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izophrenia: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跨感觉注意缺陷与感觉运动β振荡的关系

2025-02-22 xiongjy MedSci原创 发表于四川省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跨感觉注意任务中表现出感觉运动皮层β波段振荡的异常,特别是在视觉注意条件下β振荡增强。这一效应与患者的阳性和认知症状呈负相关,表明β振荡异常可能与临床症状有关。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表现出注意缺陷,这些缺陷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功能产生了负面影响。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感觉通道的注意处理上,例如仅使用听觉或视觉刺激。然而,现实世界中的情境通常涉及多个感觉通道的输入,个体需要选择和优先处理这些输入,这要求跨感觉注意(IA)的能力。跨感觉注意指的是能够选择性地关注某一感觉通道的刺激,同时忽略其他感觉通道的刺激。尽管已有一些研究探讨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跨感觉注意处理,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刺激处理的影响上,尚未探讨是否存在持续的注意处理缺陷。鉴于在单一感觉实验中发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持续注意处理异常,研究者推测这些患者可能在跨感觉注意的持续处理中也存在缺陷。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研究者使用高密度脑电图(EEG)记录了27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7名健康对照组在视觉-触觉目标检测任务中的神经振荡。实验要求参与者在一系列视觉和触觉刺激中选择性地关注某一感觉通道,并检测目标刺激。研究者分析了视觉和感觉运动皮层中的α波段(8-12 Hz)和低β波段(13-20 Hz)振荡。行为数据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跨感觉注意任务中表现出缺陷,特别是在单一感觉刺激的处理上。EEG数据显示,两组参与者在视觉皮层中,触觉注意条件下的α波段振荡均强于视觉注意条件。然而,在触觉刺激对侧的感觉运动皮层中,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现出额外的跨感觉注意效应,即β波段振荡在视觉注意条件下更强,且这一效应与患者的阳性和认知症状呈负相关。

在方法部分,研究者详细描述了实验的设计和数据分析过程。参与者在一个电屏蔽和声屏蔽的实验室内进行任务,任务包括单一感觉视觉、单一感觉触觉和双感觉视觉-触觉刺激。目标刺激随机出现在视觉或触觉通道中,参与者需要根据提示选择性地关注某一通道并检测目标。EEG数据通过128通道的被动EEG系统记录,并使用独立成分分析(ICA)去除眼动和心电伪迹。研究者使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LME)分析了α和β波段振荡的相对功率变化,并探讨了这些变化与行为表现、认知能力和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

图1:跨感觉注意范式和刺激流的设置

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单一感觉刺激的处理上表现出明显的缺陷,特别是在触觉注意条件下,反应时间显著长于健康对照组。然而,在双感觉刺激条件下,两组的反应时间差异不显著,表明双感觉刺激的处理可能补偿了患者的注意缺陷。EEG数据显示,健康对照组在视觉皮层中的α波段振荡在触觉注意条件下更强,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然而,在感觉运动皮层中,健康对照组未表现出显著的注意效应,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触觉刺激对侧的感觉运动皮层中表现出更强的β波段振荡,特别是在视觉注意条件下。这一效应与患者的阳性和认知症状呈负相关,表明β波段振荡的异常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有关。

图2:三个感兴趣区域的虚拟电极及其对应的节点

这项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跨感觉注意任务中表现出感觉运动皮层β波段振荡的异常,这可能反映了神经兴奋性的改变。β波段振荡的异常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相关,特别是在单一感觉刺激的处理上表现出明显的缺陷。这些发现为进一步理解精神分裂症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原始出处:

Moran, J. K., & Senkowski, D. (2025). Intersensory attention deficits in schizophrenia relate to ongoing sensorimotor beta oscillations. *Schizophrenia*, 11(19). https://doi.org/10.1038/s41537-025-00571-8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3050, encodeId=3b95225305003,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c9bfe64947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精神分裂症#</a> <a href='/topic/show?id=bdab84935d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脑电图#</a> <a href='/topic/show?id=97ec1243406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感觉运动#</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4340, encryptionId=97ec1243406a, topicName=感觉运动), TopicDto(id=76494, encryptionId=c9bfe649471, topicName=精神分裂症), TopicDto(id=84935, encryptionId=bdab84935da, topicName=脑电图)],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Feb 22 10:02:02 CST 2025, time=2025-02-22, status=1, ipAttribution=四川省)]

相关资讯

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s:中国学者揭示间歇性θ爆发刺激对中度至重度认知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疗效

iTBS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阴性症状,并增强了前额叶皮层的激活,尤其是右侧额下回和额眼区。治疗效果持续至治疗后8周,且iTBS治疗提高了患者的全局和局部效率,表明其在改善脑功能网络连接方面的潜力。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壳核体积差异揭示精神分裂症高遗传风险人群的环境应激易感性

右侧壳核体积较小的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表现出左尾状核体积的显著减少,这种减少与更高的压力生活事件评分和更严重的精神症状显著相关。验证分析表明,这种关联具有跨年龄和跨人群的普适性。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应激对纹状体的作用机制与精神分裂症风险的关系

右侧壳核体积较小的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表现出左尾状核体积的显著减少,这种减少与更高的压力生活事件评分和更严重的精神症状显著相关。验证分析表明,这种关联具有跨年龄和跨人群的普适性,揭示了纹状体对应激的易感

Psychiatry Clin Neurosci:日本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社会康复趋势及其与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的关系

日本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期社会康复结果发生变化,完全康复或长期住院患者减少,中间康复阶段患者增加。社会康复较好的患者更倾向于单一药物治疗,而康复较差的患者更可能接受多种药物联合治疗。

Brain: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调节与精神疾病中的感知推断动态失衡的关系

NMDAR功能不足会导致感知推断动态平衡的失调,使感知偏向外部模式并增加感知失误。这种动态失衡可能解释了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幻觉和妄想的短暂性和反复性特点。

Molecular Psychiatry:βIV spectrin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异常表达及其对AKT/GSK3通路敏感性的影响

βIV spectrin在SCZ中的表达和分布异常,且对AKT/GSK3通路的敏感性降低。基于βIV spectrin成像特征的机器学习分类器能够以高达98%的准确率区分SCZ和HC神经元。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评估伽马频段经颅交流电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难治性听觉幻觉的临床效果

接受40Hz-tACS联合药物治疗的难治性听觉幻觉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第4周及随访期听觉幻觉症状显著减轻,同时右额叶至顶叶及枕叶的伽马波段功能连接增强,右额叶平均可控性提升且模态可控性降低。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利用炎症标志物血浆水平的机器学习分类器预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物反应

研究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基于血浆炎症标志物,成功区分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同治疗反应群体,揭示了多个与炎症相关的蛋白标志物,为精神分裂症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的生物标志物。

Schizophrenia:基于机器学习的脑灰质结构预测初发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疗效

研究发现,基于脑灰质结构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可有效预测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抗精神病药物的短期和长期疗效。研究结果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潜在生物标志物。

Psychological Medicine:脑-体连接失调:首发精神分裂症中自主神经对皮质功能的调节缺陷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theta和alpha频段的HRV-EEG耦合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且这种耦合能够独特地预测组别。alpha频段的HRV-EEG耦合与患者的持续注意力显著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