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ional Psychiatry:ADHD与儿童晚期大脑成熟度及青少年早期情绪调节的关联

2025-06-05 xiongjy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儿童晚期的brain-PAD可独立预测青少年早期更高的表达抑制水平,而ADHD症状无显著贡献。青春期状态和非ADHD精神药物使用也影响表达抑制,但brain-PAD与认知重评无关。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且功能损害显著的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同时伴随情绪调节困难等异质性特征。既往研究表明,ADHD儿童的大脑成熟可能存在延迟,而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与大脑前额叶-纹状体回路的发育密切相关。然而,大脑成熟度差异(通过脑年龄预测差,即brain-PAD量化)是否能够预测情绪调节能力,以及ADHD症状是否在此基础上有独立贡献,尚不明确。本研究基于美国青少年脑认知发展研究(ABCD)队列,对2711名9-10岁儿童(平均年龄120.09个月,54.15%为女性)的脑影像数据、ADHD症状及3年后的情绪调节能力进行了纵向分析。

研究采用先进的深度学习模型(Simple 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处理T1加权磁共振成像数据,计算brain-PAD(预测脑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值),并通过儿童行为量表(CBCL)评估ADHD症状,使用情绪调节问卷(ERQ-CA)测量认知重评(适应性策略)和表达抑制(非适应性策略)两种情绪调节方式。统计分析采用鲁棒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控制年龄、性别、青春期状态、药物治疗等混杂因素。结果显示,在调整协变量后,儿童晚期的brain-PAD显著预测了青少年早期更高的表达抑制水平(b=0.172,p<0.004),但ADHD症状对此无额外贡献(b=0.041,p=0.124)。

此外,青春期中期(b=0.466)和晚期(b=1.238)的儿童表达抑制水平显著高于青春期前个体,而非ADHD类精神药物使用则与较低的认知重评(b=-0.674)和表达抑制(b=-0.818)相关。值得注意的是,brain-PAD和ADHD症状均未显示出与认知重评的显著关联。敏感性分析进一步验证了brain-PAD对表达抑制预测的稳健性,且这一关联不受种族、智力或行为抑制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这一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与理论意义。从临床角度看,表达抑制作为非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与焦虑、抑郁等多种精神病理症状的维持相关,而brain-PAD的预测作用提示大脑成熟加速(表现为更高的brain-PAD)可能通过影响神经发育轨迹增加情绪失调风险。从方法论角度,研究验证了brain-PAD作为神经发育标志物的敏感性,为其在情感神经科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新证据。然而,ADHD症状未显示出独立于brain-PAD的预测效应,可能与样本中ADHD症状变异性较低或测量方式差异有关,未来需在临床样本或更广泛年龄段中进一步验证。研究还发现,行为抑制能力与认知重评相关,而brain-PAD仅与表达抑制相关,反映了不同神经认知机制对情绪调节策略的特异性调控。

原始出处:

Ágrez K, Vakli P, Weiss B, Vidnyánszky Z, Bunford N. Assess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DHD and brain maturation in late childhood and emotion regulation in early adolescence.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2025;15:185. https://doi.org/10.1038/s41398-025-03411-6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7996, encodeId=d060226e9964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459f19e85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ADHD#</a> <a href='/topic/show?id=ecbc531533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情绪调节#</a> <a href='/topic/show?id=8d4d12e2017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青少年发育#</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978, encryptionId=459f19e855, topicName=ADHD), TopicDto(id=53153, encryptionId=ecbc531533c, topicName=情绪调节), TopicDto(id=127201, encryptionId=8d4d12e2017d, topicName=青少年发育)],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Jun 05 10:10:45 CST 2025, time=2025-06-05,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Psychological Medicine: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与C反应蛋白的关系

ADHD遗传风险与儿童期、青春期和成年期CRP水平升高显著相关,双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支持两者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ADHD与特定细胞因子的关联较弱。遗传相关性分析显示ADHD与CRP存在中等遗传相关性。

CNS Drugs:Viloxazine缓释胶囊在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

Viloxazine缓释胶囊在长期使用中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并且在改善成人ADHD症状、生活质量和执行功能方面具有持续的疗效。

Alzheimer’s & Dementia:多基因风险评分揭示ADHD与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联系

ADHD的多基因风险评分(ADHD-PRS)与AD患者的执行功能下降、tau病理增加以及脑部葡萄糖代谢降低显著相关。顶叶的葡萄糖代谢降低介导了ADHD-PRS对执行功能的影响。

BMC Pediatrics:ADHD儿童的外周炎症与血脑屏障受损有关

研究探讨Claudin-5、外周免疫细胞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

Eur Psychiatry:健康成人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抑郁症状的关系

3%的健康献血者存在未诊断的ADHD症状,这些症状与较低的心理和身体健康评分以及较高的抑郁症状评分相关。男性在注意力不集中症状上得分更高,而女性在多动-冲动症状上得分更高。

ADHD治疗新靶点及药物研究进展

研究揭示ADHD病理机制与H2R新功能,提供潜在精准药物干预靶点。

JAMA Psychiatry:重复低剂量致幻剂治疗成人ADH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项随机临床试验

LSD组和安慰剂组的ADHD症状均有显著改善,但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LSD在门诊环境中安全且耐受性良好,但未显示出优于安慰剂的疗效。

Eur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影响儿童和青少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诊断的个体儿童因素:一项系统性综述

DHD的诊断受到多种个体因素影响,包括ADHD亚型、症状严重程度、性别、种族和社会经济地位等。ADHD综合型更易被诊断,女孩和少数族裔儿童的诊断往往延迟。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由于童年ADHD中使用兴奋剂导致的纹状体功能连接网络变化

在真实世界的ADHD治疗条件下,兴奋剂的使用显著减弱了ADHD儿童纹状体与视觉、前额叶-顶叶网络之间的功能连接,显示出部分网络的正常化趋势,并可能促进了视觉注意力控制的改善。

Neuropsychiatr Dis Treat:viloxazine可明显改善儿童ADHD的情绪、行为和执行功能,但对青少年疗效较弱

viloxazine可有效改善儿童ADHD患者的情绪、行为及执行功能,但在青少年中疗效较弱,尤其在社交和整体功能领域。