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发性和遗传性肺动脉高压儿童的基因流行病学及基因型-表型相关性

18小时前 田医生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中国儿童PAH患者的遗传负担明显高于成人患者,且新发突变的发生率显著更高。

国内研究团队分析了北京安贞医院治疗的患有特发性和遗传性肺动脉高压(IPAH/HPAH)的中国儿童的基因特征、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及其长期预后。

此次研究回顾了过去15年间所有接受治疗的IPAH/HPAH儿童病例,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了基因检测。研究共纳入了170名儿童(女性95人,占比56%),诊断时的中位年龄为6.46岁。

基线数据显示患者病情严重,其中77名被评估为临床高风险。通过基因检测,在110名患者(占比64%)中发现了致病变异,主要由BMPR2、ACVRL1和TBX4这三个基因引起。携带致病变异的患者在基线时表现出更高的临床风险(54% vs. 30%,P=0.04)。经过靶向治疗后,携带者比非携带者的临床恶化程度更高(P=0.008)。整个随访期间的中位时间为2.68年,1年、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3.4%、86.7%和68.6%。携带者的预后显著差于非携带者(Log-rank P<0.001)。多变量Cox回归分析表明,致病变异以及较高的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是死亡风险增加的独立因素。

儿童PAH相较于成人PAH具有更复杂的病因、更强的遗传影响以及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西方国家的研究显示罕见遗传因素可以解释至少35%的儿科PAH病例,而本中心既往研究报告指出,在中国儿童中这个比例达到了50%。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30个基因被认为与PAH有关,但不同人群之间可能存在差异。

研究采用单中心回顾性观察队列设计,从北京安贞医院电子医疗记录系统中收集数据。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外周静脉血提取的基因组DNA进行基因检测,并根据ACMG/AMP指南分类变异体的致病性。

此次研究结果展示了研究人群的基本特征、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靶向治疗的效果以及随访数据和生存情况。重要发现包括:超过一半的患者携带与PAH相关的致病变异,且携带者在基线时呈现更为严重的临床表现;尽管靶向治疗改善了整体预后,但携带致病变异的患者对治疗反应较差,预后也更差。此外,研究还揭示了不同基因变异(如BMPR2、ACVRL1、TBX4等)与特定临床特征之间的联系,特别是TBX4变异携带者的预后相对较好,而BMPR2和ACVRL1变异携带者的预后则较差。

研究表明,中国儿童PAH患者的遗传负担明显高于成人患者,且新发突变的发生率显著更高。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儿童PAH的病因学基础,也为个性化治疗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此次强调了在中国儿童PAH人群中基因检测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方面的潜在价值。

参考文献:

He, Y., Li, Q., Zhang, C. et al. The genetic epidemiology and genotype-phenotype correlations among Chinese children with idiopathic and heritable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Respir Res 26, 231 (2025).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3319, encodeId=801a22e3319a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2486e893d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特发性肺动脉高压#</a> <a href='/topic/show?id=2d1312856ea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遗传性肺动脉高压#</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 replyNumber=1,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7893, encryptionId=f2486e893de, topicName=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TopicDto(id=128567, encryptionId=2d1312856eae, topicName=遗传性肺动脉高压)],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Jul 14 17:03:56 CST 2025, time=18小时前,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展开1条回复

相关资讯

J Inflamm Res:全身炎症反应指数在预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中的作用

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中的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增加、功能能力下降及不良临床结果密切相关,为IPAH患者的管理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有力的生物学指标。

【ATVB】分子变化涉及系统性硬化症相关和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血管生成和动脉重塑

研究血管群体中的转录组变化对于阐明SSc相关和特发性PH的细胞机制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疾病的进展,并找到潜在的治疗靶点。

ERJ Open Res: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伴甲状腺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和长期生存:来自全国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的见解

具有临床甲亢和甲减的IPAH患者在血流动力学和生存方面均优于没有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而亚临床甲减患者在血流动力学和生存方面与后者相似。

CHEST: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非丛样血管病变的临床相关性

本研究揭示了在IPAH患者中存在不同的血管病理类型,其临床特征和表现差异明显,为个体化治疗和深入理解疾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Cardiovasc Diabetol:非胰岛素基础胰岛素抵抗指数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疾病严重程度和不良结局的关联:一项多中心队列研究

本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和长期预后相关,胰岛素抵抗指标如TyG-BMI和METS-IR可作为独立的预测因子,有助于评估和管理患者的风险。

Respir Res:中国学者研究营养不良对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疾病严重程度和不良后果的影响

通过采用如CONUT评分等有效的评估工具,临床医生可以更好地识别和管理营养不良,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ATVB:分子变化涉及系统性硬化症相关和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血管生成和动脉重塑

本研究通过单细胞RNA测序揭示了SSc相关PH和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内皮细胞的复杂性和可塑性,确定了关键分子机制和潜在治疗靶点。

Eur Radiol :先进成像技术解析:129Xe MRI在探索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肺泡和毛细血管结构损伤中的应用

本研究的成果标志着对IPAH的认知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对于那些CT影像正常但DLCO受损的患者,未来的诊断策略和治疗方案可能会迎来重要的转变。

European Radiology:129Xe MRI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是一种罕见的肺血管疾病,其特征是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PH),并且只有在排除其他引起 PH 的原因后才能被归类为此病。

一运动就气喘不已,误以为是体弱,医生却告诉他患上了心血管系统的癌症,误诊率高达90%

21 岁男性因活动耐力差确诊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该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常延迟。治疗包括一般管理、药物及手术,肺移植为唯一根治手段,需早期识别与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