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来/周世勇团队通过单细胞和大量转录组学综合分析发现调节性T细胞特征是DLBCL预后的预测因子

2025-03-09 聊聊血液 聊聊血液 发表于陕西省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会来/周世勇教授团队通过整合单细胞和大量转录组数据,建立了Treg相关基因标志物,可预测接受标准免疫化疗的DLBCL患者的预后。

调节性T细胞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生物学和临床表现高度异质性的B细胞淋巴瘤,约60%-70%的患者可通过免疫化疗治愈,但仍有30%-40%的患者会复发或对治疗产生耐药。调节性T细胞(Tregs)是一类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CD4+ T细胞,通常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转录组学和基因图谱的进展大大提高了我们对疾病内在发病机制的理解,揭示了许多潜在的治疗靶点,但肿瘤浸润性Tregs在DLBCL预后中的作用尚存在争议。

此外,尽管CAR-T细胞疗法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但只有大约半数患者能获得长期缓解,因此需要新的生物标志物来预测治疗反应。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会来/周世勇教授团队通过整合单细胞和大量转录组数据,建立了Treg相关基因标志物,可预测接受标准免疫化疗的DLBCL患者的预后,近日发表于《Hematological Oncology》。

1.jpg

研究方法&结果

数据整合:作者整合了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和批量转录组数据,以识别与Tregs相关的基因特征。

基因特征筛选:通过分析两个独立数据集中的Tregs标记基因,筛选出227个候选基因,并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揭示这些基因的功能和通路,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T细胞激活、增殖、分化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相关通路中。

risk signature构建:利用单变量Cox回归分析、LASSO分析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最终构建了一个包含6个Tregs特征基因的risk signature。

2.jpg

222.jpg

Exp 代表基因表达水平,coef代表通过多变量 Cox 回归计算的基因系数。

risk signature的开发:构建的risk signature基于中位风险评分将DLBCL患者分为低危和高危组,高危组患者的生存结局显著较差。此外,该risk signature的性能优于IPI和细胞起源分类(COO)。

3.jpg

risk signature的验证:通过多个独立队列(包括两个外部队列和一个内部队列)验证,具有高危评分的DLBCL患者的生存结局明显低于具有低危评分的患者,证实了risk signature在不同人群中的广泛适用性。

4.jpg

不同亚组的基因组变异:高危组PIM1、MYD88、DTX1、CARD11、CD79B、ETV6、BCL6和CDKN2A等基因突变更为常见,而低危组TNFRSF14和DNMT3A突变更为频繁。高危患者的突变导致Hippo、NOTCH、MYC、细胞周期和TP53通路失调,而与PI3K和RTK - RAS通路失调相关改变在低危组中富集。根据LymphGen基因分类,高危组MCD亚型(预后差)患病率较高,而低危组ST2和EZB亚型(预后较好)患病率较高;根据Stuart等开发的分类,高危患者中富集预后不良的MYD88和NOTCH2亚型,而低危患者中富集BCL2和TET2/SGK1亚型。

5.jpg

免疫微环境分析:高危患者的免疫评分较高,而肿瘤纯度无显著差异(上图E)。高危组表现出免疫抑制性微环境,而低危组则在肿瘤微环境中富含非细胞成分(上图F)。低危患者具有良好的LME-GC和LME-ME亚型,而高危患者具有较高的LME-IN亚型患病率,高危组也表现出更多的LME-DP亚型,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上图G)。

CAR-T治疗反应预测:TNFRSF25和SELL两个基因特征可以有效预测Axicabtagene Ciloleucel(Axi-cel)治疗的长期反应。

6.jpg

总结

Tregs特征gene signature:该研究开发了一个基于6个Tregs特征基因的risk signature,能够预测DLBCL患者的临床结局,并与免疫学特征显著相关。

