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 ‖ 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及其变迁

2025-06-04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发表于上海

本文对非粒缺患者侵袭性真菌病诊断标准及其变迁,尤其是与粒缺患者的差异进行全面阐述,以期为临床正确诊断侵袭性真菌病提供参考。

导读

侵袭性真菌病是一组由真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传统上,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主要针对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然而,临床实践发现,越来越多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的基础疾病并非粒缺,更多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病毒性肺炎、糖尿病等非粒缺患者,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都与粒缺患者存在明显不同。本文对非粒缺患者侵袭性真菌病诊断标准及其变迁,尤其是与粒缺患者的差异进行全面阐述,以期为临床正确诊断侵袭性真菌病提供参考。

图片

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及其变迁

作者:施毅

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引文格式

施毅.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及其变迁[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5,24(5):577-583. DOI:10.12138/j. issn.1671-9638.20257381.
SHI Yi.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their evolution for 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n non-neutropenia patients[J]. Chin J Infect Control, 2025,24(5):577-583. DOI:10.12138/j. issn.1671-9638.20257381.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8022, encodeId=720022680229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cad02e0167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侵袭性真菌病#</a> <a href='/topic/show?id=bf6712e5686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非中性粒细胞缺乏#</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7016, encryptionId=cad02e0167d, topicName=侵袭性真菌病), TopicDto(id=127568, encryptionId=bf6712e56860, topicName=非中性粒细胞缺乏)],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Jun 05 10:56:45 CST 2025, time=2025-06-05,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2013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四次修订版)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系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疾病。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经反复讨论,并参照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EORTC/IFICG)和美国真菌病研究组(MSG)标准、美国抗感染学会(IDSA)指南及欧洲白血病抗感染委员会指南,对我国原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

Lancet:对于侵袭性真菌病,Isavuconazole不劣于伏立康唑

Isavuconazole是一种新型的三氮唑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SECURE试验评估了isavuconazole与伏立康唑对于侵袭性真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这是一项3阶段,双盲,多中心的全球,比较组研究。通过使用交互式语音的网络响应系统,通过基线地理区域,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活性恶性疾病进行分层,来接受isavuconazonium硫酸372mg(前药;相当于200毫克isavuconazo

器官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病临床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

为了进一步规范实体器官移植(SOT)受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结合近期国内外临床证据,从SOT 受者IFD 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预防、治疗等方面,在2017 年版《器官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病临床诊疗指南》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以期为器官移植和相关学科的同道提供帮助。

JAMA:卡泊芬净用于AML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预防

使用卡泊芬净预防可显著降低青少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风险

两性霉素B在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本论文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病科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罹患恶性血液病合并IFD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住院期间两性霉素B的临床使用情况,为指导恶性血液病患者两性霉素B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Leuk Lymphoma:评估G6PD活性有助于识别高风险IFD的AML患者

侵袭性真菌病(IFD)仍然是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死亡率和发病率的首要原因。2017年11月,发表在《Leuk Lymphoma》的一项研究表明,评估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将有助于识别处于较高IFD风险的AML患者,从而设计更强化的监测和治疗策略。

中国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病临床诊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结合更新的国内外临床证据,并参考2013年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四次修订版)》、美国感染学会(IDSA)2016年《念珠菌感染临床实践指南》、2010年《隐球菌感染临床实践指南》、2008年《曲霉菌感染临床实践指南》、2014年欧洲临床微生物与感染性疾病学会《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中侵袭性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四次修订版)解读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是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的感染并发症及致死原因之一。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均显示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而且IFI的临床确诊困难,延迟治疗又会导致死亡率升高。临床研究显示念珠菌和曲霉菌感染死亡率近40%~50%,严重影响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的长期生存。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参照欧美标准制定了我国侵袭性真

关于血液恶性肿瘤侵袭性真菌病一级预防的指南:德国血液和肿瘤内科学会2022年更新

德国血液学和肿瘤内科学会(DGHO)2017年曾发表抗真菌预防的指南建议,其传染病工作组 (AGIHO)去年进一步审查了截至2021年9月发表的数据,并更新了2022版指南,现整理主要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