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刚教授:放疗的“双刃剑”效应,疗效与副作用的博弈

2025-05-13 医悦汇 医悦汇 发表于上海

【医悦汇】科普ONCO栏目有幸邀请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任刚教授,揭示放射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平衡之道。

编者按:放射治疗如同一把“双刃剑”:它能精准打击肿瘤,为患者带来希望,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放疗的疗效并非一成不变,它与治疗时机、患者耐受性以及放疗剂量密切相关。如何在精准打击肿瘤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放疗的治疗周期和复发风险又该如何评估?

【医悦汇】科普ONCO栏目有幸邀请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任刚教授,揭示放射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平衡之道。

医悦汇:放射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如何?

任刚教授:放疗的时机和目的对疗效有着显著影响。若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放疗实现根治肿瘤,那么在剂量达到预期剂量时,疗效通常会更好。然而,对于一些晚期患者,治疗的目标往往是姑息减症,例如对于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患者,放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非追求消除肿瘤。即使这样,放疗的止痛有效性非常高,约80%的患者通过放疗能够显著缓解疼痛,从而达到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对于晚期患者,虽然延长生存期是重要的治疗目标,但在放疗的初期阶段,首要任务是改善患者的症状,通过放疗缓解疼痛等不适,从而为患者创造一个相对舒适的生活环境。这一阶段的治疗效果对于患者的整体预后和生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医悦汇:放射治疗过程中,患者通常会遇到哪些副作用?患者及医生该如何应对或解决?

任刚教授:放疗的副作用同样主要局限于照射野内。例如,照射肺部可能导致放射性肺损伤,照射颅内可能引起脑损伤,若照射部位靠近脊髓,则脊髓也可能面临风险。这些副作用均与照射范围密切相关。

以头颈部肿瘤为例,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皮肤反应和黏膜反应。对于胸部肿瘤,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在制定放疗计划时,我们会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力求将剂量精准地集中在肿瘤靶区内,尽量减少对周围重要器官和正常组织(如肺、脊髓、黏膜等)的损伤。在放疗期间,我们会密切观察患者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时给与处理。我们的治疗目标是尽量降低患者的治疗风险,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医悦汇:由于放疗治疗时间长,中间会有进展的风险吗?治疗后复发风险如何?该怎样评估疗效?

任刚教授:各种肿瘤放疗的次数并非完全一致,其治疗次数因患者病情、肿瘤类型及治疗目标而异。对于鼻咽癌等头颈部肿瘤,考虑到治疗风险,单次照射剂量通常不会过高,整个疗程可能需要30至33次,跨度可达近两月。然而,对于一些小病灶,放疗次数可以显著减少,甚至一周内即可完成。对于一些较大的病灶,可能需要10至20次放疗,但总体而言,放疗周期较短,且每次治疗剂量相对固定,因此很少出现治疗期间进展。此外,目前更多的放疗单位采用图像引导治疗技术,在治疗期间会监测肿瘤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治疗结束之后,我们会定期进行影像学、血液学检查,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等,以监测病清的变化。一方面,我们依据定期复查的结果来评估治疗效果;另一方面,我们也会根据治疗时给予的剂量来预判可能的复发风险。如果给予的是根治性剂量,即高剂量的放疗,理论上复发率会非常低。而对于姑息性治疗,其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如减轻疼痛,若能达到此效果,则视为治疗有效。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4799, encodeId=54aa2264e99e6,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6435e4216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放疗#</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7421, encryptionId=f6435e4216a, topicName=放疗)],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May 13 10:12:40 CST 2025, time=2025-05-13,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5-13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Cancer Cell | 纳武利尤单抗联合诱导化疗和放疗在鼻咽癌中的应用:一项多中心II期PLATINUM试验

该研究旨在评估纳武利尤单抗联合诱导化疗和放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纳武利尤单抗联合诱导化疗和放疗在不使用顺铂的情况下,能够显著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无失败生存率,且毒性较低。

上海交大袁苗苗、徐书祥/浙大章荣俊《ACS Nano》:重磅突破!自组装纳米药物实现放疗三重增敏,开启癌症治疗新篇章!

放疗面临副作用大及抵抗等瓶颈,上海交大等团队利用自组装纳米药物优势提出 AID 纳米药物,通过三重增敏机制增强放疗效果,具临床转化潜力。

任刚教授:放疗,从高敏感肿瘤到替代手术的突破

【医悦汇】有幸邀请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任刚教授做客科普ONCO栏目,深入剖析放射治疗在不同类型肿瘤中的应用策略。

Neuro-Oncology:PARPi增强H3K27M突变中线胶质瘤对放疗和NK细胞敏感性

《Neuro-Oncology》研究发现,H3K27M 突变致弥漫性中线胶质瘤同源重组修复缺陷,使其对 PARP 抑制剂敏感,联合放疗可增强 NK 细胞抗肿瘤免疫,为该病精准治疗提供新策略。

Eur Urol Open Sci:经磁共振成像检出单侧可疑前列腺癌时省略对侧系统性活检对放疗方案选择的影响

省略对侧系统性活检会影响选择放射治疗作为局部局限性前列腺癌治疗手段的患者的治疗选择。

专访马骏院士:疗效不变毒性大降!中国团队鼻咽癌革命放疗方案破天荒登顶《CA》意味什么?

梅斯医学特邀请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马骏院士来分享一下这项研究的核心价值、临床意义以及对中国肿瘤研究领域的发展的影响。

肿瘤神刊CA:马骏、孙颖、唐玲珑团队改写鼻咽癌放疗法则,从“保生存”到“优生存”!是该刊全球首篇临床试验论著

2025年2月2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孙颖教授,唐玲珑教授团队在国际肿瘤学巅峰期刊《临床医师癌症杂志》(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

为何美国放疗普及率是中国的三倍?

中美肿瘤治疗中放疗选择差异大,美国约 70% 患者选放疗,中国仅 20%-30%。因公众认知不足、医疗资源不均,需提升认知、优化资源配置等促放疗普及。

Eur Urol:大样本量多中心研究聚焦了挽救性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疗效

S-RARP安全可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极低。接受S-RARP患者的功能结局劣于初始手术后的结局,且需要高超的手术技巧。因此应仔细告知患者,其功能结局不如初始手术后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