。骨化物

硬脊膜外脓肿4例

硬脊膜外脓肿系感染栓子经直接感染或血性感染进到硬脊膜外,在富于脂肪和静脉丛组织的间隙内形成蜂窝织炎;进一步发展为脂肪组织坏死、渗出,脓液逐渐增多扩散,形成脓肿。本病一般好发于脊椎胸腰段,可能与胸腰段有更广泛的硬脊膜外静脉丛及脂肪组织有关。本病是神经外科少见的急症之一,虽然自上世纪80年代其发病率一直上升,但其总体发病率仍然很低,为0.002/%~0.02%。

硬脊膜打穿后该如何处理?

药袋内药液用尽后再次配注生理盐水150 ml,设定模式不变。硬膜外持续填充4d,患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者可拔除硬膜外导管,症状严重者可延长至7d拔管。期间需每日清洁消毒穿刺处并更换敷料。

肝癌椎管内硬脊膜外转移1例

男,43岁,因胸背部持续性刺痛2个月加重10 d,伴双下肢无力、麻木逐渐加重、大小便功能障碍5 d入院。既往肺结核病史2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0年。入院前10 d当地县医院肺部CT检查示双肺上叶、右肺下叶陈旧性结核;胸8椎体水平椎管内异常稍高密度影。

BJJ:椎间盘镜发生硬脊膜撕裂概率为5%

硬脊膜撕裂是脊柱手术中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受到诊断、患者个体化特征、是否为翻修手术、手术类型等因素的影响。术中硬脊膜撕裂如未得到恰当有效的处理,则有可能导致持续的脑脊液漏、硬脊膜假性突出(pseudomeningocoele)形成,甚至是头痛、恶心、腰痛等,更为严重的并发症包括神经根受压并出现神经损伤的症状、脑膜炎和颅内出血。 硬脊膜撕裂对于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尚未取得一致的结论,有些研究

Bone Joint J:椎间盘镜发生硬脊膜撕裂概率为5%

硬脊膜撕裂是脊柱手术中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受到诊断、患者个体化特征、是否为翻修手术、手术类型等因素的影响。术中硬脊膜撕裂如未得到恰当有效的处理,则有可能导致持续的脑脊液漏、硬脊膜假性突出(pseudomeningocoele)形成,甚至是头痛、恶心、腰痛等,更为严重的并发症包括神经根受压并出现神经损伤的症状、脑膜炎和颅内出血。 硬脊膜撕裂对于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尚未取得一致的结论,有些研究者认

硬脊膜动静脉瘘误诊急性脊髓炎1例

男,6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乏力、麻木伴感觉障碍,症状持续1个月余,后乏力较前加重,伴小便费力及便秘。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及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未见异常。腰椎穿刺检查示:脑脊液蛋白定量1209.0mg/L,脑脊液白细胞计数31.0×106/L,淋巴细胞比率97%,提示轻度中枢神经系统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