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位作者,一篇Nature系列综述:CAR T 细胞疗法治疗癌症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2025-06-27 BioMed科技 BioMed科技 发表于上海

CAR-T 疗法神经毒性包括 ICANS、TIAN 及 BCMA 靶向治疗后的迟发性并发症,机制涉及炎症、血脑屏障破坏等,现有治疗以激素和细胞因子抑制剂为主,未来需优化 CAR 设计等。

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为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伴随其强大的抗肿瘤活性而来的是一系列独特的免疫相关毒性,其中神经毒性尤为突出,严重影响治疗的安全性和患者生存质量。

目前,CAR T细胞相关的神经毒性主要包括三大类: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肿瘤炎症相关神经毒性(TIAN)以及BCMA靶向治疗后的迟发性神经并发症。ICANS是最常见的急性神经毒性,表现为从轻度认知障碍到致命性脑水肿的广泛症状;TIAN则特发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由局部免疫炎症反应引发;而针对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CAR T细胞疗法则可能诱发帕金森样综合征和颅神经病变等独特并发症。

尽管糖皮质激素和细胞因子抑制剂(如IL-1/IL-6拮抗剂)已成为当前管理的主要手段,但部分难治性病例仍缺乏有效干预措施。此外,神经毒性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涉及系统性细胞因子风暴、血脑屏障破坏、神经胶质细胞激活及靶抗原在健康神经组织的脱靶效应等多重因素。因此,深入探索神经毒性的分子机制、优化风险预测模型,并开发新型CAR设计(如可调控“安全开关”)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2025年6月25日,哈佛医学院的Jörg Dietrich(通讯作者)和Philipp Karschnia(第一作者)在《Nature Reviews Neurology》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of CAR T cell therapy for cancers的综述文章,系统总结了CAR-T细胞治疗相关神经毒性的类型、临床表现、潜在机制及管理策略,涵盖了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肿瘤炎症相关神经毒性(TIAN)以及靶向BCMA治疗后的迟发性神经并发症等多种表现形式。文章强调了这些神经毒性对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介绍了当前的对症治疗和免疫调节手段,同时展望了通过机制研究推动CAR-T细胞设计优化和治疗策略创新,以提高治疗安全性的前景。

图片

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

ICANS是CAR T细胞疗法最常见的急性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高达70%,通常在输注后10天内出现。其临床表现包括注意力障碍、定向力下降、语言障碍(如表达性失语)、癫痫发作,严重时可进展为脑水肿甚至昏迷。病理机制涉及系统性炎症反应(如IL-6、IL-1β升高)、血脑屏障破坏及神经胶质细胞激活。研究表明,CD28共刺激域的CAR T细胞比4-1BB共刺激域产品更易引发严重ICANS。诊断主要依据ASTCT共识分级标准(ICE评分),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和IL-1受体拮抗剂(阿那白滞素)为主,多数患者可在数周内恢复,但约5%的病例可能致命。

图片

图 1:嵌合抗原受体 (CAR) T 细胞介导的神经毒性发作的相对时间尺度。

图片

表1 | ASTCT关于ICANS的分级共识标准

肿瘤炎症相关神经毒性(TIAN)

TIAN是CAR T细胞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时特有的局部神经毒性,分为两种亚型:

TIAN 1型:由肿瘤周围炎症性水肿引起,表现为占位效应(如脑疝、梗阻性脑积水)。

TIAN 2型:由局部电生理功能障碍导致,表现为原有神经症状恶化(如运动或感觉障碍)。

其机制与CAR T细胞穿透血脑屏障后引发局部免疫反应相关,影像学可见肿瘤周围T2-FLAIR高信号。治疗需结合高剂量糖皮质激素、IL-1拮抗剂(如阿那白滞素)及必要时脑脊液引流(如脑室外引流术)。目前,TIAN的预后较ICANS更复杂,部分患者可能长期遗留神经功能缺损。

图片

图 2:嵌合抗原受体 (CAR) T 细胞介导的神经毒性的潜在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法。

BCMA靶向CAR T细胞疗法的神经毒性

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CAR T细胞(如西达基奥仑赛)可导致独特的迟发性神经毒性,主要包括:

帕金森样综合征(运动迟缓、肌强直、震颤),可能与CAR T细胞对基底神经节的交叉反应有关,MRI可见基底节区T2高信号或FDG-PET代谢减低。

颅神经病变(如面神经麻痹),通常在输注后3周出现,多数可逆,但帕金森样症状常不可逆,对左旋多巴反应不佳。

目前认为,这些毒性可能与CAR T细胞的长期持续性相关,部分病例可通过强化免疫抑制(如环磷酰胺)缓解症状,但最佳治疗方案仍需探索。

其他罕见神经系统毒性

除ICANS和TIAN外,CAR T细胞疗法还可能引起:脊髓炎或脊髓水肿(表现为肢体无力或感觉障碍)周围神经病变(如吉兰-巴雷样综合征)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体位性低血压)。

