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例|全降解封堵器封堵大型膜部瘤室缺病例分享

2025-05-03 DrKing道金医学 DrKing道金医学 发表于陕西省

香港嘉诺撒医院林逸贤、黄文灏团队完成香港首例全降解封堵器植入术,为 34 岁大型膜部瘤室缺患者治疗。阐述手术过程、病例特点,对比全降解与传统封堵器优势,标志香港相关技术获突破。

近日,香港嘉诺撒医院林逸贤教授、黄文灏教授团队成功完成香港地区首例全降解封堵器植入术,成功为一名大型膜部瘤室缺患者实施封堵治疗。此前,香港地区已成功开展可降解PFO封堵器植入手术,此次进一步拓展至复杂室缺领域,标志着香港在可降解介入封堵技术应用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作为一项里程碑式进展,此次手术不仅实现了香港地区全降解封堵器的"零突破",更为两岸三地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技术协同与前沿探索贡献了宝贵实践经验。

1 病例分享

患者男性,34岁。

现病史:患者心脏彩超示“室间隔缺损”,平素易感冒,平日无口唇、四肢末端紫绀,无夜间呼吸困难和端坐呼吸,无晕厥、黑矇史,其生长发育与活动耐量较同龄人差。

2 临床策略

术前超声诊断

室间隔膜周部见回声缺失,约7.1×6.7mm。

选伞考量

大型膜部瘤室间隔缺损,考虑选择ABFDQ Ⅱ 10-14的全降解封堵器,10F可降解鞘,结合心腔内超声进一步判断封堵器型号的选择,并在ICE下进行膜部瘤室缺封堵。

术前CT全方位判断室缺位置、形态及大小:

图片

图片

图片

3 手术过程

术中造影

结合实际术中造影,为大型膜部瘤室间隔缺损,左室入口直径12.79mm,右室出口直径为6.38mm,选择腰部直径为14的全降解封堵器进行封堵。

图片

封堵器装载

图片

建立动静脉轨道

由导丝建立完整动静脉轨道,以便后续手术沿导丝轨道将全降解封堵器系统鞘管送入左心室。

图片

图片

左盘展开

图片

图片

右盘展开并左右盘面骑跨于室间隔两侧

图片

图片

ICE下多切面观察封堵器形态及瓣膜活动状况

封堵器骑跨于室间隔两侧,周围瓣膜正常摆动。

图片

锁定封堵器后观察位置形态

锁定后可见位置形态完好,盘面平整,扣合良好,无周围瓣膜影响。

图片

图片

封堵器完全释放后位置、形态观察

封堵器完全释放后盘面平整,呈“工”字型骑跨于室间隔两侧,未见瓣膜影响。

图片

图片

4 病例小结

1. 成人膜周部室缺具有解剖复杂、自然闭合率低、易合并瓣膜病变等特点。介入治疗是首选方案,但需严格评估缺损位置、血流动力学状态及并发症风险。膜部瘤型室缺位于室间隔膜部,靠近主动脉瓣和三尖瓣,常累及房室传导系统(如希氏束)。长期缺损可能导致三尖瓣隔瓣粘连、瘤样形成,或主动脉瓣脱垂。

2. 膜部瘤常呈“囊袋状”,入口和出口可能不一致,需通过超声或造影明确实际分流口位置和数量。此外瘤体可能掩盖真实缺损大小,导致封堵器选择不当。膜部瘤的瘤壁通常较薄,缺乏坚固的肌性边缘,封堵器难以稳固锚定,易发生残余分流以及移位或脱落。同时封堵器压迫可能术中引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术后一年内可能受金属封堵器的影响而出现主动脉瓣或三尖瓣反流的情况。

3. 常规介入手术过程中,使用传统金属封堵器封堵膜部瘤室间隔易磨损主动脉右冠瓣,导致瓣膜反流,夹持力度过大会导致心脏传导阻滞。反流不仅影响心脏功能,还可能增加手术后的并发症风险。膜部瘤常呈不规则囊袋状,全降解封堵器具有良好的材料柔顺性,可更好地适应瘤壁动态变化,减少封堵器移位或残余分流,避免磨损,减少对瓣膜的影响,降低反流

4. 传统金属封堵器永久存留体内,可能造成远期瓣膜磨损、金属疲劳或过敏反应,而全降解封堵器在完成内皮化后逐渐吸收,最终由自体组织替代,减少异物相关并发症。膜部瘤邻近希氏束,金属封堵器的刚性结构可能持续压迫导致迟发性房室传导阻滞。全降解材料生物相容性更好,可减轻对传导系统的机械刺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3195, encodeId=e0d922631952f,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b8ca1188355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全降解封堵器#</a> <a href='/topic/show?id=8bd6126559b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膜部瘤室缺#</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8835, encryptionId=b8ca1188355b, topicName=全降解封堵器), TopicDto(id=126559, encryptionId=8bd6126559b8, topicName=膜部瘤室缺)],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May 02 19:41:48 CST 2025, time=2025-05-02,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全降解封堵器无损主动脉瓣,成功封堵距右冠瓣无缘、右冠瓣嵌入室间隔缺损病例

本文分享 7 岁男性室间隔缺损患者病例,因右冠瓣嵌入缺损等情况选择全降解封堵器经股静脉介入封堵,介绍手术过程,总结室间隔缺损相关知识、手术方法,强调全降解封堵器优势及本病例封堵效果。

术后一年随访病例分享:MemoSorb®全降解封堵器成功治疗多出口膜部瘤室缺

介绍 4 岁女童室间隔膜部瘤并多出口病例,采用全降解封堵器经股路径治疗,术后随访效果良好,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术后一年随访:全降解封堵器成功治疗肌部室间隔缺损病例分享

本文分享 2 岁女性患儿肌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病例,包括术前超声诊断、手术过程、术后评估(从第二天到一年),验证全降解封堵器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应用循证支持。

术后1年随访:MemoSorb®全降解封堵器成功治疗嵴下型室缺病例分享

14 岁男性患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嵴下型)伴主动脉瓣轻度反流,因缺损位置特殊,用 ABFDQ-Ⅱ 08 全降解封堵器封堵,术后效果良好,随访一年封堵有效,证实其安全有效。

全降解封堵器成功治疗三尖瓣部分遮挡的膜部瘤室间隔缺损术后1月随访病例分享

6岁10个月男孩,孕期发现室间隔缺损,平素无症状。此次因查体有杂音,超声示膜周部VSD伴膜部瘤形成,行介入手术。术中选用全降解封堵器,术后1个月封堵器稳定无残余分流,介绍相关疾病知识与手术考量。

全降解封堵器在嵴内型室间隔缺损伴主动脉瓣脱垂中的病例应用

患者男性,17岁。主诉:发现室间隔缺损13年,胸痛2天,每次持续约几分钟。

MemoSorb®全降解封堵器成功治疗膜部瘤室缺伴左室假腱索

2 岁女童患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伴三尖瓣轻度反流和左室假腱索,经动静脉轨道法导入全降解封堵器完成手术。该病例体现了此类缺损手术难点及全降解封堵器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