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2024-05-30 疼痛康复研究 疼痛康复研究 发表于上海

膝骨性关节炎(KOA)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以关节软骨退化性损伤、关节腔边缘与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为主要病变的一种关节退行性病变,其特征在于关节软骨的进行性破坏。

膝骨性关节炎(KOA)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以关节软骨退化性损伤、关节腔边缘与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为主要病变的一种关节退行性病变,其特征在于关节软骨的进行性破坏。

在临床上则表现为缓慢发展的关节疼痛、按压痛、关节僵硬、局部肿胀、关节活动受限和相关关节或肢体畸形等。

图片

据不完全统计,KOA 主要的发病群体在40岁以上,由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导致本病在我国发病率不断上升,人们对本病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一、KOA 的病因和机制

KOA 依据病因不同可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包括迁延性损耗、外力打击、自身结构失衡。

其中迁延性损耗是该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如长期姿势不良,或长期负重、激烈活动等。此外,年龄、性别、遗传、肥胖、气候变化等均可成为其发病因素。

KOA的发病多与机体的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和炎症信号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基质金属蛋白酶、关节软骨、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还有学者研究发现,KOA 的发病机制还与先天性免疫、基因遗传和环境因素等有关。

二、针刺疗法在 KOA 中的作用

针刺疗法在传统中医外治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治疗 KOA 中更显优势。

其中针刺方法包括普通针刺、火针、电针、小针刀等各种疗法。以往文献表明,这些疗法在KOA 的治疗中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1.普通针刺 

普通针刺疗法即是用毫针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对选定的穴位进行不同刺激的一种疗法。根据手法的不同,可以起到不同的治疗效果。

图片

孙士全等在整理以往文献的基础上发现,针刺之所以能缓解症状,恢复关节功能,主要是因为其具有抗炎镇痛、纠正膝关节力学平衡、改善血流变化、促进膝关节修复、免疫调节等作用。表明针刺在KOA 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张大富等通过对比推拿手法和针刺手法之间的疗效差别发现,针刺疗法虽然在关节僵硬的治疗中起效较慢,但是长期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很好的改善骨关节炎的病情。

而与非甾体抗炎药相比,针刺在改善KOA 的疼痛与功能方面具有短期改善作用,且安全性更高,副作用更低。

张世来等观察常规取穴针刺组与双氯芬酸钠组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发现,针刺组在缓解疼痛、改善局部功能、抑制病情发展等方面均优于双氯芬酸钠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综合疗效优异。

另有实验表明,针刺治疗与西药治疗相比起效慢,但远期效果理想,并能够改善关节僵硬、疼痛、活动不利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图片

吴伟斌等使用齐刺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发现齐刺法较普通针刺法在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性关节炎方面效果更优。

综上可见,通过普通针刺治疗 KOA,可有效的缓解关节的疼痛,改善关节的功能,且与西药对比,远期效果更明显,副作用更低,但手法不同,治疗的效果不同,因此针刺手法需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

2.电针 

电针疗法是将传统中医针刺疗法与现代电学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疗法,因为其刺激量可以控制,故而在具体操作时可以比普通针刺刺激强、可量化、作用更持久,故而在临床上最为常用。

研究表明,电针具有改善膝骨关节炎局部微循环,促进炎症介质的吸收,缓解局部肌肉疼痛,舒缓肌肉痉挛等作用。

图片

王芗斌等通过研究电针治疗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登梯活动时关节腔负荷影响的实验表明,电针治疗可以提高患者在登梯活动中的速度,减轻登梯活动过程中膝关节矢、冠状面的骨关节负荷。

李少棉等采用 Lysholm 膝关节评分标准,观察电针疗法结合功能锻炼对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

结果发现,单纯使用电针治疗对提高膝关节肌力和关节活动能力、减轻或消除疼痛具有较好的作用,但是配合运动疗法,效果会更明显,更有利于膝关节的功能康复。

3.火针 

火针法是把针体烧红后迅速刺入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从而达到温经散寒,祛除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最早见于《灵枢·官针》。

李绍荣采用火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 30 例,治疗方法为在膝关节局部压痛最强的部位,用细型贺氏火针烧红后,迅速在膝关节最痛的部位散刺2~3 针,3 次/周,共治疗4 周,疗效显著。

图片

李亚东等采用火针配合毫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49 例,选穴以阿是穴为主,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血海、犊鼻穴为配穴,隔日治疗1 次,2 周为1个疗程,期间休息1周,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35 例临床痊愈,14 例好转,总有效率为100%。

范春兰等研究表明,火针治疗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活动,同时还可以减轻患者畏寒怕冷的症状。

另一方面,火针疗法可以显著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生理、心理领域的WHOQOL-BREF 量表评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由此得出火针疗法是治疗阳虚寒湿型膝骨性关节炎的首选疗法。

