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水果正大量上市!3周内47名儿童死亡,只因过量食用!

2025-05-30 儿科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荔枝美味但需谨慎食用,“荔枝病” 由其含次甘氨酸 A 等物质引发急性低血糖,儿童风险更高。避免空腹食用、控制量,糖尿病患者禁食,出现症状及时急救。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荔枝以莹白如玉的果肉、清甜馥郁的口感与丰富的维生素 C 等营养元素,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 “果中珍品”。苏东坡在岭南写下的这句千古绝句,不仅道尽荔枝的诱人滋味,更让这种季节性鲜果成为夏日舌尖上的限定浪漫。

然而,近年来网络上 “荔枝病” 的传闻却让不少食客望而却步 ——“吃荔枝会低血糖”“过量食用可能致死” 的说法甚嚣尘上,甚至有媒体报道称 “孩童贪食荔枝后昏迷”。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曾披露过印度比哈尔邦的触目惊心场景:每当荔枝树挂满殷红果实的季节,当地贫困家庭的孩童便会在果园里大快朵颐,而夜幕降临时,医院急诊室总会涌入大批头痛呕吐、陷入昏迷的小患者。

图片

CNN报道截图

2019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地区从 1 月起累计出现 179 例荔枝相关病例,47 名儿童因急性脑炎综合症去世—— 这些孩子白天在果树下无拘无束地吞食荔枝,却不知甜蜜果肉中潜藏着致命风险。

无独有偶,2017 年广东也曾上演类似悲剧:一名 11 岁男孩空腹狂食荔枝后,突然因低血糖昏迷被送医,最终抢救无效离世。这些真实发生的案例如同警钟长鸣 —— 再美味的水果,也需要用科学理性的态度去享用。

什么是“荔枝病”?

当 “荔枝病” 的危机悄然降临,人体的代谢系统会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 “血糖雪崩”—— 这种由荔枝引发的急性低血糖症,轻则让人陷入眩晕乏力的 “能量枯竭” 状态,重则可能触发致命的脑部损伤。轻度患者往往先感受到身体发出的 “求救信号”:头晕目眩如踩棉花,掌心沁出冷汗,面色苍白如纸,四肢乏力到连抬手都显得沉重,伴随强烈的心慌与饥饿感,仿佛身体的能量储备被瞬间掏空。

而当病情恶化,危险信号会骤然升级:四肢变得冰冷僵硬,患者可能突然陷入抽搐昏迷,甚至因休克而被死神叩响家门 —— 这些由低血糖诱发的脑病症状,正是身体在警告:大脑已因能量匮乏而濒临 “罢工”。尽管 “荔枝病” 的临床案例相对少见,但其潜藏的致命风险绝不可掉以轻心。

“荔枝病”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

荔枝中含有的次甘氨酸 A 与 α- 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如同潜伏的 “代谢杀手”:它们会悄然阻断机体脂肪酸 β- 氧化与三羧酸循环的正常路径,如同掐断能量工厂的燃料供应,使肝脏无法通过分解脂肪产生葡萄糖,最终导致血糖像坐过山车般急剧跌落。当血糖浓度跌破安全阈值,大脑便会因能量匮乏陷入 “饥荒”,引发低血糖性脑病,严重时可直接威胁生命。

图片

儿童为何成为 “荔枝病” 的脆弱群体?

相较于成人,儿童的肝糖原与肌糖原 “储备仓库” 更为贫瘠,当血糖骤降时,缺乏足够的 “能量缓冲带” 抵御危机。而空腹暴食荔枝的行为,更如同为这场危机按下加速键 —— 大量果糖涌入血液会刺激胰岛素剧烈分泌,如同突然打开排水阀,让本就不高的血糖水平雪上加霜。临床观察显示,患者往往先出现头晕乏力、心慌手抖等预警信号,若未及时干预,随即可能发展为面色苍白、昏厥抽搐,甚至出现四肢冰冷、血压骤降的休克状态。

怎么避免“荔枝病”的发生?

