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ematologica:沈树红团队发现联用方案可降低儿童ALL治疗的肝毒性并改善无事件生存率

9小时前 儿童肿瘤前沿 儿童肿瘤前沿 发表于上海

研究团队利用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PDX)模型及大规模回顾性研究,以评估在ALL维持治疗中添加别嘌醇是否会影响儿童患者的预后,并评估别嘌醇在此情况下的安全性。

6-巯基嘌呤(6-MP)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至关重要的药物,其规范应用长时间维持骨髓轻度抑制状态是提高疗效的关键之一。然而,6-MP常常造成肝功能异常并导致治疗中断或剂量减少,增加复发风险。

近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沈树红团队 在 Haematologica 发表题为 Results from patient-derived xenograft models support co-administration of allopurinol and 6-mercaptopurine to reduce hepatotoxicity and improve event-free survival in pediatric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的研究论文,研究团队利用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PDX)模型及大规模回顾性研究,以评估在ALL维持治疗中添加别嘌醇是否会影响儿童患者的预后,并评估别嘌醇在此情况下的安全性。结果显示低剂量别嘌醇与低剂量6-MP联用可以降低儿童ALL治疗的肝毒性并改善无事件生存率

图片

研究团队首先比较6-MP与别嘌醇联合治疗和6-MP单药治疗对4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DX模型小鼠生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剂量别嘌醇联合减半剂量6-MP与全剂量6-MP单药相比,两组小鼠寿命相当,而前者脾脏、骨髓的白血病浸润情况明显减轻;并且观察到联合别嘌醇后与抗白血病作用相关的硫鸟嘌呤脱氧核糖核算(DNA-TG)水平明显升高,与肝毒性相关的6-甲基巯基嘌呤(6-MMP)水平降低。

图片

随后研究团队对CCCG-ALL-2015的单中心队列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共纳入 752 例儿童ALL患者, 维持期6-MP导致的肝功能损害定义为:谷丙转氨酶(ALT)> 2 倍正常上限值或胆红素水平升高;别嘌醇联合6-MP的联用指征为:(1)因肝功能损害暂时停用 6-MP,恢复用药后,ALT 水平反复超过10倍正常上限值;或(2)经调整6-MP 剂量,但 ALT 持续升高在2至10 倍正常上限值之间超过 8 周,且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持续高于3*109/L。

联合用药治疗组的剂量为:别嘌醇中位剂量为 35.72mg/m^2/d(IQR: 32.8, 39.9),在开始使用别嘌醇时,6-巯基嘌呤的剂量从 49.3 mg/m^2/d(IQR: 40.3, 58.2)减半至25.0 mg/m^2/d(IQR: 18.7, 32.5。甲氨蝶呤的剂量减少至2/3原剂量。之后根据定期监测血常规结果对 6-MP剂量进行调整。分析结果显示,别嘌醇联合治疗的患者 EFS 显著优于未使用别嘌醇的患者(adjusted hazard ratio [aHR] = 0.29, 95% CI: 0.10–0.80, P = 0.017)。别嘌醇联合治疗导致硫嘌呤代谢发生显著变化。DNA-TG水平在骨髓中含量增加了3.4 倍(从131 到 444 fmol/μg DNA, P < 0.001)。在使用别嘌醇治疗后,肝功能也显著改善。治疗前,别嘌醇组的ALT水平平均约为500 U/L。在别嘌醇联合治疗的第一个月,ALT 水平显著下降,第二个月后稳定在较低水平,并一直保持稳定,表明肝功能持续改善。同时显著改善了白细胞(WBC)的控制情况,维持白细胞在目标范围内(2*109/L-3*109/L)的患者比例从34.2%上升至68.5%(P < 0.001)。 

图片

基于以上结果,研究团队认为小剂量别嘌醇联合减半剂量的6-MP不仅可以减轻肝毒性同时可以改善儿童ALL预后。本文通讯作者强调,在别嘌醇联合巯嘌呤治疗ALL时必须小剂量,不然会影响疗效或造成严重的血液学毒性。此外,本项目中所有病例使用的是别嘌醇缓释制剂,是否可以改用即释制剂以及改用即释制剂后如何选择剂量目前无法推荐。若有类似病例可以通过远程会诊或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科互联网门诊咨询。

DOI: 10.3324/haematol.2024.286882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4903, encodeId=109922e4903af,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bb9623280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ALL#</a> <a href='/topic/show?id=fa2214917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6-巯基嘌呤#</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491, encryptionId=fa22149176, topicName=6-巯基嘌呤), TopicDto(id=2328, encryptionId=bb96232801, topicName=ALL)],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Jul 26 12:25:47 CST 2025, time=12小时前,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12小时前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Blood】How I Treat Ph/BCR-ABL阴性老年ALL患者

本文讨论≥55 岁 Ph/BCR-ABL 阴性 ALL 治疗,包括老年患者特点、预后因素、标准疗法及免疫疗法等,强调全面诊断、区分患者状态及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AJH】诱导方案强度和异基因移植对Ph阳性ALL患者生存的影响

在这项项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分析了Ph+ ALL患者接受不断发展的一线治疗的结局,以及allo-HCT在改善长期预后方面的意义。

【BJH】适合异基因移植的成人Ph+ ALL患者的管理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近日发表综述,回顾了影响当代治疗的最新数据,讨论了上述争议,并提出了合理的治疗考虑。现整理主要结论供参考。

TP53突变与贝林妥欧单抗治疗成人ALL后的CD19阴性复发和不良预后相关

为了解白血病遗传学对贝林妥欧单抗治疗模式和反应的影响,学者回顾了267例接受贝林妥欧单抗治疗的B-ALL成人患者,并使用二代测序来鉴定分子学改变,近日发表于《Blood Advances》。

【TCT】低外周血计数和高促炎细胞因子可预测CD19 CAR-T治疗ALL不良预后

学者开展研究,旨在描述CAR-T输注后与功能失调反应和严重毒性相关的细胞因子谱,以及研究细胞因子变化的时机和轨迹与治疗结局的关系,并评估减轻毒性和治疗失败的潜在策略。

JCO:儿童高复发风险ALL白血病基因特征

该论文深入探讨了儿童ALL中的基因组特征与复发风险之间的关系,帮助识别那些高复发风险的患者,并提供了个性化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

【Haematologica】421例成人Ph阴性ALL接受儿童样方案强化治疗的真实世界结果

该研究证明GIMEMA LAL1913儿童样方案在大型真实世界环境中的可行性和良好结果,其CR率、OS和DFS与原始临床试验相似。

NEJM | 探索新疗法:Blinatumomab联合化疗改善MRD阴性BCP-ALL患者总生存期

在MRD阴性缓解的BCP-ALL成人患者中,Blinatumomab与巩固化疗联用显著改善了总生存期。

【BJH】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疾病特征和结局

为了解Ph样 ALL的临床意义,诺里斯综合癌症中心开展了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评估了268例成人ALL患者(包括68例为Ph样ALL)的临床和基因组特征及结局。

【JHO】B-ALL异基因移植后复发,供者CD19 CAR-T治疗获得长期生存

本研究对移植后复发性 B-ALL 患者接受供者 CAR-T 细胞治疗后的长期生存结局进行随访,结果显示长期生存率较高,支持其作为推荐治疗选择,仍需验证二次移植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