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提醒:中国老人吃素,可能会折寿!
2025-06-27 国际科学 国际科学 发表于上海
复旦大学牵头的前瞻性研究表明,与杂食老人相比,素食老人达成健康老龄化概率降低 35% ,患慢性病、行动不便及认知障碍风险更高,且素食质量影响健康结局,老人饮食应注重营养均衡。
近年来,素食风潮愈演愈烈,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大受欢迎。
水煮青菜配杂粮饭,成为不少家庭餐桌上的标配。
坊间盛传“吃素降三高”、“吃素更长寿”、“吃素养生又环保”,甚至有老人干脆彻底戒荤。
超市里琳琅满目的植物肉和素食餐厅的广告,更让“吃素=健康”成为不少人的默认认知。
最近,一项关于中国老年人的健康研究,给这股热潮泼了一盆冷水。

这项由复旦大学牵头,联合上海交大、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及中国疾控中心多家机构合作的前瞻性研究,发表在《npj Aging》上。
研究选取了来自全国22个省份的2888名60至79岁的健康老人,排除了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按饮食习惯分为四组:纯素食(不吃任何动物性食物)、蛋素食(吃蛋但不吃肉鱼)、鱼素食(吃鱼或海鲜,蛋可有可无)、杂食(含肉、蛋、奶)。
研究团队用“健康老龄化”标准追踪了6年,要求受试者在80岁时无重大慢性病,生活完全自理,认知和心理健康均达标。
结果令人意外:相比杂食组,素食者达成健康老龄化的概率降低了35%,其中纯素食者风险最高,只有杂食者一半的成功率。
此外,素食者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风险高出60%;
行动不便的风险几乎是杂食者的两倍,认知障碍风险更是高出两倍以上。
更令人忧心的是,随素食时间延长,健康风险也逐渐加重。
长期坚持杂食的老人,健康老龄化的概率比纯素食者高出78%。
即便中途“弃素从荤”,健康风险虽有所降低,但仍高于一直杂食者。
为何素食对老年人不见得“养生”?
关键在于营养摄入的差异。
蛋白质对维护肌肉和骨骼健康至关重要,但植物蛋白的生物利用度和氨基酸组成均不及动物蛋白,老年人若吃素容易优质蛋白质摄入不足,导致肌肉萎缩、行动不便、骨折风险增高。
维生素B12仅存在于动物性食物,缺乏会造成认知衰退和贫血。
植物性铁吸收率低,易引发贫血和体能下降。
素食者即使补充维生素D和钙,骨骼健康仍逊于杂食者,Omega-3脂肪酸缺乏更会影响脑功能。
加之老年人体内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素食者更易陷入多重营养缺乏。
研究还指出,素食的质量差异显著影响健康结局。
用“不健康植物性饮食指数”(uPDI)衡量,吃大量精制碳水和加工食品的高uPDI素食者,健康老龄化概率比低uPDI者低44%,慢性病和认知衰退风险明显增加。
换言之,“低质素食”如油条、馒头、咸菜组成的饮食组合,反而加剧健康隐患。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提醒我们,老年人饮食不可盲目追随潮流,吃素也需科学合理。
素食不是灵丹妙药,合理搭配才是长寿健康的关键所在。
保持饮食多样性,适当摄入优质动物蛋白,关注营养均衡,才能真正助力健康老龄化。
参考文献: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14-025-00213-4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老年人# #素食#
8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