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哭成“表情包”?一哭就歪嘴,当心这种病!

7小时前 儿科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足月新生女婴哭闹时右侧口角偏斜,诊断为歪嘴哭综合征,系左侧下唇角肌发育不足,伴多系统异常。该病与遗传等相关,需多学科诊疗改善预后。

案例:一例足月顺产新生女婴,出生体重3260克,1分钟及5分钟Apgar均为10分。其在哭泣时右侧口角向下外侧偏斜,休息时面部表情对称,仅见左侧下唇较薄,经神经科详细评估排除面瘫,诊断为歪嘴哭(Asymmetric Crying Facies)综合征,推测因左侧下唇角肌发育不足。该患儿无心脏结构异常,但伴随喉软化症、左肌性斜颈、左髋发育不良及双侧内斜视,体现了该综合征多系统异常的可能性。

什么是歪嘴哭综合征?

歪嘴哭综合征似局限于面部表情的单一异常,实则可能是一系列复杂先天畸形的“警示灯”。歪嘴哭综合征是由于新生儿单侧口角降肌发育不全引起的一种先天性面部形态异常。其最显著特征是患儿在哭闹时,健侧口角明显下拉,而患侧口角运动受限,左右口角表现出不对称。不同于周围性面瘫(如产伤造成的面神经损伤),该综合征患者的患侧额纹、鼻唇沟及双眼闭合均对称,吸吮功能正常,也无流涎现象。

图片

A:哭时嘴角向右侧歪 B:安静时口角对称. https://doi.org/10.1016/j.jpeds.2019.04.011

当此面部肌肉发育异常合并其他系统畸形如心脏、泌尿、骨骼等,临床上称其为“歪嘴哭综合征”。该综合征不仅表现为面部特征独特,还可能涉及染色体异常和多基因遗传机制。

典型表现:不只是“歪嘴”那么简单

新生儿正处于快速的生长发育阶段,而歪嘴哭综合征最容易在新生儿期发现,尤其是在哭眉或哭闹时表现尤为明显。典型临床表现包括:

1. 明显的嘴角不对称,哭闹时加剧

患儿哭时一侧嘴角无法正常下拉,嘴巴显著歪向对侧;静息状态可能表现正常,但面部肌肉整体功能下降。

2. 合并多种先天畸形

约30%-50%的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如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等,同时伴有耳部、脊柱、神经母细胞瘤等多发畸形。

3. 发育迟缓

部分患儿可能因肌张力低下、喂养困难,存在语言以及运动发育延迟现象。

宝宝为什么歪嘴?

宝宝一哭嘴巴歪,大多数家长第一反应是“面瘫”或者“面神经损伤”。其实,“歪嘴”表象下的原因多样:

1. 面神经损伤——产伤性面瘫

分娩过程中,尤其是顺产时宝宝脸部受到产道挤压、牵拉,导致面神经局部受损,造成面部肌肉暂时性麻痹,哭时嘴角歪斜。这种情况多为暂时性,1~2周内即可自行恢复。

2. 遗传或染色体异常引起的新生儿歪嘴综合征

与单纯的面瘫不同,这种综合征是一组先天性疾病的表现,核心是口角肌肉发育不良或神经的发育异常。多与染色体异常(尤其是22q11微缺失症候群)相关,约15%-20%的患儿有明确家族史。

3. 宫内感染与孕期疾病影响

孕期母亲如感染风疹、巨细胞病毒,或患糖尿病、甲状腺异常、酗酒等,均可干扰胎儿面部相关神经及肌肉发育,也可能导致宝宝先天性歪嘴。

歪嘴哭综合征诊断方法

1. 临床诊断

基于典型的面部表现,观察患儿哭时口角动作对称程度,结合病史排查围生期脑病及产伤背景。

2. 影像学检查

头颅超声、多普勒及MRI可辅助排除脑部器质性病变。

3. 染色体及基因检测

高通量基因芯片或荧光原位杂交(FISH)可检测22q11微缺失;

多基因测序可捕捉TBX1、COMT等相关基因变异;

有助于确诊联合病症、明确遗传咨询与净化管理;

歪嘴哭综合征治疗及预后

目前歪嘴哭综合征尚无根治性治疗手段,但多学科协作使患者生活质量大为改善。

1. 面部功能矫正

早期可采用肉毒杆菌毒素A注射改善口角不对称,效果短暂但能缓解面部不适;