CAR-T治疗的生物标志物:TNFRSF25和SELL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预测Axi-cel治疗反应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临床应用前景:该风险签名有望为DLBCL的临床决策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并为开发新的免疫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该研究通过整合单细胞和批量转录组学数据,不仅为DLBCL的精准医疗提供了新的工具,还为理解Tregs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可能对优化CAR-T治疗的策略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Cui, Y., Hu, G., Han, X., Li, W., Wang, X., Qian, Z., Li, L., Qiu, L., Zhou, S. and Zhang, H. (2025),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ingle-Cell and Bulk Transcriptomics Identified Regulatory T-Cell Features as Predictors of Prognosis in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Hematological Oncology, 43: e70050. https://doi.org/10.1002/hon.70050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5260, encodeId=cffc22552603f,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ae97180090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T细胞#</a> <a href='/topic/show?id=e58d60299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DLBCL#</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029, encryptionId=e58d60299c, topicName=DLBCL), TopicDto(id=18009, encryptionId=ae97180090b, topicName=T细胞)],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Mar 08 22:13:23 CST 2025, time=2025-03-08,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3-08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Nature:免疫系统的提前布局:T细胞如何为慢性感染“未雨绸缪”?

该研究不仅揭示了免疫系统在急性感染期间的复杂性,还为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过调控衰竭前体细胞,或许可以在慢性疾病和肿瘤治疗中实现更加精准和高效的干预。

CMI:首都医科大学庞宇等团队合作发现结核分枝杆菌抑制T细胞向肺部感染部位的迁移

该研究探索了Mtb对宿主色氨酸代谢的影响。Mtb上调炎性巨噬细胞中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增加犬尿氨酸(Kyn)的产生。

Nature:免疫疗法的前沿突破:炎性单核细胞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力

这些发现不仅为我们理解癌症的免疫逃逸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开发更有效的免疫治疗策略指明了方向。通过调节这些免疫细胞的功能,或许能够突破肿瘤的免疫屏障,开创癌症治疗的新纪元。

Science:突破血脑屏障:T细胞如何解锁脑部疾病精准治疗的潜能?

通过利用脑部特定抗原作为“导航信标”,他们成功将T细胞的治疗功能限定在中枢神经系统内部,并有效改善了小鼠脑肿瘤和神经炎症模型的病理症状。

基于T细胞和NK细胞的癌症协同免疫疗法

肿瘤异质性挑战癌症治疗,T 细胞和 NK 细胞在肿瘤免疫中有互补作用及共享受体,本文介绍相关免疫治疗方法,强调研究其生态位以开发联合疗法。

CAR-T治疗T细胞血液肿瘤的挑战和解决策略

文章总结了目前CAR-T细胞治疗T细胞恶性肿瘤的挑战以及解决这些局限性的潜在策略,通讯作者为黄河教授和胡永仙教授。现整理主要内容供参考。

读书报告 | 个性化新抗原特异性TCR转导T细胞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的II期试验的中期结果

本研究的早期结果表明,对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基因修饰以表达个性化新抗原反应性TCRs的T细胞进行ACT是可以耐受的,并且可以介导肿瘤消退。

读书报告 | 表达肿瘤旁观者T细胞抗原表位的溶瘤病毒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

在肿瘤抑制性微环境中,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发生功能性耗竭是导致机体不能有效清除肿瘤细胞的重要原因之一。

NCB:贝勒医学院张翔团队揭示了两种不同的肿瘤诱导的B细胞异常模式与骨髓中异常的骨髓生成之间的关系

该研究表明实体瘤诱导的全身免疫抑制涉及骨髓-B细胞的二元相互作用。

Nat Med:颅骨骨髓竟然存在大量免疫细胞!作为潜在来源,可针对脑肿瘤建立新型免疫治疗

该研究发现脑肿瘤患者颅骨骨髓中有 T 细胞,具抗肿瘤能力且与患者预后正相关,为脑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方向,强调探索激活机制及对治疗方案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