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diovasc Res:超声学肺动脉僵硬指数(US-SI)助力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早期识别与动态评估
2025-05-02 刘少飞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该研究采用“动物模型-临床患者”双平台策略,实现基础研究成果快速转化至床旁应用,为肺血管病影像学评估模式创新提供范例。
近日,一项聚焦肺动脉高压影像学新技术的研究成果引发业内关注。研究团队成功建立并验证了基于超声心动图的肺动脉僵硬指数(US-SI),可用于评估**左心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H-LHD)**患者肺动脉僵硬度,为疾病早期识别与动态管理提供了简便、无创的新方法。
研究聚焦肺动脉僵硬度这一新靶点
肺动脉高压是左心病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长期以来临床主要关注心功能与肺血流动力学变化,肺动脉顺应性(即血管僵硬度)则鲜有简便可行的床旁评估手段。该研究创新性地将超声心动图应用于肺动脉僵硬性评估,通过实时测量肺动脉径向应变(PA-RS)、搏出量及血管直径,计算出US-SI值,直观反映肺动脉弹性状况。
动物模型与临床验证双管齐下
本项研究采取动物实验与临床应用双验证设计。首先在左心疾病大鼠模型中,通过超声检测US-SI,并与离体血管弹性测试结果比对,发现US-SI与“真实”肺动脉弹性值高度相关,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超过80%。
随后,团队在24例拟行心脏移植的左心病患者中开展术前超声检测,并于术中取肺动脉标本离体测定弹性值。结果表明,US-SI检测肺动脉僵硬化的敏感性高达83.3%,特异性达95.8%,优于单纯PA径向应变指标,具备良好重复性和观察者一致性。
有望临床广泛应用
US-SI的问世,为PH-LHD的风险评估、围手术期管理及随访监测提供了一种无创、经济、便捷、动态的影像学方法。适用于:
研究负责人表示,未来US-SI有望推广至肺动脉高压其他分型、右心衰竭及肺血管病等领域,为个体化管理提供客观量化依据。
推动基础与临床转化
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采用“动物模型-临床患者”双平台策略,实现基础研究成果快速转化至床旁应用,为肺血管病影像学评估模式创新提供范例。专家指出,此项成果有望助力构建**“无创+动态+实时”肺动脉高压管理新模式**,改善患者预后。
据悉,该成果已发表于国际心血管影像权威杂志,并计划在多中心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验证。
参考文献:
Kucherenko MM, Kukucka M, Sang P, Hegemann N, Li Q, Hennig F, Yeter R, Gransar T, Mladenow A, Emmerich A, Orsenigo A, Grune J, Falk V, Kuebler WM, Knosalla C. Identification of pulmonary artery stiffening due to left heart disease by ultrasonography. Cardiovasc Res. 2025 Apr 24:cvaf066. doi: 10.1093/cvr/cvaf066.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273299.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 #超声学肺动脉僵硬指数#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