这些毒性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涉及CAR T细胞直接浸润神经组织或细胞因子介导的间接损伤。由于病例稀少,治疗主要依赖经验性免疫调节(如静脉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

风险因素与自然病程

ICANS的高危因素包括:疾病相关(高肿瘤负荷、CNS受累)治疗相关(CD28共刺激域CAR、CRS严重程度)生物标志物(基线NfL升高、EASIX评分预测内皮损伤)。

自然病程方面,ICANS和TIAN通常可逆,而BCMA相关运动障碍可能持续进展,提示不同毒性的病理机制存在差异。

诊断策略

神经毒性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评估(ICE评分、神经系统查体)影像学(MRI显示脑水肿或基底节异常)实验室检查(CSF细胞因子分析、血清NfL)电生理监测(EEG评估脑病或癫痫样放电)。需注意排除感染、代谢性脑病或肿瘤进展等鉴别诊断。

治疗进展与挑战

目前的管理策略包括:

一线治疗: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IL-1/IL-6抑制剂(阿那白滞素、司妥昔单抗)。

难治性病例:B细胞清除(如利妥昔单抗)、血浆置换或鞘内化疗。

预防措施:临床试验探索阿那白滞素或他汀类药物的预防价值。

新型CAR设计(如“自杀开关”、可控细胞因子分泌)有望降低神经毒性,但仍需临床验证。

图片

表2 | 治疗或预防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在研药物临床试验

结论与未来展望

尽管CAR T细胞疗法的神经毒性机制逐渐明晰,但针对迟发性或罕见毒性的管理仍缺乏标准方案。未来研究方向包括:优化风险预测模型(如结合多组学数据)开发神经保护策略(如靶向微胶质细胞激活)改进CAR设计(如组织特异性靶向、可调控活性)。

通过多学科协作和前瞻性临床试验,有望在提高疗效的同时最小化神经毒性风险,推动CAR T细胞疗法的更安全应用。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582-025-01112-8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1081, encodeId=c9bc22e10814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81c2e4343a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神经毒性#</a> <a href='/topic/show?id=b99810e959b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CAR T细胞#</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07959, encryptionId=b99810e959b9, topicName=CAR T细胞), TopicDto(id=74343, encryptionId=81c2e4343a9, topicName=神经毒性)],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Jun 27 12:01:32 CST 2025, time=2025-06-27,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6-27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神经系统又一新的综合征:CHANTER综合征!

CHANTER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只发生在中毒的情况下,被认为是阿片类药物相关神经毒性的表现。

Blood杂志发表中和GM-CSF,解决CAR-T诱导神经毒性的潜力

大多数接受CAR-T细胞疗法治疗的患者都是住院患者,有时需要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来管理神经毒性和细胞因子风暴等副作用。亟需改善CAR-T安全性而不会对疗效产生负面影响的策略,使CAR-T不仅可以在复发/难治性患者中使用,还可以用于早期治疗。

Neurology病例:亚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的齿状核征:甲硝唑神经毒性

79岁女性,在腹主动脉动脉瘤修补术后出现感染性主动脉周炎。

Radiology:动物试验表明钆剂无神经毒性

在大鼠模型中,在超诊断剂量钆造影剂暴露后,没有观察到神经毒性的临床证据。

J Clin Oncol:高危型肠癌采用奥沙利铂治疗是否可缩短至3个月以减轻神经毒性?

由于奥沙利铂(oxaliplatin)会导致累积的神经毒性,因此,在不降低疗效的情况下,缩短治疗时间将使患者和医疗工作者受益。

【Blood Adv】CAR-T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神经毒性的临床特征

该研究或可改善MCL和其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未来的CAR-T细胞疗法急性医疗。

Clin Cancer Res:顺铂诱导的严重神经毒性的临床和全基因组分析

顺铂是许多癌症的一线化疗药物,但会引起神经毒性,包括听力损失、耳鸣和周围感觉神经病变。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综合描述发生多种(>1种)严重神经毒性的风险因素。

除了ICANS,CAR-T哪些神经毒性值得关注?柳叶刀子刊发表EBMT建议

EBMT 就 CAR-T 治疗后非 ICANS 神经并发症发布建议,阐述运动和神经认知毒性等多种情况的机制、诊疗方法,指出当前建议局限,呼吁深入研究。

综述:CAR-T的神经毒性

CAR-T 细胞疗法治疗癌症有疗效但伴神经毒性,综述探讨 ICANS、MNT、TIAN 三类神经毒性,分析其临床特征、机制、诊断等,强调多学科协作重要性。

3岁宝宝被喂成智障,终生呆傻!别再这样喂养孩子了

3 岁女童因服用含铅偏方致重度铅中毒性脑病,凸显儿童铅暴露危害。铅通过家居涂料、餐具、水质等途径侵入,儿童因生理特点易受不可逆神经损伤。防治需查血铅、除隐患、补营养,中重度中毒需螯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