王文婧等通过研究火针疗法在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对白细胞介素-1(IL-1)的影响,发现火针能够显著性减轻炎症刺激,缓解关节损伤带来的痛苦,并推测其机制可能与火针疗法能够调节IL-1 信号通路中的炎性细胞因子,进而介导关节软骨的合成与分解平衡等相关。

由此可见,火针易于激发人体的经气,调节脏腑的机能,因而具有良好的消炎、止痛作用。对阳虚证、寒证、经筋病和骨病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

在进行治疗时,依据患者的疼痛部位和疼痛程度给予准确地选穴和施针,可配合其他疗法减轻患者的疼痛,并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干预。

4.温针 

温针疗法是在已得气留针的毫针上用艾炷或艾段施灸的一种疗法。

其既有普通针刺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功效,还具有艾灸温通经脉、活血化瘀、扶阳固脱等功效,在临床上多用于风寒湿痹诸证。

王晓玲等研究表明,温针灸治疗后不仅可以减轻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其功能,而且对局部伸肌力和肌力平衡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图片

王明明等随机将 64 名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温针组和针刺组,用“髌九针”针法对比二者对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实验果表明,虽然二者均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能显著降低西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温针疗法效果更为显著,总有效率高达93.75%,远远超出针刺组(84.38%)。

由于温针疗法疗效突出,无不良反应,在运用中联合其他疗法,可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研究表明,温针灸与内服中药汤剂、外敷中药封包等疗法联合应用,总有效率可高达98%以上。由上述研究结果可知,温针对于寒邪所致的KOA  效果更显著,可温通经脉、活血化瘀。

小针刀 

小针刀疗法是在传统九针的基础上与外科手术刀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兴疗法。

具有操作简便,伤口小,无不良反应等特点,能够分离有害组织、疏通关节周围经络、缓解局部疼痛等作用。其独特的形状和手法有益于骨关节病的治疗。

图片

杨学义等用针刀靶点法治疗膝骨关节炎与口服双氯芬酸钠作对比,研究发现,针刀疗法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等方面疗效显著,而且长期治疗作用更稳定。

唐流刚等分别设立针刀组和电针组,对比其在膝骨关节炎治疗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针刀组的总有效率远远高出电针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

由此可见,针刀在治疗KOA 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能够精准到达病所,对于缓解膝关节痛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何欢,雷正权,李恩典,等.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进展[J].现代中医药,2024,44(3):7⁃11.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07440, encodeId=b3be220e44046,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65096268b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针刺#</a> <a href='/topic/show?id=2eb885898e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膝骨性关节炎#</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1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5898, encryptionId=2eb885898e7, topicName=膝骨性关节炎), TopicDto(id=96268, encryptionId=265096268ba, topicName=针刺)],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May 30 13:11:40 CST 2024, time=2024-05-30,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针刺联合生活方式调整干预原发性系统评价

系统评价针刺联合生活方式调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盛极而衰后卷土重来?上海岳阳医院在新病种上首用针刺麻醉

上世纪50 年代中国医学专家推出的“针刺麻醉”,曾在70年代走向世界,后因饱受争议被叫停。如今,又有国内医学专家尝试创新,并推广这项技术。针刺麻醉(简称针麻),是一种独特的麻醉方法。用手捻针或电针刺激某一穴位或某些穴位,以达到镇痛目的,使手术在不用麻醉药物的情况下进行。上世纪90年代,因过于激进、盲目扩大手术病种和范围,大多数医院叫停这一技术,只剩下上海华山医院、仁济医院、第一人民医院、复旦

J Altern Complement Med:针刺和有氧间歇训练均可有效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其中针刺的效果更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影响肝脏的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在全世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本研究旨在对比针刺(EA)与有氧间歇训练(AIT)运动的效果,以及它们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

动眼神经麻痹主要因其受到损伤造成,患者主要表现为复视、眼肌麻痹、上眼睑下垂、瞳孔功能障碍、眼球运动受限及对光反射消失等症状。

《柳叶刀》子刊:针刺能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治疗方案具有取穴单一、操作简便、感染几率低、便于临床培训和推广应用的优势。

Complement Ther Med: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

系统分析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厌食症提供一种高效且易于操作的治疗选择。

JAMA:针刺可减轻早期乳腺癌并发关节痛

芳香化酶抑制剂可有效治疗激素敏感性乳腺癌,但半数患者可出现治疗相关的关节痛,导致治疗依从性和无病生存下降。

别再头疼了,门急诊常见的肌肉损伤处理没那么难!

在骨科临床,我们经常遇到肌肉受损的情况,肌肉肌腱连接部撕断较为常见,临床上常认为是肌肉损伤,这是因为在很多部位的肌肉肌腱连接部可以扩展很长,达到肌肉实质部,同时损伤也可以伤及肌肉实质部。

针刺刺入时是如何发挥镇痛效果的?

针刺的作用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即精神心理成分和生理作用,而针刺的生理作用有赖于穴位的选择、是否产生得气感、针刺后的刺激模式、强度、持续时间、遗传个体差异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