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醒期的阿片类肌肉强直,同样不能忽视!
2025-05-28 麻醉MedicalGroup 麻醉MedicalGroup 发表于上海
苏醒期阿片类肌肉强直由 μ 受体过度激活、疼痛与药物残留叠加等机制引发,与药物使用、患者及手术因素相关,表现为胸腹肌强直等,需做好预防及急性期处理。
苏醒期的阿片类肌肉强直是麻醉恢复期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机制及应对策略需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一、发生机制
-
μ受体过度激活
快速静脉推注强效阿片类药物(如芬太尼、舒芬太尼)可直接激活中枢μ受体,引发胸腹肌强直,导致气道阻力增加和潮气量下降。 -
疼痛刺激与药物残留叠加
苏醒期患者对疼痛敏感性恢复,若此时体内阿片类药物残留未完全代谢,两者的协同作用易诱发肌肉强直。 -
代谢异常及电解质紊乱
肌松药代谢不完全或低钾、低钙血症等电解质失衡可能增强肌细胞兴奋性,加剧强直表现。
二、危险因素
-
药物使用不当:快速推注阿片类药物(如舒芬太尼10μg静推)或与其他镇静药联用。
-
患者因素:术前存在困难气道、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代谢异常病史。
-
手术操作:苏醒期外科操作刺激(如拔管、关腹延迟)可能诱发应激反应。
三、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
-
胸壁及腹肌板样强直,伴随牙关紧闭、四肢僵硬;
-
气道压显著升高,潮气量下降,氧饱和度快速降低。
-
严重并发症
-
面罩通气困难,可能出现窒息、缺氧性脑损伤;
-
紧急情况下需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支持。
四、处理策略
-
预防措施
-
避免快速静脉推注阿片类药物,推荐缓慢给药或靶控输注;
-
术中合理控制阿片类药物总量,平衡镇痛与苏醒期风险;
-
困难气道患者优先选择非阿片类镇痛方案。
-
急性期处理
-
立即停用阿片类药物,给予肌松拮抗剂(如罗库溴铵)缓解肌肉强直;
-
丙泊酚静脉注射可快速降低中枢兴奋性;
-
紧急情况下需气管插管保障通气,必要时使用呼吸机支持。
五、特殊病例警示
甲状腺术后患者拔管后静推5μg舒芬太尼后突发意识不清合并肌肉强直,需插管抢救;另有病例显示舌根血管瘤患者因舒芬太尼诱导的肌肉强直导致面罩通气失败,需纤支镜引导插管。
六、总结
阿片类肌肉强直在苏醒期虽发生率较低,但可能迅速进展为致命性并发症。麻醉医师需掌握药物特性,规范给药方式,并备好紧急处置预案。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苏醒期# #阿片类肌肉强直#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