整形外科提供手术修复方案,包括肌肉重建、口角提升等,提升面部对称性与美观;

功能康复训练同样重要,促进面部肌肉协调;

2. 多系统畸形治疗

针对合并心脏(如卵圆孔未闭、心脏缺损)等先天畸形需规范治疗或手术干预;

泌尿、骨骼系统畸形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定期随访监测生长发育与器官功能;

3. 预后展望

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可显著改善面部功能及身体机能;

神经认知发育多正常,合并严重畸形病例预后取决于系统损害程度;

遗传咨询及孕前筛查对家族性病例至关重要。

总结

歪嘴哭综合征作为临床上相对少见但具有典型特征的先天性疾病,其诊断价值在于促进医生关注面部表情肌异常对新生儿整体健康的影响。伴随遗传学检测技术的普及,未来有望实现更精准诊断和分子机制解析。此外,多基因效应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表明,综合孕期管理、产前诊断和产科遗传咨询的结合将是防控的关键。临床医生应加强对伴发多系统畸形的排查,提高综合诊疗水平。

参考资料

1,Ho KY, Liang JN. Asymmetric Crying Facies Syndrome. J Pediatr. 2019 Sep;212:235. doi: 10.1016/j.jpeds.2019.04.011. Epub 2019 May 3. PMID: 31060807.,

2,马明圣王丹华孙秀静.新生儿歪嘴哭综合征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4,(17):384-387.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2498, encodeId=d8c622e24982f,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11558456b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新生儿#</a> <a href='/topic/show?id=63fb128409c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歪嘴哭综合征#</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8456, encryptionId=211558456be, topicName=新生儿), TopicDto(id=128409, encryptionId=63fb128409c6, topicName=歪嘴哭综合征)],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Jul 08 13:12:30 CST 2025, time=10小时前,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10小时前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孕期免疫接种:为新生儿构筑生命的第一道防线

新生儿免疫脆弱,母胎免疫传递至关重要。孕期接种疫苗可保护新生儿,现有多种获批疫苗,众多前沿疫苗也在研发,有望实现 “一人接种,两代受益”。

干货!新生儿与风湿免疫性疾病

临床中,新生儿科医生何时需怀疑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可能?这篇文章为你梳理关键要点!

出生 10 分钟全身青紫!吸氧后无缓解,这种疾病你能想到吗?

4 日龄女婴生后 10 分钟出现全身青紫,吸氧不缓解,静脉血呈棕褐色,诊断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其母孕期接触油漆,新生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活性低,经维生素 C 治疗后好转。

主编推荐 ‖ 新生儿专科医院感染管理质控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本论文通过三轮Delphi专家函询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可量化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体系,为医疗机构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综合评价和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HYPERTENSION:重大突破 | microRNA-210介导机制揭示新生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关键病因

该研究成果为全球新生儿肺动脉高压领域提供了重要机制突破,也为围产期缺氧相关疾病的分子靶向治疗开辟了新方向。

JAMA:“伟哥”能改善新生儿结局吗?澳大利亚一项超3000人研究给出了答案

本研究探讨口服西地那非(俗称“伟哥”)是否能改善分娩期胎盘血流,从而降低围产期不良结局。

BMC Pediatrics:新生儿期行Kasai手术是否带来更佳预后?——北京儿童医院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本研究针对新生儿期(≤30天)与非新生儿期(31-60天)行KPE患者,系统比较了术后并发症和预后指标,填补了目前关于60天内最优手术时间点争议的不足。

【爱儿小醉】新生儿食管闭锁/气管食管瘘开放修补术中单肺通气时 反比通气与常规通气的比较:一项随机临床试验

新生儿食管闭锁/气管食管瘘修补术易因肺不张、单肺通气致低氧合。研究将40例患儿随机分反比通气(IRV)与常规通气(CRV)组,发现IRV或可降低低氧血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但需更多研究验证。

Nature:基因治疗的“新大陆”:新生儿体内基因治疗的“黄金窗口”

《Nature》研究发现新生儿期是体内基因治疗 “黄金窗口”,利用循环造血干细胞迁徙特性,结合慢病毒载体等技术,在多种遗传病小鼠模型中获突破,为临床应用提供新方向。

【产麻新谭】产时发热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对新生儿结局有何影响?

该研究探讨了产热严重程度与新生儿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并评估了达到产时最高体温与分娩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否增加新生儿发病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