要避开 “荔枝病” 的陷阱,需先守住两道关键防线:拒绝空腹食用与严控食用量。空腹吃荔枝如同让肠胃直接 “浸泡” 在高浓度果糖中,正确做法是吃果前先垫些面包、饼干等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给身体的血糖调节系统 “打个预防针”。

而 “过量” 的标准藏着科学讲究:普通成年人每日食用量宜控制在 200 克左右 —— 约等于 10 颗普通大小的荔枝,若换成近年流行的 “荔枝王”,4 到 5 颗便已足够。儿童的肠胃更脆弱,每日食用量需减半至 100 克以内。特别提醒糖尿病患者:荔枝的高糖分堪称 “血糖炸弹”,无论年龄大小都应彻底忌口,一颗也不可贪食。

此外,挑选荔枝时务必认准完全熟透的果实。未成熟的荔枝不仅果肉酸涩,其含有的次甘氨酸 A 和 α- 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等毒素含量更是超标数倍,如同在甜蜜中埋下 “毒针”。记住:饱满红润的果皮、清甜多汁的果肉,才是安全享用的前提。

若不慎食用过量荔枝后出现低血糖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轻度症状:患者可自行摄入糖果、蜂蜜、白砂糖、饼干等含糖食物,以快速提升血糖水平。

严重症状:如患者出现抽搐、昏迷等严重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切勿强行喂食或喂水,以免发生窒息。

总之,荔枝作为夏季的时令水果,其美味不容置疑,但食用需谨慎。了解“荔枝病”的危害,掌握正确的食用方法,才能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保障健康。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7360, encodeId=d837226e360a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47c7263550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低血糖#</a> <a href='/topic/show?id=bdd78e2271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荔枝病#</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6355, encryptionId=47c7263550d, topicName=低血糖), TopicDto(id=87227, encryptionId=bdd78e2271c, topicName=荔枝病)],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May 30 17:01:01 CST 2025, time=2025-05-30,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5-30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Prim Care Diabetes:从快速血糖监测切换到实时警报的快速血糖监测对1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影响

切换到带警报的瞬时血糖监测系统可以改善1型糖尿病患者的TIR和CV。

出生2天就频繁昏睡,邻居都夸孩子很乖,没想到竟是“甜蜜杀手”在作祟!

小婉出生后出现嗜睡等低血糖症状,确诊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CHI),介绍 CHI 是儿童顽固性低血糖主因、发病率、危害、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为相关疾病认知提供参考。

J AM GERIATR SOC:初级保健干预可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过度治疗导致的低血糖风险(HypoPrevent研究)

在有低血糖风险的老年患者群体中,CDS 工具和 SDM评估的使用降低了风险人群,减少了胰岛素和磺脲类药物的使用。通过使用患者报告结果工具,证明了非严重低血糖事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显著减少。

BMC Endocr Disord :2型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恐惧与疾病的认知

为糖尿病患者提供继续教育和适当的护理可以提高他们的认知并有效改善他们对低血糖的恐惧。

急性和慢性血糖的相互作用对重症患者高血糖、低血糖和血糖变异性与死亡率关系的影响

确定以重症患者入院前血红蛋白A1c水平所反映的高血糖以及血糖指标与死亡率间的关系。

围麻醉期突发低血糖的危害及表现

低血糖是血液葡萄糖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介绍其诊断标准、发病率、分类、危害、发病机制,重点描述其发作性的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还提及特殊人群易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病例分享:低血糖危害大!预防低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注意这8个方面

本文将由病例入手,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诊断、分级及其处置方法、临床表现(典型和不典型)、危害、诱因及影响因素、护理、预防7个方面,系统讲解老年患者低血糖的防治。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持续血糖监测与血糖监测对儿童、青少年和年轻1型糖尿病患者严重低血糖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风险的影响

本研究提供的证据表明,与使用血糖监测的年轻人相比,使用持续血糖监测的1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风险更低,更重要的是,低血糖昏迷和严重酮症酸中毒的风险更低。

干货:低血糖患者该如何快速处置?

低血糖患者该如何快速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